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配气机构系统动力学研究

2015-10-31 02:56刘朋周海
中国科技纵横 2015年22期
关键词:升程配气型线

刘朋周海

(1.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2.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数字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襄阳 441053)

发动机配气机构系统动力学研究

刘朋1,2周海1,2

(1.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湖北襄阳 441053;2.汽车零部件制造装备数字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襄阳 441053)

配气机构作为内燃机重要的进排气定时机构,对进气量和排气量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而进气和排气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燃油燃烧性能的好坏,从而对内燃机的动力性、燃油消耗性、尾气排放造成影响。所以如何科学地开发和设计适宜的配气机构是研究的重点之一。一般来说,配气机构系统都要考虑配气定时的适宜性和机构运动的动力学性能。

配气机构 动力学 TYCON

配气机构是发动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机的运行状况,虽然配气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满足发动机进排气量的需求,但其对整机的影响不仅限于此,配气机构的动力学及其零部件可靠性也是要急需关注的问题,在设计中,配气机构的动力学性能和各零部件强度都要符合相关要求。

表1 发动机主要技术参数表

图1 配气机构的动力学模型

图2 气阀升程曲线的对比

图3 气阀速度的对比

1 研究模型概述

本文是以一单缸机凸轮轴下置式、双摇臂四气门、带阀桥配气机构为研究对象,本单缸机的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本文工作主要集中在运用专业软件TYCON进行配气机构模型的建立和仿真,从动力学角度分析研究配气机构的特性。虽然现今出现了很多配气机构的新技术,像可变配气机构,其可变的范围包括气门正时可变、气门升程可变、气门开启延续时间可变等,一些汽车公司研究的对象也各有侧重点。但在配气机构的研究上,都离不开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研究,运动学仅仅考虑理想的状况,把零部件都看成刚性体,整个系统没有变形和弹性,忽略系统摩擦和阻尼能量损耗,其分析的结果仅能得到一些基本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力参数,一般以凸轮型线的正加速度宽度、阀系的自振频率、凸轮与从动件的接触应力、凸轮的曲率半径、弹簧裕度、丰满度、润滑系数等为运动学评价指标,而动力学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多,把物体都简化成有集中质量、刚度和相对阻尼的弹性质点,考虑了各零部件的接触和变形,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到很多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一些信息,可以考察凸轮从动件的脱离接触、弹簧各有效圈动力特性、阀面落座反跳和冲击等情况。运动学中要输入的参数也较少,工作量小,但动力学中要考虑的因素较多,输入的参数也多,工作量大。对于低速或低载发动机的配气机构,其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的结果差异不是很大,气阀升程、速度和加速度曲线的整体趋势相差无几,两者吻合较好,但在高速或重载发动机中,由于必须考虑配气机构系统零部件的相互影响问题,其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结果有很大差异。一般情况下,先通过运动学设计出初步符合要求的凸轮型线,再进行动力学分析加以验证和修正,不断的反复调试出最优化的配气机构动力学性能。

图4 气阀加速度的对比

图5 凸轮接触应力的对比

图6 气门落座力曲线

2 配气机构动力学模型分析

本文的排气侧动力学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动力学模型的模拟设置以两个循环(即凸轮轴转角720°)为其计算长度,步长取为0.5°。为与运动学模型的结果作比较,将其两者分析结果叠加在一张图上显示。

2.1气阀升程的比较

从图2可知,实际气阀的最大升程为26.3355mm,与理论的设计值27.7mm出现了偏差,这说明动力学分析是对气阀升程有影响的,另外,只从气阀升程曲线看,气阀没有出现明显的反跳现象。

2.2气阀速度的比较

从图3可以看到动力学分析的气阀速度曲线出现震荡,而运动学分析没有这一现象,但两者的曲线趋势比较一致。

2.3气阀加速度的比较

从图4可以看到动力学分析的气阀加速度曲线出现很大的震荡,与运动学分析的最大加速度峰值存在较大的差别。

2.4凸轮接触应力的比较

从图5可知,在凸轮的工作段没有飞脱现象的出现。

2.5气门落座力

从图6可知,气门落座时有轻微的落座力突然增大的现象。可知气门出现了反跳。适当增大凸轮下降侧的缓冲段的长度可以避免这种现象。

这里要说明的是,上述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采用的都是对称型的凸轮型线,由于配气机构的性能要求对凸轮的上升侧和下降侧是不同的,在实际中往往采用非对称型的凸轮型线,并要根据各种指标的要求和重要程度进行凸轮型线的调整和优化,这需要反复调试和对比,工作量很大。就以凸轮型线的设计为例,缓冲段曲线基本型式有3种,工作段曲线型式有3种,若采用非对称设计,则就有3的4次方81种组合方案,而且每种曲线型式的输入参数也是不定的,至少有2个以上参数需要确定,这样起码有上千条凸轮型线要进行分析和对比,这只能借助于计算机处理了。当然,一些输入参数的常用经验值范围是很重要的,这可以减少优化分析的工作量和盲目性。

3 结语

配气机构的各项动力学指标参数(如气阀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气门落座力等)均在相应的数量级范围内,故计算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的凸轮型线设计,只考虑了在设计转速下的情况,没有考虑在不同转速下配气机构动力学性能的变化,通过多工况计算,有助于了解动力学结果随转速的变化趋势,从而可以推算出该阀系的适用转速范围,并且可以对超速极限工况进行分析,总之,多工况计算必然可以提供很多的分析结果,可以为凸轮型线的设计指明需要修正的方向。

[1]路琼琼,李智,雷晶.内燃机配气机构技术现状及发展[J].机械,2009,04:1-4.

[2]马钢.内燃机配气机构技术现状及发展[J].太原科技,2008,12:86-87+89.

[3]张彤,杨建梅,张良,张彧.配气机构仿真分析及其可靠性研究[J].工程图学学报,2008,05:18-23.

[4]成晓北,倪宏俊,王宇业,黄立,胡云,黄承福.柴油机配气机构动力学特性的仿真与试验[J].车用发动机,2011,01:70-74.

刘朋(1987—),男,安徽临泉人,硕士,湖北文理学院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动力机械及工程;周海(1993—),男,湖北黄冈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汽车服务,载运工具。

猜你喜欢
升程配气型线
高次曲线组合型线涡旋盘性能研究*
两级可变式气门升程系统试验研究
宝马可变气门升程系统简介
型线绞合导体ZC-YJLHV22-103×630铝合金电缆的设计和生产
EGR阀升程规律对重型柴油机瞬态工况排放特性的影响
基于GT-POWER的配气相位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的研究
无阀配气凿岩机利用冲击‘瞬停’降低冲击背压的探索思考
某柴油机配气相位分析及装配工艺改进
某柴油机配气机构异常磨损分析及改进
变截面复杂涡旋型线的加工几何与力学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