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前预习成为一种习惯

2015-11-03 10:06贺会书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10期
关键词:拼音课前预习学案

小学语文预习是指学生在进行新课学习之前,根据教师提前设置的导学案,进行独立自主的阅读,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有目的的、有要求自主学习。但是当前很多学生存在“伪预习”现象:预习仅是粗略的阅读一遍教材内容,并且将照搬教辅资料中的内容,应付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假预习呢?

一、“以赛促学”,促进学生认真预习

教师可以利用小学阶段学生的表现欲和竞争欲,通过预习竞赛的形式促使学生进行认真的预习。预习竞赛的形式要有多样化,这样才能是学生对预习竞赛保持长久的兴趣。另外,预习竞赛要有明确的奖惩制度,如果预习效果好的学生得不到及时的奖励,就会失去预习的动力;而预习效果不好的学生得不到相应的惩罚,则预习又称为了可有可无的工作,预习竞赛也就失去了意义。

例如在苏教版一年级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预习,认识a、o、e、i、u六个拼音,并且将字母分别写在六张卡片上。上课之前,教师采用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预习测试:教师在讲台上随机说六个拼音中的一个,学生需要迅速的将写有这个拼音的卡片高高地举起,举慢或者举错的学生就证明没有掌握这个字母,需要自觉的、迅速的站起来大声地朗读这个没有掌握的字母,然后游戏继续。全部举对的学生就可以自己在书本上画上五颗星星。通过这样的小游戏,不仅调动起学生们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在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低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参与的积极性极高,把游戏渗透在教学中,寓教于乐,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把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巩固提高。高年级的学生同样适合游戏,要把游戏的趣味性、知识性,使他们乐于参与,高兴参与提高学生在游戏当中不知不觉的巩固、熟练了知识。

二、设计预习案,帮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

教师应当重视预习案的设计,通过预习案向学生指明预习的步骤和目标,帮助学生进行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的预习。学生在课上发现预习产生了效果,就会提高预习的热情。并且,学生在预习案中能够总结出预习的策略,久而久之,就能够逐渐提高预习能力。

例如在《大禹治水》一课中,教师这样设计导学案:1.阅读课文,找出生字、生词,查字典明确读音和含义。2.从哪里看出“洪水猛兽”。3.从哪里看出大禹治水的艰辛?4.大禹为了谁治水?他几次路过家门而不入?第一个问题促使学生精读课文,为下面的预习工作奠定基础。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大禹治水的艰难和危险,第四个问题则引导学生思考大禹治水的意义。四个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的理解文章的内涵,体会到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高尚情怀。

一份好的预习案,可以为我们的课堂助力出彩。譬如我们使用的导学案,是我们年级组共同努力的结晶,大家一起努力,一起来动手,在区教研员的指导下,分工配合、协作,我们的导学案质量在提升,为我们的精彩课堂助力添彩。

三、自设问题,体现个性

每个学生的预习能力不同,在预习当中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思考问题,感受文章。教师应当注重学生预习后的成果交流,从而使学生之间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实现整体进步的推动目标。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在预习时候自己设置问题,然后教师选取典型的问题在课堂上提出,考考其他学生的预习效果。这种“学生出题考学生”的方式提出的问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问题的角度和层面很可能是教师都没有发现的。这样的问题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挑战性,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这种方法可以从多角度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也可以促使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共同学习。

例如在《军神》一文的学习中,就有学生提出:“沃克医生不是本文的主要人物,为什么文章对沃克医生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尤其是神态描写贯穿全文?”还有学生提问:“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啥?这样写会不会降低对刘伯承将军形象的塑造?” 学生们针对这一个问题进行不断的探讨,不断有新的想法提出,感受到了侧面描写手法的魅力,实现了不教而学的课堂效果。

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不仅仅是“学而时习之”,“学而预习”也是同等的重要。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的设计课前预习任务,引导学生运用有效的方法进行课前预习,逐渐养成预习的好习惯。把课前预习变成一种习惯,让课前预习成为助推学习的翅膀。

贺会书,教师,现居江苏徐州。

猜你喜欢
拼音课前预习学案
乡愁导学案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比例尺(一)”导学案
快乐拼音
快乐拼音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