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发展的经济学视角分析

2015-10-31 12:31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灏张禾青
办公室业务 2015年10期
关键词:发展概况电子政务社会

文/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陈灏 张禾青

电子政务发展的经济学视角分析

文/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陈灏 张禾青

【摘要】本文从电子政务发展概况入手,分析我国当前现状,并探究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显著问题,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接着对国外相关领域发展状况做一定的介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电子政务的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的诸多影响。

【关键词】电子政务;发展概况;社会;经济

电子政务又称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机构在其日常工作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模式,以期更好地为公众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就目前来看,提高政府信息化程度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发展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第二,发展电子政务有利于增加政府透明度,减少腐败发生。第三,发展电子政务有利于公民参与,也使公众服务更加便捷。第四,发展电子政务有利于民政互动、政企互动,改善政府形象,着力打造新型政府。

一、电子政务发展概况

(一)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从《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来看,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是衡量一国电子政务绩效水平的重要依据。它将全球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分别是:起步阶段、提高阶段、交互阶段、事务处理阶段和网络化服务阶段。笔者考察了国内多家政府的门户网站,发现我们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普及程度已显著提高,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备考的8个政府网站中,最高级别的中央人民政府网站也仅是处在事务处理阶段,而厅级及以上单位大多属于交互阶段,科处基层单位则还处于提高阶段甚至是起步阶段。

综合以上来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总体发展水平较低。二是发展水平不甚均衡。

(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信息化基础薄弱同技术水平的落后限制了电子政务的跨越式发展。二是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的政治环境不利于电子政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三是当前人们对电子政务的认识尚有不足。四是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相应的法律保障。

(三)加快政府信息化进程的应对策略。一是继续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提高技术开发水平和综合创新能力。三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以适应电子政务的发展。四是制定长远规划,设立统一标准,与此同时也要不失个性。五是做好政府信息化的法律保障与安全保证工作。六是转变对电子政务的认识

(四)国外发展情况介绍。联合国2014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的主题是“电子政务成就我们希望的未来”(E-goverment For The Future We Want),它鼓励世界各国无论所在地区和发展水平存在多大的差异,都要继续努力加大对公共部门信息通信技术的投入,发挥电子政务在应对复杂挑战中的作用,共同为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它通过对不同地区193个国家电子政务发展指数(EGDI)的考察分析得出电子政务全球发展的大体状况:在所调查的这193个国家中,仅有25个国家的EDGI为“非常高”,大于0.75,占比13%;62个国家的EDGI为“高”,介于0.5到0.75之间,占比32%;74个国家的EDGI为“中等”,介于0.25到0.5之间,占比38%;此外,有32个国家的EDGI为“低”,发展指数小于0.25,占比17%。处在第一梯队的25个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发达国家。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指数是0.5405,在2014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中所有193个国家中位列第70名。相比2012年上一次调查上升8位,也是近5年来中国排名最高的一次。

二、电子政务的经济学视角分析

(一)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经济特性。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准公共产品性。从经济学角度来看,也可以将电子政务视为一种以提供信息资源产品为主要业务的特殊经济活动,实质上是利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为我们服务的活动。所谓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谁来得到它”(弗里德曼语)。也就是说,这一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或者说成本是极昂贵的。然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是否也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呢?信息资源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其首创成本是远高于边际成本的,信息的生产有较高的成本,而信息的机械增加或复制成本则相对低廉许多,但是边际成本低廉不表示边际成本为零。更何况在电子政务中存在许多业务类信息,他人的消费虽然不会导致该类资源总量的减少或其他消费的减少,但是信息资源利用者的增多却会使得信息资源所有者或供给者的效用受损。

(二)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成本效益分析。电子政务的成本效益问题其实就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问题,经济学上的效率指得是一种资源配置的状态。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建设的总收益与总成本差异问题讲得就是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在总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已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成本,或是在总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已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收益,都是有效率状态的体现,除此之外的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配置状

态都是低效率或无效率的。可以用收益可能性曲线来说明这一问题;假设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配置体系中只存在甲乙两个参与者,ABCDE是其收益可能性曲线,在这条曲线上我们称整个资源配置体系是有效率的,达到帕累托最优。而当均衡点来到曲线内时,比如F点,成本不变条件下两者收益水平之和远未达到总收益最大值,况且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资源配置现状,在不损害一方收益的前提下至少能使另一方收益进一步提高,这样的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也就是低效率的。当均衡点来到收益可能性曲线外时,比如说G点,在该点甲乙两者收益总和已超出总成本不变情况下总收益的最大值,即无论如何改变现有资源配置状态都是无法达成的,也就是无效率的。

(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效率实现的条件。如何才能达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配置的有效率状态呢?受诸多条件影响,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配置的总成本与其资源共享规模呈正相关,随着共享规模的扩大其总成本是不断增加的;而它的资源配置的总收益却与资源共享规模呈负相关,随着共享规模的扩大其总收益是逐渐减少的。要达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配置有效率,首先要求总收益-总成本=净收益为正,而在资源共享规模Q>Q2或Q

三、电子政务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分析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经济效益,为的是应用电子政务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就目前来看,电子政务的发展至少能够体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一)提高国民经济管理能力。基于电子政务发展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辅助决策,可以有效提高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管理能力。首先,它有利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我们国家虽已步入社会主义市场化经济,但政府在国民经济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首要就体现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方面。国家对于社会经济信息数据的传统采集是以物理手段为主,这样的方式费时费力且数据信息准确性难以保障。而电子政务的发展为国家即时获得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发展状况的数据信息提供了可能,这无疑提高了整个国家对宏观经济的把控能力。其次,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利于微观经济的管理。发展电子政务要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保障,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些属于政府信息化所带来的附加红利,以“金字工程”为代表的信息工程建设有效保证了国家对微观经济的全方位管理。最后,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电子政务的发展带来了信息化产业的繁荣,相关新兴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也不断升高,这些都促进了我们国家的产业结构向现代化、信息化转型。

(二)带动信息相关产业发展。发展电子政务,可以理解为国家层面对信息化产业的经营,这直接带动了民间资本对信息化产业的投入。且抛下IT这一直接利益相关产业不说,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于电子商务的繁荣也同样功不可没。实体经济向虚拟经济过渡,是每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目前我们国家B2C、B2B、C2C电子虚拟经济的高速发展同电子政务不无关系;而电子商务发展无疑盘活了众多中小企业,潜在的市场被挖掘,涌现出一个巨大的购买力群体。与此同时,电子政务的开展与实现,使得社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信息资源搭建起一个国际化商务平台,为我国劳动力密集型工业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以及国外先进产品技术引进提供了空间。

(三)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加快我国民主化进程。以往广大民众了解政府信息主要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和电子政务的发展,人们可以通过电子政府等网络手段来获取政府信息。这一方式不受时空限制,较以前相比信息公开量也大大增加,同时民众与政府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沟通交流,这些都促进了政府工作的公开透明和规范化。公权在群众的视野下接受监督,有效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同时增强政府公信力,改善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关系。政府与公民的互动也有效增加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电子政务为普通大众参政议政提供了新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快了我们国家的民主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刘丽红.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9(1).

[2]王益民.从《联合国2014年电子政务调查报告》看全球电子政务发展[J].电子政务,2014(9).

[3]张红亮等.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阶段模型研究[J].新世纪图书馆,2009(6).

[4]杨路明等.电子政务[M].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

[5]沈祥群.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9).

[6]刘凤勤等.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05(11).

[7]王赵雄.我国政府信息化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信息化与网络建设,2007(2).

[8]宋沛军.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04(4).

[9]董礼胜等.国外电子政务发展概况及发展前景分析[J].电子政务,2009(11).

[10]何振等.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经济特性及其效率[J].情报方法,2005(4).

[11]李广乾.论电子政务的经济职能[J].电子政务,2012(5).

[12]罗白玲.论电子政务的经济功能[J].燕山大学学报,2005(8).

[13]宋敏.浅谈电子政务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J].宏观经济,2013(1).

猜你喜欢
发展概况电子政务社会
屋顶轻便型速生草坪建植研究探讨
蒙医药特色与发展思路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商洲枳壳的历史渊源及发展概况
中国电子政务的“短板”
我国县域电子政务工作的困境
试论基于Petri网的电子政务系统
信城通:与中国电子政务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