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海峡两岸交流合作 首笔自愿碳交易完成

2015-11-03 05:04熙>
产权导刊 2015年8期
关键词:海峡两岸温室湖北

◎ 张 杲 张 熙>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武汉430070)

湖北:海峡两岸交流合作 首笔自愿碳交易完成

◎ 张杲 张熙>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武汉430070)

2015年6月15日,海峡两岸首笔自愿碳交易签约仪式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举行

随着全球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温室气体排放逐年递增,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引起全人类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视。在全球气候谈判的政治压力下,以欧盟为代表的一批发达国家率先建立碳交易市场体系,履行发达国家先期减排的国际承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排放的发展中国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1年在北京、上海、湖北等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正式拉开了以交易促减排的序幕,中国碳市场随之形成并稳步发展。台湾地区近年来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工作,与大陆在多个层面开展碳市场、节能降碳合作,最终促成了海峡两岸首笔自愿碳交易。

海峡两岸碳交易破冰

2015年6月15日,海峡两岸首笔自愿碳交易在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完成签约。武汉鑫博茗科技有限公司斥资购买台湾石门山绿资本公司项目产生的自愿减碳量8,888吨,标志着海峡两岸在碳交易领域合作取得重大突破。

此次的自愿碳交易标的物来自于“竹南及大鹏设置风力发电项目”和“名间水力发电厂项目”,经认证温室气体减排量共计8,888吨。其中风力发电项目含3座2MW、1座1.8MW,及21座2MW的风能机组,均位于台湾苗栗县,临近台湾海峡迎风面。此项目以风力发电产生再生电能,售给台湾电力公司电网,以取代石化燃料电厂所输出电力,并达到温室气体减排的成果。根据风能潜力分析推算,风场风能满发约2,000~2,800小时,预估发电量约每年99,600~139,440 MWh/a,约可供应2.6万~3.7万户家庭用电所需。在经过“黄金标准”认可后(“黄金标准”是符合《京都议定书》规范下之“清洁发展机制”与自愿性减量市场中的温室气体减量认证机制)),温室气体减量证明(也称为“国际碳权”),竹南风力发电厂每年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为17,651 吨,而大鹏为95,043 吨,且计入期均可达七年。

另一个水电项目位于台湾的心脏地带,高山林立、唯一不靠海的南投县。此发电厂属于小型川流式的惯常水力发电,利用浊水溪北岸联络渠道的30公尺落差,推动发电机达到发电的效果。每年约可发电7,600 万度,相当约2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经“自愿碳标准”认证(“自愿碳标准”为国际碳排放交易协会(IETA)与世界经济论坛(WEF)所倡议的标准。该标准引用ISO14064-2条文精神,进行温室气体减量项目之量化、监督与报告,故为全球碳交易市场公认之减量额度的遵行标准),可减少碳排放量达56,164 吨。

台湾华智绿色科技协会理事长陈文辉在签约仪式上表示,在大陆地区现有的七个试点中,湖北碳市场表现最好,风险可控,后市看好。湖北碳市场始终遵循市场规律,二级市场交易量占据全国碳市场半壁江山,交易市场运行持续平稳,企业控排意识相对较高,加上碳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投资机构参与积极,台湾产生的减排量有市场需求,此次交易破冰后还将会在湖北开展一系列更深入的合作。

碳交易市场“湖北模式”

2014年,湖北碳市场正式启动,当年将湖北省行政区域内综合能源消费量6万吨标煤及以上的重点工业企业共计138家纳入市场体系,涉及电力、钢铁、水泥、化工等12个行业,纳入试点的企业总资产达6000多亿,年产值4000多亿,排放量占到全省碳排放总量的35%以上,高耗能行业比重大。目前湖北碳市场良好的运行情况,充分证明工业结构偏重地区开展碳交易,更有助于实现低碳转型发展,也证明了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展碳交易的可行性。湖北省产业结构在全国最具代表性,“湖北模式”的经验对于全国碳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充分证明了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中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在湖北碳交易市场机制下,企业减排积极性明显提升,减排与市场收益成效显著,部分控排企业通过碳交易已直接获取减排收益7530余万元。2011年-2014年,湖北省单位GDP排放强度明显下降,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碳强度下降17%的目标,有色、食品、化纤、医药四大行业碳排放量较上年度下降11%~30%。“与过去强制摊派减排任务相比,政府并未因此承担减排成本,社会减排成本明显降低。

湖北碳交易不仅面向企业控排,也为林业碳汇、替代能源等碳减排项目提供了市场化的补偿机制。目前,湖北实施了神农架林区和通山县的林业碳汇项目试点,统筹规划了全省近200万亩林业碳汇项目开发,预计碳汇收入近千万元,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和环境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实施了全省农村户用沼气低碳扶贫项目,统筹开发全省180万口户用沼气,预计增加农民收入3600万元,促进了农村能源结构的优化。通过开展生态补偿项目,为国家探索建立基于碳市场的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2015年4月,“支持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建设”被写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湖北碳交易市场成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在生态文明共建方面的有力支撑和重要的实现路径。

探索发展碳金融

湖北碳市场运行以来,凭借全国第一的二级市场流动性,开展了一系列碳金融创新与实践,成绩瞩目。目前,湖北拥有全国最大碳金融授信800亿元,可用于支持减排技术应用和绿色能源项目开发;全国首创碳质押贷款、碳资产托管等业务,累计促成4.4亿元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资产托管200万吨;国内首支碳基金和碳信托基金均发起于湖北,国内全部四支碳基金全部进入湖北碳市场。对企业而言,碳交易短期内很可能会增加经营成本,但如果能很好地运用碳金融工具,企业能因此获益。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发展,湖北碳市场充分发挥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制度体系、交易平台、基础能力、金融产品、服务拓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创新,目前,一个要素明晰、制度健全、交易规范、监管严格的市场正逐步形成,为试点阶段开了一个好局,也为全国碳市场建设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李长安提交了《关于“建设武汉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助力‘一带一路’低碳发展”》的提案,提出“在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的大背景下,在武汉培育一个全国碳金融市场中心,同时建议加大对碳金融创新政策的支持力度,扶持碳金融衍生产业的发展。”今年4月召开的长江论坛上,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中国民主建国会副主席、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等与会专家的共同呼应,建议国家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有利于长江中游城市群低碳、协调发展,有利于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实施。下一阶段,湖北也将围绕碳市场中心,碳价格中心和碳金融中心三大战略目标构建全国碳金融中心,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和示范。

(第一作者为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常务副总)

猜你喜欢
海峡两岸温室湖北
The rise of China-Chic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驰援湖北
湖北武汉卷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