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视频在中职心理课中的应用与实践探索

2015-11-03 15:14张金慧程茵茵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5年21期
关键词:心理课微视频课程资源

张金慧?程茵茵

〔关键词〕微视频;心理课;课程资源

心理课不是简单讲心理学学科知识的课程,而是重在体验和调适。它要求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依据心理健康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加强活动和体验环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提高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为提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课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一直以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多种活动方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以帮助学生获得情感共鸣,增强生活体验,达到缓解压力、释放负面情绪、解决内心困惑等目的,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其中,视频赏析这种教学方式最受中职学生青睐。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也更乐于接受简单、便捷、高效、有趣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于是各种“微”事物便应运而生,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等开始走进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类型的“微”教学实践在国内也如火如荼地铺开。鉴于此,笔者开始关注微视频,并尝试将其引入中职学校心理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和大家分享如何在心理课中有效利用微视频。

一、什么是微视频

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的视频短片,其包含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微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视频剪辑短片、广告片段等。可通过PC、手机、摄像头、DV、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短、快、精、大众参与性、随时随地随意性是微视频的最大特点。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微视频资源获取的方式越来越便捷,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视频资源也越来越便利。目前,国内教育领域对微视频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微视频资源的研发;二是微视频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和效果。

二、微视频在心理课中应用的意义

(一)微视频的画面和音效更能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体验

实验心理学家赤瑞拉(Treicher)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视觉和听觉两个加起来就有94%,充分说明了人类的听觉和视觉对学习的重要性。

微视频是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为一体的媒体形式,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具有极强的视听性和逼真性,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把握。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把微视频引入心理课教学,比阐述故事更具形象性,比角色扮演更具真实性,比心理游戏更有感染力,也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学生对画面和情节的记忆更深刻、长久,对学生的影响也更深远。

(二)微视频简短而完整的故事情节更适用于课堂教学

为更好地达成某一教学目标,教师在选择视频材料时,往往会从时间较长的视频中截取其中适用的片段,将其插入教学环节,这样做难免会把原有的故事情节人为地切断,若要保持故事的完整性,时间又会远远超出教学设计的要求。而微视频的短小精悍、故事完整且生动有趣的特点,正好弥补了课堂视频材料在时间控制和情节完整性两方面难以兼顾的弊端,使其成为心理课教学最适用的材料之一。

(三)微视频的草根性的选题更能唤起中职学生的情感共鸣

心理课的目标之一,是抓住动情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共鸣。微视频与其他媒介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来源更生活化、现实化,故事情景往往以社会生活中的草根人物的命运为主,比起近乎完美的榜样人物的伟大命运,微视频的情感表达更具有说服力、更接地气,会让学生很自然地沉浸在一种零距离接触的真实感、震撼感之中,更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与诉求,进而获得心理的平衡与压力的缓解。

(四)微视频提供学习榜样,促进健康认知和行为的形成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个体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结果而习得某些新的行为,或使其已经具有的某些行为反应特征得到矫正。微视频通过情景的创设,尤其是平民化、大众化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学习的行为参考榜样。如,励志类的视频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借鉴,使其更好地从挫折失败中走出来;广告类的视频可以为教学提供精确的针对性材料,对学生养成批判性思维以及培养健康行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娱乐类的视频通过诱发积极情绪,最终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和自我认识的提升。

三、微视频在心理课中的具体应用

笔者在实践中,针对当今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多变性等特点,通过视频赏析、感受体验、互动分享、课后延伸的教育方式,尝试开展了多种微视频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认为,可以将微视频在心理课中的应用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一)根据中职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心理课的活动主题选好视频

为了有效实现微视频在心理课中的应用价值,视频的选择需要慎重。对于中职生来讲,首先应选择与其人格成长息息相关的且符合其思维水平、认知水平的高品质视频,避免选择晦涩、粗俗的、内容暴力的视频等,这样不仅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视频内容,也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促进其正面思维的形成。其次,视频的选择要配合心理课活动主题的需要。

笔者在这方面做了诸多尝试,如,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优势和局限,并能在实践中不断塑造自己、完善自己,笔者准备了视频《台湾传奇口足画家:谢坤山》;为了帮助学生重塑信心,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梦想,笔者借助微电影《田埂上的梦》,通过讲述一个90后“草根舞王”卓君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懈追求梦想的历程,让学生领悟到只要有梦想、有目标,并且坚持下去,抓住机遇,也能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为了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珍贵,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能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笔者选用由朱德庸的漫画《跳》改编的一段Flash;为了让学生体会团结的力量大,领悟合作在人际交往与沟通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笔者准备了曾经在微信朋友圈很火的一段视频《这才是团队》;为了提高学生的情商,帮助学生学会调控情绪,笔者选择了来自优酷等各大视频网站力推的幽默科普心理学节目《屌丝心理学》中的一期节目《海格力斯效应:忍耐or报仇》;为了引导学生感受亲情,树立感恩意识,学会表达对父母的爱,选择曾经在网络上疯狂转载、感动了无数人的《天堂午餐》,短短的六分钟,却直击人的内心,让学生领悟尽孝要趁早;为了引导学生理性对待青春期恋情,树立健康的、负责的性态度,笔者播放了由柴静主持的新闻调查——《长大未成人》,该节目直面少女早恋怀孕的问题,话题虽敏感沉重但很有现实教育意义。endprint

(二)通过视频赏析,促进学生获得情感共鸣和生活感悟

视频选好后,如何引导学生在欣赏视频的同时,触动心灵,获得感悟和提升,充分实现微视频融入心理课的功能,就要求教师对视频赏析的节奏有全局的把握,不仅要根据课程设计的需要,决定把视频材料放在哪个环节更合适,还要设置层次分明且开放式的问题与学生互动,通过讨论、点评、分享个人体验等方式将主题深化。在此,笔者就以“悦纳自己”主题中使用的且学生反响最强烈的微视频《台湾传奇口足画家:谢坤山》为例,简要说明微视频赏析在中职心理课中的运用。

1.设置问题,导出视频

教师提问:如果有一天飞来横祸,很不幸,你失去了一只眼睛,一条腿,一双手,你会怎么办?

学生的答案更多地跟自杀、绝望有关,还有少部分学生想到装假肢、爸妈照顾我,但基本没有学生会说出想办法学到一技之长。

教师总结: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后果设想了很多,不过看得出很多学生对肢体残缺表现出了极大的恐惧,对肢体残缺之后的生活流露出了依赖和自卑心理。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确确实实存在着这样一个人,他就是台湾著名的口足画家——谢坤山。

2.欣赏视频,感受体验

谢坤山生长在台湾省台东县一个贫穷的家庭。十六岁时,他在钢铁厂上班,在一次意外中误触高压电,失去了一双手、一条腿。更不幸的是,在他跌跌撞撞重新学习生活的这段期间,因意外碰瞎了一只眼睛。 谢坤山为了不让妈妈照顾自己一辈子,不服输的他在短短的右手臂上套上铁环,发明“坤山牌汤匙”,不再依赖妈妈喂食;其他诸如刷牙、洗脸、穿衣服等日常生活中的困难都被他克服,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不希望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他相信自己能够站起来,走出自己的人生。 他用超乎一般人想象的坚强意志,克服生活上的种种不便,走出家门找到自己有兴趣的方向并且努力不懈。他用嘴咬着笔画画,咬到嘴巴伤痕累累也不停歇;他努力拜师学艺,用乐观进取的心,为自己创造了更多的机会,身残而心不残,比许多四肢健全的人更有成就。谢坤山说:“只看自己所有的,不看自己没有的”,经过孜孜不倦的努力,谢坤山成为一位杰出的口足画家。

3.解析视频,师生互动分享

针对这一视频,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当你听到谢坤山的故事时,你的心情怎么样?如果有一天你遇到谢坤山,你会向他说一句什么话?如果你有一天不幸成了第二个谢坤山时,你会尝试着向他学习吗?

4.切身体验,升华主题

要求学生把自己的双手反绑起来,然后拿出纸和笔,画一幅自画像,并写一句鼓励自己的话,最后签名。这一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体验肢体残缺的谢坤山所遇到的困难,从而发自内心地学会接纳自己,快乐生活。

(三)课后延伸,促进课堂向生活拓展

在课后,有些学生会对播放过的视频案例饶有兴趣或仍不甚明了,这就有必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交流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电子邮件、电话或者约定地点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交流既可以是师生交流,也可以是学生间的交流,只要学生有兴趣交流下去,教师就要不厌其烦、创造条件,直至学生弄明白并有收获为止。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写观后感的形式,对案例讨论的意见进行归纳与总结。

四、微视频在心理课中应用的成效和反思

实践证明,在心理课中引入微视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微视频集声、像、色、形等多种元素于一身,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优化课堂效果;还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缓冲心理、放松心情的途径,使学生在感到快乐的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畅所欲言,分享感悟,在交流中获得知识,学会心理调适,促进自身的心理成长。

当然,微视频在心理课中的运用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微视频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需要跟其他教学方式结合使用;其次,网络上可选择的微视频资源鱼龙混杂,数量泛滥,质量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课前严格挑选和把关,保证所选材料内容和思想的健康;再次,选好视频后,教师要对视频中反映的内容作专业的解读和分析,还要设置层次分明且开放式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基本没有现成的、标准的答案,这就需要教师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及临场把控的能力。

总之,微视频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种有效资源,对课堂教学和师生成长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笔者发现,现成的且适合中职心理课专题需要的微视频并不多。因此,教师可以针对微视频这一课程资源的优势,组织学生创写心理剧本,招募学生演员,拍摄制作符合主题的、学生自己参与的、完全原创的微视频作品,从而不断丰富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使中职心理课由课堂向生活拓展成为现实。

(作者单位:广东惠州商贸旅游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惠州,516025)

编辑/王晶晶 终校/于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课微视频课程资源
同课异构
心理课片段教学技巧探索
教师的自我暴露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的运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
《算法设计与分析》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专题实践活动中的微视频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需要关注的问题探析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浅谈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慕课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