当今仿古建筑刍议
——以西安古城景区为例

2015-10-28 04:48连小洪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西安广场传统

连小洪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8)

当今仿古建筑刍议
——以西安古城景区为例

连小洪

(湖南工业大学,湖南 株洲 412008)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也随之蓬勃发展,而仿古建筑借助于旅游功能和观赏价值,为整个社会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然而从设计学的角度来看,仿古建筑的设计并没有严格而系统的规定,因为它本身只是一种设计理念而不是一种单独分类的建筑形式,所以在设计中基本还是遵循普通设计的基本理论,本文从西安古城的仿古建筑实例出发,对现代仿古建筑进行了浅显的分析。

仿古建筑;西安;设计;创新

中国传统建筑,蕴藏着浓厚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中国历朝历代都有仿古建筑出现,比如唐代建筑中有汉代建筑特色的“仿古建筑”等。如今将仿古建筑扩展到办公楼,住宅大楼和大型商场等,这样不仅从一方面还原了中国的建筑风俗特征,还体现了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下别样的民族文化色彩,这才是仿古建筑的发展之路。对仿古建筑研究和探索有着现实的意义。

一、仿古建筑的价值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最古老、最稳定的体系,”当今人们如何能够很好的运用古代建筑为我们的生存空间服务,应当是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自成体系,在这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灿烂辉煌的古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如何继承和汲取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建筑,是目前应该不断深入探讨的问题,也是表现建筑的文化性时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化是随着历史不停向前发展的,对文脉不能作停滞的理解,时代在变,建筑语言也相应变化,应该给传统的建筑语言赋以新的生命力,让文脉继续传承。

二、以西安为例对仿古建筑的探讨

仿古建筑形式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学术界一直处于理论上的探讨,褒贬不一,可以说它经历了一个坎坷不平的产生发展和不断成熟的过程。从近年来的实践看仿古建筑形式已经被人们所接受,仿古建筑形式植根于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适应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条件和民族审美心理,它以建筑的民族性和建筑的传承性来体现仿古建筑形式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点上,它是成功的。通过对西安仿古建筑的考察研究,西安仿古建筑还是做得非常不错的,相对其他城市具有规模性、系统性、科学性等特点。下文将以大雁塔北广场为例进行简要的分析。

大雁塔北广场北起雁塔路南端,南接大慈恩寺北外墙,东到广场东路,西到广场西路,东西宽480米,南北长350米,占地252亩,建筑面积约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整个广场由水景喷泉、文化广场、园林景观、文化长廊和旅游商贸设施等组成。整个广场以大雁塔为中心轴三等分,中央为主景水道,左右两侧分置“唐诗园林区”、“法相花坛区”、“禅修林树区”等景观,广场南端设置“水景落瀑”、“主题水景”、“观景平台”等景观。广场整体设计概念上以突出大雁塔慈恩寺及唐文化为主轴,结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构成,所以北广场与大慈恩寺在建筑风格上有较强的一致性。北广场两侧商业建筑采取了仿唐形式。坡屋顶较为平缓,具有唐代建筑特点,立面上以柱子做开间划分,柱头与屋檐之间施以雄浑有力的斗拱,柱子之间以玻璃窗为主,适应现代商业功能的需要。

三、西安仿古建筑的特性分析

(一)细节美与整体美

从建筑装饰中考虑,人们为了再现盛唐风韵,将建筑按照唐代的建筑风格和装饰特色,融入现代的设计原则和材料,设计出“新唐风”建筑样式,以满足现代人们审美需求和商业形态的需要,传统商业建筑空间及建筑装饰被重新建造。在设计中运用传统的平面布局、空间、外观以及细部,严格遵循古建筑法式,简单再现历史这一点上还是存在一些欠缺。例如借鉴山西平遥主干大街的商铺采用传统商业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复古再现。几乎所有原来建筑的装饰都用了,挂落、栏杆、柱头,招牌、幌子,应有尽有;色彩质感基本上和原来一模一样,完整地再现了原有建筑的风貌。

(二)传统美与现代美

历史是个宝库,可以从中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学习前人,改进前人的工作,推陈出新,这便是仿古建筑最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仿古建筑是当今社会整体文化的共性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活动,它是当今建筑领域的一种设计倾向,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组合。它继承了历史传统、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它是一个强调创造性的概念,虽然有依赖原形为共同点的模仿、描写,但更多的是根据社会现实需要和创作者的主观意念。

综上所述,仿古建筑在现代城市的改造的运用要做到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要做好仿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利用符号化的东西进行组合与拼接,而是需要深入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提高自身素养。在这个基础上把握建筑造型样式。所建造的仿古建筑既能丰富现有的建筑形式,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并且和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把握好整体和细部的关系,传统和创新的继承,是一个民族的责任,也是一个城市的责任,也是设计师的责任。

[1]赵德举.中国古建筑与绘画艺术[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戚嘉鹤.“新唐风:建筑设计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

[3]李伟.建筑设计中的“仿古”与创新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TU986

A

1005-5312(2015)05-0282-01

猜你喜欢
西安广场传统
春天的广场
布鲁塞尔大广场
西安2021
Oh 西安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在广场上玩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