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文脉中的本土热爱

2015-11-03 07:37江冰
广州文艺 2015年11期
关键词:施耐庵兴化市郑板桥

江冰

广州人广州事

一线文脉中的本土热爱

江冰

栏目主持人:江冰

从广州飞南京,再坐三小时汽车,穿过苏北平原就是我心仪的兴化市。苏北平原河流密布,乡村小桥流水,工业园比比皆是,中国最富裕的平原之一。地势极其开阔,河涌交叉,水源丰沛,土地肥沃,鱼米之乡。风俗兼取南北,主调依附江南。但南方米粉少见面条却多,较苏杭更质朴豪放。过扬州八怪地,里下河文学现象记忆唤起。高邮之于汪曾祺,兴化之于郑板桥,古代扬州府邸,文人聚集,文风繁盛之地。

穿过扬州、高邮,进入现在泰州市所辖的兴化市。兴化市,即便在扬州和泰州的挤压中,依然保有自己的独特光芒。一个县级市就拥有四大古代文化名人:韩贞,明代平民哲学家,泰州学派王艮弟子;施耐庵,四大古典名著 《水浒传》作者;刘熙载,古代文艺理论大家,被誉为 “东方黑格尔”的 《艺概》作者;郑板桥,扬州八怪之首,其事迹加上诗书画三绝,声名远播中华。而且兴化与小说极有缘分。市政协副主席刘春荣随意聊天地摊开兴化小说版图,中国四大古典名著都与他们有关:施耐庵的 《水浒传》是板上钉钉,兴化本土人;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水浒传》有几个古版本,其中就有师生共同署名的;《西游记》作者是不是吴承恩有争议,其中一说是兴化人、状元宰相李春芳的作品,李不但是吴过从甚密的好友,而且点校过 《西游记》,他也有这样的写作水准;至于 《红楼梦》那是坊间戏言,进大观园的刘姥姥就是兴化乡下的——众人听罢,哈哈大笑。我则回房间上网查阅,果然句句都有出处,刘姥姥则是笑话。除了有感于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以及王干、费振钟等一批响当当的文学名人都出自一个县级市以外,还有一个感动是这座十多万人的县级市区里,据说每晚有几百人在灯下写作。所以,兴化申请挂牌 “中国小说之乡”有三点底气:一是古代有施耐庵、郑板桥、刘熙载、李春芳、韩乐吾等大家;二是今天有得了茅盾文学奖的毕飞宇等一批名家;三是有一大批业余作者,在孜孜以求地创作小说,这是一个不得不刮目相看的 “文学人口”。

除了有人气,还有物象。老房子随处可见,兴化老街建筑修旧如旧,诀窍之一就是重用古砖。青石旧砖古意浓郁,沧桑自然流露。镇守老街的是极有分量的四牌楼。传统阁楼造型,四个门各有四个当代书法家书写的大匾。最奇在楼中,人立楼里,仰望阁顶,一层一层挂满古今名匾,历朝历代,名家贤者,题匾集成,可谓传统聚焦,古城亮点。市文联秘书长韩世凯带我去看四牌楼,仰头指着最高的那块题有 “东海贤人”的牌匾说,那就是我的祖先韩贞——韩乐吾,敬仰目光发自心底。韩世凯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我看他的书法作品,最喜欢 “下钓看鱼跃,开笼放鹤飞”一幅,俊朗豪迈中又含有回归自然的情调。韩先生介绍我认识郑板桥书画传人邹昌霖先生,使我了解板桥书法,如何以“碎石铺路”的日常启示,转而神助般形成自家风格:即篆隶行草楷碑交替出场,面目殊异,却又列队而出,殊途同归。在老街画廊得以近处观看嫡系后代书画家当场挥毫题字赠画一幅,兰花高雅脱俗,佐以 “板桥体”题款书法,直追板桥气节风骨。可谓幸事,可谓欢喜。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均有俊朗豪迈气势与回归自然的情调——或许也是兴化文脉的延续——涓涓细流,不择地而出;千年文脉,亦活跃生动。

回到广州,每每怀想兴化的一线文脉,每每羡慕兴化的本土热爱。也许,这也是我们一线城市稀缺的品质,于是愈加珍贵,愈加觉得需要与市民们分享:在现代化都市喧嚣的生活背后,我们还需要传统文脉的滋润吗?关于自然、关于生活方式、关于灵魂安顿,兴化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江冰Jiang Bing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中国文学学会副会长、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年度排行榜评委。入选新世纪本领域最有影响的35篇论文、中国作家协会新锐批评家、广东省十大优秀社会科学科普专家。

猜你喜欢
施耐庵兴化市郑板桥
兴化市拧紧瓶装液化气生产使用“安全阀”
摆放布娃娃
做月饼
施耐庵巧用对联治病
我们不一样,我们都很棒
罗贯中与施耐庵(上)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Antitheses in Outla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