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研究

2015-11-04 02:12张运生何瑞芳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技术标准专利竞争

张运生,何瑞芳

(1.湖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2. 中南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经济管理·

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研究

张运生1,2,何瑞芳1

(1.湖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2. 中南大学 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3)

高科技企业技术实力、结盟实力与用户吸引实力是技术标准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针对技术标准化过程中标准的构建、产业化与市场化三个不同阶段,企业需要实施不同的竞争战略以促使技术标准竞争优势的形成。协作R&D与知识产权战略为构建技术标准提供了技术保障,有助于技术实力竞争优势的形成。产业联盟与开源战略为技术标准产业化提供了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环境,有助于结盟竞争优势的形成。先发制人与平台战略为技术标准市场化提供了用户基础条件,有助于用户吸引实力竞争优势的形成。

技术标准;竞争优势;竞争战略;高科技企业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随着网络经济迅猛发展,高科技产品的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单纯依靠产品技术控制市场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高科技企业更多地关注如何将自身产品、技术衍生为产业主导范式,抢占竞争制高点,技术标准大战已在高科技产业全面爆发。企业标准一旦上升为产业范式,标准主导者将掌控整个产业链、遏制竞争对手发展,攫取标准垄断带来的绝大部分利润。然而,网络效应产生的“赢家通吃”导致高科技企业事实标准的竞争角逐异常惨烈。高清DVD标准大战,具有初始优势的红光标准惨遭蓝光标准淘汰;数字高清电视标准取代模拟高清电视标准霸主地位;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标准大战中伴随苹果iPhone与谷歌Android强势走红,诺基亚Symbian、黑莓市场份额急剧下降,微软Windows Phone举步维艰。标准争夺战失利对基于标准平台营造的整个创新生态系统造成崩溃式打击,技术标准开发商与相关配套技术开发企业承担标准研发、组建、推广环节的巨额沉淀成本,合力形成的技术能力、人力资本等核心资产变得毫无价值,以完全退出市场告终。因此,深入探究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竞争优势源泉与竞争战略构成,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指导价值。

众多学者将技术标准化视为一个过程,Fomin(2003)认为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化是将私有技术协议升级为行业技术指导范式的动态过程[1],与技术、知识扩散直接相关[2]。李保红(2005)鉴于技术创新进化系统遵循S曲线规律,提出技术标准化经历开发、实现与扩散三个生命周期阶段,孙耀吾(2009)进一步将其细化为专利研发、技术标准与标准产业化三个阶段,并指出各个阶段相互影响,呈上升趋势的三螺旋结构[3]。张运生(2009)认为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形成过程实质是集“专利许可、协作R&D、技术标准推广合作”为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战略选择与实施过程[4]。技术标准形成过程受诸多因素影响, Saugstrup(2006)指出技术路径依赖、网络效应与竞争战略是影响技术标准化效果的重要因素[5]。钱春海(2003)认为市场预期及对终端用户安装基础的控制是企业标准占领市场的关键因素[6]。Jho(2007)、毛丰付(2010)认为政府扶持与规划是高科技产业标准胜出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7]。王珊珊(2013)认为专利化能力、产业化能力和市场化能力是产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重要结构维度与评价指标[8]。高俊光(2012)对技术标准的形成及标准竞争力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技术标准的形成以技术为基础,以经济为动力,同时受政府、标准化机构(产业联盟)、行业协会等规制主体影响,由技术----经济----规制三条路径产生的综合竞争力决定了事实标准成败[9]。

基于以上学者的研究,本文将技术标准化过程划分为技术标准构建、产业化与市场化三个阶段,从投入、转换与产出三个方面,构建技术标准竞争优势基本分析框架,探讨其形成机理。

二、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竞争优势源泉

1.技术实力。高科技产业技术更新换代呈几何级增长趋势,要求更优的技术支撑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标准构建阶段,技术标准之间的竞争更多地体现为对优势技术资源的争夺,此阶段技术实力直接制约着技术标准化能力与效率,技术简约性、优越性、成熟度、兼容性与可操控性直接影响着技术标准稳定性、网络用户规模、互补产品丰裕度,构成技术标准形成的路径依赖要素[9]。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可以打破现有的主导技术范式,开发出更先进的技术标准①。而且,创新性技术与知识产权结合,形成受法律保护的核心资源,可以最大程度地释放市场控制力,苹果公司在透射式电容触摸屏上拥有大量发明专利,其支持的多点触控技术引发触摸屏标准竞争新潮流,在全球近200家触摸屏制造厂商中,获得了半数以上支持。

2.结盟实力。高科技产品互补性与兼容互通性不断增强,必须高度重视上下游兼容配套技术与产品开发活动,将关联技术纳入创新体系中,形成共生共存、协同进化的创新生态系统,推动高科技企业之间的竞争由“单个企业之争”演变为“供应链之争”,进而升级为“创新生态系统之争”[4]。基于技术标准构建的开放式技术标准产业联盟,是高科技企业营造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相关配套产业沿着主导企业“私有技术协议”轨道发展的重要组织模式。技术标准产业联盟作为将技术标准协议文本转化为产品的重要机构,极大地提升了技术标准产业化效率。联盟成员之间协作R&D、交叉专利许可有利于技术外溢“内部化”,节约创新成本,缩短创新时间,提高创新效率。基于标准平台可以吸纳产业链中间力量,提升配套产品丰裕度,突破中间软硬件束缚,实现产品互补互通与功能多样性。联盟成员之间的资源协同可以诱发市场协同效应,有利于激活用户需求,促进标准的市场化扩散②。

3.用户吸引实力。技术标准市场化阶段是标准产品的产出阶段,显著的网络效应导致经典的经济学分析视角由“卖方规模经济”转向“买方规模经济”。该阶段的标准竞争形式体现为技术客观价值与网络外部性价值组成的多维度综合价值的竞争[10]。用户规模与配套产品丰裕度相互影响,共同提升网络外部性,带给用户更高的体验价值,从而诱发更大的需求。用户规模是衡量企业技术标准能否成为事实标准的重要标识,最大限度地满足终端用户需求,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标准产品,已经成为技术标准市场化阶段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网络外部性迫使技术标准开发商必须高度关注终端用户需求偏好,通过基于“社交网络”的标准产品需求信息分享,吸引更多用户参与技术标准论坛。在服务逻辑主导下,提高配套产品丰裕度,完善服务供给,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价值,是扩大用户规模的重要策略,当用户规模达到“临界容量”(Critical Mass),将产生爆炸性增长,支撑整个网络向正反馈方向发展,使得企业迅速锁定市场,实现“赢家通吃”。

三、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竞争优势形成机理

(一)技术标准构建阶段技术竞争优势形成机理

1.协作R&D战略竞争优势形成机理。 在技术标准研发、构建阶段,高科技企业加速研发抢占先进技术制高点,力图取得技术标准先动优势。高科技技术标准研发高风险、高成本,创新门槛不断提高,任何单一企业难以包揽全部标准技术开发工作,取而代之是多家企业联合组建协作R&D网络,驱动技术合作创新与扩散,解决研发与创新投入不足问题。协作R&D网络以知识共享为基础,以提升技术开发速度与质量为目标,是跨国界、跨企业的基本制度安排。这种松散的组织模式,既弥补了科层组织刚性,又缓解了市场机制多变缺点,为复杂性创新提供了柔性、高效的资源配置途径,是高技术企业融入跨国创新网络的基本战略之一[11]。根据研发主体结构、研发目的差异性,将协作R&D划分为基于主辅配套、知识异化、互为依赖的配套型R&D模式,基于共性基础技术联合攻关的平台型协作R&D模式,基于追求研发规模经济、分散研发风险、实现技术外溢内部化的经济型协作R&D模式[4]。这些模式兼具资源优势互补、降低研发风险双重功能,可以实现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良性互动,共同促进技术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12]。中兴通讯(ZET)与光迅科技、展讯通信、华虹NEC、英国电信(BT)、美国电力电子系统研究中心(CPES)在基带芯片、固网、无线以及移动系统设备、电源技术等领域高效开展协作R&D,在高通公司近500项专利继续领跑LTE标准情况下,中兴通讯以贡献LTE标准7%共230余项基本专利强势跻身LTE第二专利阵营,与诺基亚、三星、华为、爱立信、LGE并驾齐驱,彰显其在4G领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增强了中国自主研发TD-LTE 4G标准的筹码。

2.知识产权战略竞争优势形成机理。随着全球科技资源流动与重组急剧提速,为了避免自身技术被竞争对手剽窃,高科技企业竞相实施技术专利化战略,将其技术纳入法律保护范围。知识产权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与竞争力核心要素,法律赋予专利权的“专有性”,使得专利技术具备合法垄断优势,极大地增强了专利持有者话语权。高科技企业为了在更大市场范围内攫取知识产权收益,往往将技术专利与技术标准捆绑在一起。在技术标准构建阶段,将大量核心技术成果申请专利保护,制定专利与技术标准结合的新游戏规则,最终形成“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知识产权链条,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垄断力量,为标准开发者带来巨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知识产权在技术标准中的作用已经由最初的激励创新转变为标准竞争利器。高科技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可以增强企业谈判力,攫取高昂的专利费,预防竞争对手专利诉讼要挟,构筑竞争对手准入壁垒,为自身技术标准垄断优势提供法律保障。正如微软专利运营部门总经理John Weresh所说,过去10年,微软专利战略已由防御姿态转变为进攻战略。目前专利对外授权已经为微软带来每年数十亿美元的庞大业务收入,截至2011年,微软已对超过半数的Android设备收取专利授权费。“由松到紧”的知识产权战略,大幅提升了竞争对手技术成本,据花旗分析报告透露,微软向包括HTC在内的Android主要设备制造商收取每台5~15美元不等的专利授权费,开源社区将微软这一做法鄙视为介于敲诈与征税之间的行为。凭借拥有大量基本专利,高通公司成为3G技术标准的“门票”提供者,竞争对手WCDMA标准内约6%的基本专利源于高通,凭借WCDMA标准与自身专利的捆绑事实,高通拒绝向竞争对手如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等公司提供专利授权或转而收取高昂的专利费,以支持其主导的CDMA 2000标准。思科公司凭借自身路由器操作系统私有技术协议,打压竞争对手,阻止华为公司路由器与其通信设备互联互通,本质上也是利用专利权谋求自身技术标准的市场垄断地位。

(二)技术标准产业化阶段结盟竞争优势形成机理

1.产业联盟战略竞争优势形成机理。技术标准产业化阶段,为了推动私有技术协议成为市场公认的技术标准,拥有技术标准核心专利的企业,联合起来以技术标准为纽带,纵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各个环节,鼓励更多互补配套厂商采用标准和投入资源,组建开放式技术标准产业联盟,逐步形成互惠共生、合作共赢的价值网络。技术标准产业联盟可以有效汇聚成员企业知识与能力等互补优势资源,保障产品兼容互通与功能多样性,为技术标准产业链衔接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推动实现技术标准开发向产业化快速转变。作为技术标准早期采纳者,联盟成员通过自身市场影响力产生的示范效应,可以引导用户的消费预期,扩大市场规模,迅速形成主导范式,有效降低技术标准市场推广成本及风险。

“蓝牙技术联盟”借助核心创始成员爱立信、IBM、英特尔、诺基亚、东芝等自身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激活了用户消费“花车效应”,短短两年时间内超过2000家企业采用蓝牙标准,推动了“俱乐部”标准转化成为市场普遍接受的事实标准。在家用录像机技术标准大战中,技术上处于劣势的JVC公司VHS系统最终战胜了SONY公司Beta-max系统,其关键在于,在技术标准产业化进程中,JVC抛弃了传统的垄断分销模式,采取垂直整合战略,构建了不同于纯粹市场交易与企业科层式内部控制的产销联盟,充分运用联盟成员资源异质性与互补性,开展市场协作,获得了包括美国无线电公司与日本松下公司在内的40余家企业联合支持,推动VHS标准成为了产业事实标准。

2.开源战略竞争优势形成机理。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根植于众多软硬件技术模块组成的创新生态系统,根据是否对外许可知识产权,可划分为“封闭型标准”与“开放型标准”;根据是否开放源代码,可划分为“开源型标准”与“闭源型标准”[13]。“开源型标准”是将构成标准的源代码免费向标准采纳者开放,实施松散型技术标准联盟战略,如Google公司免费开放Android操作系统源代码。

封闭型标准开发商通过对核心技术的绝对垄断攫取超额利润,这一做法在传统行业中遵循企业内部“投入----产出----再投入”的研发投资路径,获得了巨大成功。然而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内部创新成功与否,与企业外部创新之间关系日益紧密,这种单凭企业内部创新的“自给自足”模式正在不断被打破。技术标准开发商在关注自身创新效率的同时,还需要高度关注互补配套技术创新的协同情况。与纯粹市场交易、企业科层式内部控制相比,基于“异构系统互操作性”的技术标准开源战略,通过知识产权共享,公开标准技术,降低平台进入门槛,可以有效实现用户与标准平台兼容互动,鼓励更多配套厂商围绕标准平台开展技术创新,借助外部杠杆实现商业化[14]③。

随着2G通讯向3G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变,用户对手机产品的需求也早已突破了基本通讯功能向定制化综合数据服务转变,致使应用软件开发商与手机生产商要求降低,甚至是取消手机操作系统API权限约束。正如之前苹果Mac系统败北于IBM PC系统,封闭型标准模式依旧是制约苹果iOS手机操作系统发展的桎梏,2013年第1季度,苹果手机出货量由2012年同期24.2%降至17.3%。借助开源战略,Android最大限度地降低平台准入门槛,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合作伙伴无缝接入,通过“长尾效应”,不断提高平台各边用户类型的丰裕度。IDC市场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第1季度,Android智能手机全球市场销售份额达到75%,出货量高达1.62亿部。

(三)技术标准市场化阶段用户吸引实力竞争优势形成机理

1.先发制人战略竞争优势形成机理。用户转换成本涵盖财务、程序与关系等多方面成本,给用户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时间、精力与情感上的负效应,这些因素相比用户满意度而言,更能影响用户忠诚度[15]。市场对技术标准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用户消费的初始状态,用户转换成本诱发消费惯性,赋予市场先行者一定程度的先入为主优势,网络正反馈效应可以强化这种优势,使得时间维度成为技术标准竞争的关键要素之一。技术标准开发商实施先发制人战略,在竞争对手采取行动之前,率先推出产品锁定用户,有助于获得领先优势,并最终抢占市场。

市场推广初期,技术标准开发商借助自身品牌、客户关系等市场势力,实施诸如散布产品销量预期、鼓吹市场份额、服务承诺、实行低价甚至免费等策略,提高用户忠诚度,营造“过渡惯性”,限制用户需求转移。先行标准借助收益递增机制,可以实现自我强化与良性循环;滞后标准可能因为步伐落后,缺少用户支持,而被推入恶性循环困境。QWERT键盘是打字机时代率先推出的技术,进入计算机时代,虽然计算机本身已经克服打字机对键盘技术的束缚,出现更符合人体工学、打字速度更快的新键盘技术如DVORAK键盘,然而,由于转换成本将用户使用习惯锁定于QWERT键盘,最终导致技术性能更优的DVORAK键盘被逐出市场。

2.平台战略竞争优势形成机理。互补配套产品开发商与终端用户以技术标准平台为纽带,构成具有交叉网络外部性的双边市场(Two-sided Market)。一边用户对标准平台的需求成为影响另一边用户平台需求的重要因素,如DVD播放机随着碟片种类增加而变得更有价值,终端用户对技术标准平台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于技术标准的配套产品丰裕度[16]。技术标准开发商通过收益分成、技术援助与培训、经验共享等策略,吸引众多配套产品开发商加入平台,可以有效解决平台“鸡蛋相生”问题,满足用户高品质、多样化产品或服务需求。同时,服务逻辑主导下,终端用户参与技术标准平台,一方面通过购买意向,影响技术标准开发商以及配套产品开发商创新决策;另一方面借助自身知识与技能,融入技术标准平台直接参与创新,与其他网络创新主体耦合共轭,共同创造并分享网络价值[17]。在交叉网络外部性条件下,终端用户的广泛参与,将吸引更多配套产品开发商加入平台,营造出包括技术标准中间用户与终端用户的“用户生态系统”,从而增强了技术标准锁定市场的能力。

智能手机产业竞争格局由“终端产品为王”向“在线应用为王”转变进程中,Google通过实施开放源代码、利润分成等战略,吸引办公、休闲娱乐、生活等全方位应用服务无缝移植到Android操作系统平台,为各类用户提供了更好的应用体验。2013年底,Android应用商店内应用程序数量突破了100万,用户下载高达500亿次,丰富的应用选择成为推动Android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且,大量的应用开发者同时又是Android终端用户,他们基于API接口与Android应用开发组件,设计个性化应用程序,不断创新、增添多样化的应用资源,吸引更多终端用户与应用开发者加入,大规模的用户群与大规模的应用开发者相辅相成,极大地增强了Android平台竞争力。

四、结 语

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化进程中,技术实力、结盟实力与用户吸引实力构成了技术标准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协作R&D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为技术标准竞争优势的形成提供了技术保障;技术标准产业联盟战略与开源战略为技术标准竞争优势的形成提供了企业内外部资源整合环境;技术标准先发制人战略与平台战略为技术标准竞争优势的形成提供了用户基础与市场化条件。有待于更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包括:从“自主研发----协作研发”互动关系视角,运用知识管理、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实证研究高科技企业技术标准化进程中技术实力的形成与演进机理。从“技术----市场”互动关系视角,运用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理论与方法,实证研究技术标准竞争优势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机理。

注释:

① 美国数字制式高清电视系统在多信号处理能力、频道接收数量、图像、音质等媒体交互功能方面的突出表现,顺应了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打破了用户选择的“企鹅效应”,终结了统治50余年的模拟制式高清标准霸主地位。

② 在红光与蓝光DVD标准大战中,蓝光阵营组建了包含索尼、日立、松下、先锋、飞利浦等13家企业在内的“蓝光光盘组织”(Blu-ray Dic Founders, BDF),交叉授权专利,协同开发蓝光标准,又推出更广泛的联盟——“蓝光光盘协会”(Blu-ray Dic Association, BDA),形成汇聚苹果、福克斯、华纳兄弟、迪士尼在内的存储商、碟机销售商、PC制造商、片源提供商等180余家知名企业军团,共同开发、应用、推广蓝光碟片制式,有效突破了光盘片源瓶颈,席卷了北美和日本90%以上市场份额。

③ 例如百度推出基于搜索引擎的应用开放平台,在流量导入及海量用户输入方面更具号召力,上线一周时间即吸引数百应用开发者接入平台,实现了优质应用资源与用户需求直接对接,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用户“信息+应用”消费模式,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即搜即用”。

[1] Fomin V, Keil T, Lyytinen K. Theorizing about standardization: Integrating fragments of process theory in light of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wars[J]. Information Environments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 2003,3(1):29-60.

[2] Techatassanasoontorn A A, Suo S. Influences on standards adoption in de facto standardization[J].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2011, 12(4): 357-385.

[3] 孙耀吾, 赵雅, 曾科. 技术标准化三螺旋结构模型与实证研究[J]. 科学学研究, 2009, 27(5): 733-742.

[4] 张运生. 高科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耦合战略研究 [J]. 中国软科学, 2009,(1): 134-143.

[5] Saugstrup D, Henten A. 3G standards: The battle between WCDMA and CDMA2000[J]. Info, 2006,8(4):10-20.

[6] 钱春海, 肖英奎. 网络外部性、市场“锁定”与标准选择[J]. 中国工业经济, 2003,(3): 14-20.

[7] Jho, W. Global political economy of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Korean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market[J]. 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07, 31(2): 124-138.

[8] 王珊珊, 武建龙, 王宏起. 产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结构维度与评价指标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3, 34(6): 112-118.

[9] 高俊光. 面向技术创新的技术标准形成路径实证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2, 24(1): 11-17.

[10] 夏若江. 基于网络外部性市场价值多维性的竞争战略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24(3): 156-158.

[11] 袁信, 王国顺. 高科技企业融入跨国创新网络的模式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07(7): 46-50.

[12] 陈春晖, 曾德明, 彭盾. 协调技术标准化与技术创新共同推进自主创新能力跨越式提升[J]. 软科学, 2007, 21(5): 97-101.

[13] 张利飞, 张运生. 智能手机产业操作系统平台竞争战略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3,(4): 148-158.

[14] Enkel E, Gassmann O, Chesbrough H. Open R&D and Open Innovation: Exploring the Phenomenon[J]. R&D Management, 2009, 39(4): 311-316.

[15] 李先国, 段祥昆. 转换成本、顾客满意度与顾客忠诚:基于移动通信客户行为的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1,(4): 154-160.

[16] Markovich S, Moenius J. Winning While Losing: Competition Dynamics in the Presence of Indirect Network Effe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09, 27(3): 346-357.

[17 孙耀吾, 翟翌. 服务主导逻辑下移动互联网创新网络主体耦合共轭与价值创造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 2013,(10):147-159.

(责任编辑:钟 瑶)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echnical Standard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Hi-tech Enterprises

ZHANG Yunsheng1,2, HE Ruifang1

(1.BusinessSchool,Hunan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2,China;2.BusinessSchool,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Hunan410083,China)

Technological strength, the alliance strength and the users' attraction strength of hi-tech enterprises are the major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technical standards. Regarding the three different stages in the process of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including technical standard construction, technical standard industrialization and technical standard marketization, different competitive strateg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echnical standard. Collaborative R&D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contribute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technological strength by providing technological support for technical standard construction. Industry alliance strategy and open source strategy contribute to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alliance strength by provid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ources integr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technical standard industrialization. Pre-emptive strike strategy and platform strategy contribute to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s of market users' attraction strength by providing users base conditions for the technical standard marketization.

Technical standard; Competitive advantage; Competitive strategy; Hi-tech enterprise

2014-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072134、71273085、71373074)、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162)

张运生(1977—),男,河南扶沟人,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中南大学商学院特聘教授,博士后,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市场营销管理。

F276.44

A

1003-7217(2015)04-0126-05

猜你喜欢
技术标准专利竞争
浅析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
专利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对特高坝抗震设计及相关技术标准的探讨
发明与专利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感谢竞争
竞争
农资店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