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的核心是质量

2015-11-03 08:56高军周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7期
关键词:门诊量委员薪酬

本刊记者 高军 实习记者 周新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霍勇谈医疗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在医疗机构,特别是大型医疗机构,对于门诊量的问题似乎出现了悖论:一方面,医改也好,行政主管部门也好,希望把门诊量压下来;另一方面,医院的管理者又将门诊量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院长们在私下攀比中,门诊量的增加是最津津乐道的内容之一。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霍勇就此现象和发生在医疗领域的其他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质量是医疗的核心

霍勇委员首先说,现在大家都谈医疗投入问题,我觉得恰恰不是国家的投入问题,而是医院的经营思想问题。现在医院考核科室,科室考核医生考核的是门诊量或工作量,忽视了工作的质量。现实是医生薪酬跟门诊量是挂钩的,门诊量必须增加,增加了好拿奖金啊!我们的考核机制、我们的政策和医院的本质与核心是不一致的。医院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的本质与核心一定是质量。我们逐年提出增加门诊量,这样做的结果肯定是门诊质量的下降,医生看一眼病人就下诊断,没有足够的时间就没有准确的诊疗方案。一名医生一上午看20 个病人紧巴巴的,看30 个就有点儿乱了,看40 个就全乱了。门诊量不断增加,必定会导致门诊质量下降。如果说医院把不住质量,它做的量再多,也是浪费钱。当然,医生不是就愿意多看病人,而是整个医疗体系的问题。

医生薪酬不能与工作量挂钩

本刊记者 高军/摄▲全国政协委员霍勇

霍勇委员说,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调研、医生薪酬的调研已经做过很多次,调研的结果与一线反馈上来的信息差异很大,在现在的体制下,很难做到规整划一,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因为医生薪酬本身就没有一个很好的体系。霍勇委员举例说,他在河北唐县调研的时候,县长和医院的院长对他说医生的收入有了非常大的提高,那么这些钱来源于哪呢?医生薪酬的组成是一个“631”的结构,“6”是提高劳动服务费的钱,“3”是国家的投入,“1”是内部挖潜。“我觉得也不尽合理,你有多少潜力可以挖?你说增加劳务薪酬占比、医疗价格,国家卡着你,你能增加到哪去?还不是靠工作量。所以国家应该增加医生工资中国家投入部分的占比,而不是让医生薪酬大部分由门诊数量决定。”

健康教育在基层

霍勇委员认为,政府应该在基层预防中做更多的投入。减少了病人,基层的防疫做好了,大医院的负担就减轻了,效率就真正提高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增加老百姓的健康意识,从根本上减少患病率。霍勇说,文化部在做一个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项目,2 月份国务院发文说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可以在社区建图书馆、建电影院等,我觉得可以把健康教育也放进去。健康教育是公共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健康与文化肯定是有关系的,他觉得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都应该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有所体现,可现在恰恰没有。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一人是30 块钱,全国13 亿人口就是几百亿元,这几百亿元当然是文化部花,而他只是把这个内容加进去就行了。

急救体系需加强

霍勇委员认为,当前国家应当增加对急救体系建设的投入。现在医院对急重症病人的治疗效果很差。目前在我国,只有5%的心肌梗死能得到有效救治,不是因为医院水平不够,而是大部分病人到不了医院,到了医院也错过了抢救时间,或者到了医院家属不同意采取措施,或者同意采取措施却没钱等一系列的问题。当然政府现在也在加大对急救医疗的投入,大概投入120 亿元,在2015 年内到位,但是如果病人还是到不了医院,那这个钱也就没用了。所以我觉得整个社会都需要重视病患的急救和转运。我们有能力抢救,但是及时让病人到达医院是前提。

猜你喜欢
门诊量委员薪酬
图片报道
COVID-19疫情对一家三级医院儿内科门诊量和比例的影响
省政协委员抗“疫”书法选
差异化薪酬管理和员工激励探讨
我院2014—2018年门诊人次的季节趋势分析
VBA在薪酬个税筹划上的应用
代表委员履职身影
政府补助与超额薪酬的实证分析
某儿童医院2010—2014年门诊量季节动态发展趋势
门诊量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