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基金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力量

2015-11-03 05:04范小虎
产权导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所有制股权基金

◎ 范小虎

(上海长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200062)

私募股权基金成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力量

◎ 范小虎

(上海长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上海200062)

2014年11月15日公布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勾勒了新一轮国企改革的路线图。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从募资到投资规模屡创新高,其具有的独特优势,在参与国资国企改革中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力量之一。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国企改革混合所有制

2015年6月25日,中国证监会主席肖钢在上海出席“2015陆家嘴论坛”上披露,截至今年5月底,已经登记的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管理人达到6903家,认缴资金规模达到22100亿元。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数据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有448只可投资中国大陆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披露投资金额的423只基金募集到位的可投资中国大陆的总金额达到631.29亿美元,超越历史最高的2008年,创历史新高。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从募资到投资规模屡创新高,已成为中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逐渐成为推动国企改革的重要力量之一。

1 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呼唤新的参与力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出“允许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投资项目允许非国有资本参股……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这无疑为新一轮国企改革吹响了号角。之后,国企改革动作频频,二十多个省市出台改革方案,国务院国资委启动四项改革试点,继中石化率先打响改革第一炮之后,中海油、中冶、中石油、宝钢集团等多家央企相继成立深化改革领导小组。

但随着国企改革的全面开启,各种疑问也随之而来。例如,国企功能怎么界定和分类,也就是哪些国企可以改革?改革之后谁来控制企业,经营决策是否按照股权说话?董事会职能是什么,能否选聘经营管理层?三项配套改革(劳动、人事、分配)能否推进?改革会不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执行者会不会因为政策变动而被“秋后算账”?实际上,改革的双方都有所顾虑,尤其是民营企业家对国有企业主导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持有“羊入虎口”的担忧。这其中,以去年两会期间福耀玻璃集团董事长曹德旺的公开表态最具有代表性,他形象比喻:“你抓一头鲸扔到锅里,叫我撒一把盐巴下去,我没有那么多钱买盐巴啊。它的本钱太大,我的太小。比如说它增资,动辄增资1000亿,我能占多少股份呢?我没有钱,我也不敢。”其他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公开表达了类似的想法。

因此,国企改革最需要解决的是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融合过程中遇到的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参与双方的积极性问题。影响积极性的关键是控股权之争。从国有企业来看,有的出于做大做强和合并报表的原因要求控股;有的存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而不愿别人分一杯羹;还有的担心养不起富余职工而不愿放弃控股权。从民营企业来看,有的从来没有参股的想法,非控股不做;有的担心混合后没有话语权,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是参与双方的体量匹配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得到很大发展,不少民营企业已经名列各种500强名单,但总体上看,单个民营企业的规模还相对较小,难以拿出巨额资本参与国有企业特别是集团层面的改革。

上述问题对于资产规模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竞争性国有中小企业其实不是问题,条件成熟完全可以控股乃至全部股权民营化,但对于大型、特大型的国有企业,还是渐进式的民营化比较容易接受。怎样实施渐进式的民营化?新一轮国企改革呼唤新的参与力量,私募股权基金正是这种力量之一。

2 私募股权基金符合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需要

私募股权基金一般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阶段性的权益性投资的基金,广义的私募股权基金涵盖企业上市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甚至包括上市公司的非公开股权投资。

私募股权基金具有几个明显的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容易被国企改革的执行者接受:一是私募股权基金的募资渠道多元,主要包括养老金、保险基金、捐赠基金、大公司、金融机构的投资、富裕个人的资金,也有政府引导资金、基金中的基金等,而在这其中单个基金投资者的出资一般不会占绝对地位。二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和管理决策主要取决于基金管理人。私募股权基金中,基金投资者作为有限合伙人不参与管理、承担有限责任,基金管理人作为普通合伙人投入少量资金,掌握投资和管理等各项决策,承担无限责任。三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大多是参股性投资,因此多数私募股权基金不希望干预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只是在企业决策时积极出谋划策,一般会指派专门的股权管理负责人入驻企业的董事会,并要求企业董事会不能过于庞大,以免无法对企业决策起作用。四是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大多是阶段性投资,因为私募股权基金都是有存续期限的,存续期满基金就解散,因此在投资伊始就考虑到套现退出的问题。五是私募股权基金的募资规模灵活,少的几千万元,多的可能几百亿上千亿元,取决于投资的规模需求和基金管理人的能力和声誉。上述特点消除了国企改革负责人对个别民企强势介入的担忧,也消除了民企对改革后的话语权和合法权益保障性的担忧,还可以有效解决国企改革双方体量匹配的问题。

因此,弘毅、九鼎、鼎晖和中信产业基金等大型私募股权基金纷纷看好参与国企改革的机遇并成立专注国企改革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参与国企改革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弘毅投资以18亿元的投资,从上海城投接手了城投控股10%股权,改制后上海城投总公司的股份由56%降为46%。弘毅以10%成为第二大股东,并参与法人治理。平安创新资本、鼎晖嘉熙、宁波汇盛、珠海普罗、上海国投协力发展等5家私募股权基金参与绿地集团增资扩股,合计耗资117.29亿元,占绿地扩股之后股本的20.14%。外资方面,则有IDG投资全聚德、KKR入资青岛海尔等。

3 私募股权基金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力量

私募股权基金相比于一般的民营企业,在参与国企改革中能发挥更为独特的作用和影响。一是给国企带来更多的增值服务。私募股权基金给企业不仅带来投资,更能带来管理、技术、市场、战略、并购等方面的理念和服务,特别是在如何帮助企业尽快上市方面更是其专长,而这些一般的民营企业难以做到。二是更适合作为国企改革的合作伙伴。当前的国企改革总体而言不是像前苏联、东欧国家那样将国企全盘私有化,完全放弃国有股权,而是要通过吸收社会资本加速混合所有制的发展,实现做大做强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私募股权基金阶段性持股的投资模式正是国企改革所需,既与混合所有制发展的方向契合,又有利于国有资本的做大做强和保值增值。三是更倾向于实施积极管理。积极管理是指私募股权基金作为积极股东主动参与公司治理,影响但不决定国企的决策,有助于企业管理更现代化、运营更市场化、治理更规范化。例如有的私募股权基金在二级市场上短期内大量买入上市公司股份,并介入上市公司决策,通过介入公司治理改善公司基本面,从而影响二级市场股价,最终高价获利了结。目前,有些大型国有企业并不缺钱,缺的是市场化机制,私募股权基金的加入正好适应这一需求。

私募股权基金要发挥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的作用和影响力,基金管理人至关重要。按其所有制性质,基金管理人可分为三种:完全非国有的基金管理人、国有独资的基金管理人、混合所有制的基金管理人,即国有控股或参股+管理层持股。目前这三种基金管理人都存在,从长远看,如果后两种能取得良好业绩,或许将对国资监管体制产生重大影响,可以预计,未来国资委的职责将很大程度由这些基金管理人担任,未来的国企改革必将逐步转移到国资改革的轨道上来。■

猜你喜欢
所有制股权基金
新形势下私募股权投资发展趋势及未来展望
高句丽土地所有制演变浅探
什么是股权转让,股权转让有哪些注意事项
定增相当于股权众筹
七七八八系列之二 小步快跑搞定股权激励
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医院:到底走多远?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所有制政策的演变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迁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
私募基金近1个月回报前后5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