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是推高医疗价格的重要原因

2015-11-03 08:56高军许方霄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分业药价块钱

本刊记者 高军 许方霄

全国政协委员杨爱明就医疗价格等问题接受本刊记者专访

“看病难,看病贵”,这几个字几乎成了全国百姓的口头语,而医疗价格问题也是每年两会中一些代表委员们的必备议(提)案。当前国内的医疗价格情况如何?影响医疗价高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才能真正解决医疗价高问题?医药分业对降低药品价格是否具有积极意义?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杨爱明就以上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

本刊记者:杨委员您好,前不久网上炒得很热的一件事是:被称为“抗癌第一人”的陆勇替很多人从印度买药,结果被指控犯法,但最后却又被无罪释放。对此,您怎么看?

杨爱明:医疗价格问题是我国目前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药费虚高、耗材费虚高,真的很可怕。我是搞内镜微创治疗的,比如说我们用了一些配件,可能导丝在国外只卖800 多块钱,到国内就卖2000 多块钱;同样的一种药,在香港买10 块钱,在我们这儿买就得30 块钱。国内药价虚高的原因是什么?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药厂拿着东西进来后就想赚钱,无限制地要价,说多少钱就多少钱,但在这个过程中却没有部门来控制药厂产品的价格,政府部门是有责任的。就像陆勇,他为很多人买药,但为什么最后却判他无罪呢?因为大家还是觉得心虚,觉得他做的是对的。二是税收的问题,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医疗产品的税收其实是很高的,包括进口医疗产品,国家收了很多税,但这个税收的钱最终都会摊算在病人的身上。为什么药价很高,检查费很高?很大一部分是在这个上面。把这两个问题都解决以后,我想,就能把医疗价格降到合理的位置。

据我所知,在“陆勇案”之后,四川已经把“格列卫”纳入医保了,但就算全都列入医保又能怎样?医保的钱也是老百姓的钱,是整个国家的钱,而国家的钱也是有限的,是给那么多的老百姓去用的,不能把这个钱拿给药厂或拿给中间商,一定要把价格挤到最低。

本刊记者:您怎么看待医疗价格对医院及医务人员的影响?

杨爱明:药价虚高对医务人员声誉有很大影响,我是特别希望能把医疗价格降到正常的水平上。医生为了多收入,多开药,多开检查,这些问题我是特别反对,因为照这样下去,医生不能被称为医生。医生做一个小时,就得一个小时的钱,做一个手术就收一个手术的钱,这样才能体现他的价值。医生要经常替病人着想,站到病人的角度去思考治疗方案,而不是站在利益上思考。所以,病人看不起病,药价特别高,费用特别高,在某种程度上,医生也是个受害者。因为病人来看病,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钱是被你给收走了,其实钱收到哪去了,跟大多数医生一点关系都没有。

本刊记者:现在有一种观点是让国家把医生养起来,但是这种观点却遭到了医院管理者的反对。在您的表述中,我们得知您主张医生就该干医生的事儿,那您觉得是国家把医生养起来好,还是医院走向市场化好?

杨爱明:医生完全靠国家养起来,是不是件好事情,我现在还没有想透,但如果国家能用这些钱来解决医疗价格问题的话,那就不需要病人来付这个钱了,那当然算是好事情。

▲全国政协委员杨爱明 本刊记者 高军/摄

本刊记者:现在国外普遍都在实行医药分业,除了住院病人,通常国外医院是不向普通患者出售药品的,医生开出处方后,患者是到街上的药房去买药。但是中国在医药分业上也是经历了二十年的博弈。对于医药分业和医药一体两种形式,您认为哪一种更好?

杨爱明:这个问题特别好。因为在“以药养医”的问题里,其实不光是以“药”来养医,还包括一些以“检查”来养医的问题。整个医院的生存,包括医务人员的工资、维持整个医院的钱,都要靠提成。比如,一种以100 块钱进来的药,就要加15 块钱卖出去,变成115 块钱;包括辅料、检查,开个CT,成本价假如是30 块钱,结果要收60 块钱等……靠这些提成来养这个医院,当然还有灰色收入的问题。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恶化,很多国家或地区把药从医院分出去了。

本刊记者:问您一个敏感问题,您在临床上接触过医药代表吗?

杨爱明: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碰到这种类似现象。我是协和医院的医生,大家可能都知道,协和医院的医生在开药、做检查里是跟这个(回扣)没关系的,所以我们从来不会去考虑这个药是开三天的量,还是五天的量;是开一种药还是开两种药;是用这种药还是用那种药,我们只是考虑病人用什么药最好,这个病人用几天药最好。

猜你喜欢
分业药价块钱
集采药价“痩身” 护航患者“钱袋子”
8块钱还在
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金融业金融分业和混业的思考
“1块钱的困惑”
药价谈判敲定第一单
药价机制:重建≠放开
撑不下去
欧盟国家的药价是如何形成的?
金融业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制度比较
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