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花牛”变身“潘苹果”

2015-10-29 11:44朱隽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花牛增加收入天水

朱隽

名人加水果的营销模式,短期内可以取得扩大销量、增加收入的结果,但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还应依靠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

“花牛”苹果是甘肃天水特产,果皮颜色红艳,果肉味道香甜,品质与美国的蛇果、日本的红富士比肩。但长期以来,由于产地在偏远的西北,又没有叫得响的品牌,销路并不好,要么滞销,要么低价甩货。资料显示,2013年天水苹果总产量138.8万吨,产值却仅有48.3亿元,平均1斤只卖到1.7元左右。作为当地主要的苹果品种,“花牛”是当地果农重要的经济来源,但高品质的“花牛”并未让天水果农过上高品质的日子,这里依然是全国较为贫困的地区之一。

情况在去年出现了转机。一方面,来自天水的名人潘石屹开始为天水苹果免费代言,“花牛”的知名度扩大了,并被称为“潘苹果”;另一方面,借助互联网,“潘苹果”开启了线上和线下并行的销售模式,“花牛”的销售渠道得以拓宽。被冠以“潘苹果”的“花牛”走起了高端路线,一盒12个卖到118元,折算下来相当于每个近10元,在部分地区卖得还不错。这对于天水的果农来讲,无疑是看到了增收的希望。

从1斤1.7元到1个近10元,“花牛”价格的上涨,应当说并非建立在市场供求关系有巨大改变的基础之上。但是,名人加水果的营销模式,短期内的确起到了让理性的价格曲线向外平移的作用。可是从长远看,让天水的果农实实在在增加收入,仅靠这个似乎还远远不够。

从“褚橙”、“柳桃”到“潘苹果”,人们愿意花费比原来高10多倍的价钱去购买这些名人水果,恐怕不只是为了水果背后令人感动的故事,更多的还是对于水果品质和安全的追求。没有好果子,故事再感人,用处应该也不大。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城市家庭的消费结构进入新的升级阶段,对于水果等粮食以外的农产品需求量快速增长,而且消费高端化的趋势愈发明显。数据显示,去年1-9月,上海市的进口水果总量就比2013年同期增长了6倍以上。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品质好、更安全应该是未来水果等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方向。

如今,名人水果有了品质好、更安全的名声,但如何能长久地保证“名能副实”依然任重道远。近日有媒体报道,“潘苹果”销售商的品质控制人员与生产基地负责人就苹果品质问题产生了分歧。分歧的症结在于生产方已经习以为常的“果面伤”被销售方认为是品质缺陷,会影响销售。虽然争论并不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但反映出来的问题却依然值得思考。

一种产品品质好坏、安全与否,最终都依赖市场的检验。实现品质好、更安全,需要的是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共同努力,一个环节出问题就可能让其他环节的努力功亏一篑。

猜你喜欢
花牛增加收入天水
天水婶与两岸商贸
富士行情稳弱 花牛价格走低
花牛歌
天水地区的『秦与戎』
花牛歌
重返丝绸之路—从天水到青海湖
如何使农业科技在农村精准扶贫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农民工收入微观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天水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