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单调与贫困

2015-11-04 07:17谢洁宇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农民

谢洁宇

[摘 要]欧洲中世纪的农民日常生活繁忙而单调。他们一年四季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劳动上,即使冬季仍就有干不完的农活。然而,农民仍旧极为贫困,食物贫乏,几乎没有肉,穿着也简单。除去个别的宗教节日,几乎没有娱乐活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当时技术水平低下,领主的剥削和宗教的控制。

[关键词]欧洲中世纪;农民;日常生活

欧洲中世纪时期,农民不是历史书写的主体,也甚少有学者将其纳入研究领域。吊诡的是,在一个农业社会,农民从来都是社会的基础。无论是领主、骑士、国王还是教士,他们的一切活动都建立在农民的活动基础之上。然而翻看史书,其对农民生活的描述是如此之少,以至于今天的学者对其日常生活的状况仍旧雾里看花。本文从零碎的史料入手,描述了农民的劳动、吃、穿、住、休闲娱乐生活的方方面面,试图重建欧洲中世纪时期农民的生活的常态,并探讨其成因。

一、劳动

对于一名中世纪的农民来说,他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状态即劳动。农民的劳动包括田间劳动、家务劳动、畜牧业、农产品再加工以及领主的徭役等。

田间劳动包括犁地、播种、除草、收割等一整套农业活动。中世纪的犁地受困于犁的样式,是一件极为繁重的劳作。耕地之后是播种。播种一般由妇女将种子放在篮子里或者袋子里手工进行,播种完毕后,再用耙将种子用土覆盖。在等待收获的时间里,还要进行除草等工作,收割完成后还要将谷物脱粒并运入仓库。蓄养的牲畜有猪、马、牛、羊。这些牲畜被赶入休耕的土地或赶入林地进行放养。对农产品的在加工主要是将农产品加工成面包、啤酒、葡萄酒、黄油、奶酪,还有屠宰、腌肉、香肠加工等。

要将以上这些劳动进行详细的描述无疑是件困难的事,但我们可以根据已有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对农民一年的劳动时间和强度进行大致的估算。中世纪时期的农田在播种前一般需要犁地三至六遍。一匹装备良好并拉着套车的牲口,每个劳动日可耕作20—40公亩。如果三公顷地犁四遍,几乎需要连续劳作一个月。这还是在最理想状况下。播种在劳动中算是比较轻松的活,有时候由妇女完成,但也需要一天走15公里。播种完以后还需要用耙将种子覆盖。换句话说,正常情况下,不遇到恶劣天气一户农民家庭将所属耕地从犁地到播种完毕一般需要一个半月到两个月时间。大约三到四个月以后,就可以开始收割了,收割时间正处于夏季天气炎热的时候。收割完以后是打谷,打谷主要是将麦穗脱粒。漫天的灰尘和炙热的阳光几乎令人窒息,然而这一劳动却要持续一个月,直到将粮食收进谷仓。

中世纪各地区的农耕有的施行两圃制,有的施行三圃制。两圃制是一块地种植农作物,一块地休耕,休耕的这块地每年也必须翻垦几次。在三圃制地区,一块地在秋播种,到了早春又在另一块地上播种,还有一块地休耕。正如亨利·斯坦利·贝内特所说的:“这是一场没完没了的战争:收获只意味着秋耕,秋耕只意味着播种,如此年复一年,循环不已。”

在不耕作的日子里,农民也有干不完的活。他需要收割干草以便在冬季不会饿死牲畜,需要修护房子周围的篱笆,到附近森林里去砍伐树木以备过冬,采摘坚果以防备粮荒,农田里收割完的秸秆需要晒干,它可以沤肥,也可以作为冬季牲畜的饲料或保暖材料。如果施行休耕,他还需要将轮休的土地进行翻垦以保持地力。另外,服劳役是农民日常劳动中又一重要活动。农民替领主所服的劳役种类繁多,涉及到割草、晒草、割麦、打麦、浚沟、修筑城堡等。事实上,农民几乎一年都在劳动。中世纪时期的月绘画很好的表现了这一时期月历与劳动的关系。在这些绘画中,一月伐木、二月狩猎、四月修理葡萄枝、五月农民和花在一起饷章生长、六月犁地、七月割草、八月割庄家、九月播种、十一月把猪赶进橡树林、十二月屠宰、腌肉。

农民繁忙的另一面是劳动强度非常之大。当时技术水平极为低下,一切劳动都需要人力来完成。马克思曾将磨坊作为中世纪的象征,可事实上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都采用人工磨面,据研究一个妇女一天只能磨15千克的面粉。对一个农民来说,一年中大部分日子就在这种繁忙和劳累中度过。

二、住宿、食物与服装

复杂的回廊,尖尖的角楼,整齐的墙垛构成了中世纪建筑的壮丽图景。对于农民来说,建筑远没如此复杂。虽然欧洲各地农民因为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建造了各式各样的房子,但有几点是相同的,如用木头作为房屋的主要支架,茅草盖屋顶等。在英格兰地区,屋子的支架有直柱和曲柱两种。至于墙壁“几乎每个地区都是篱笆墙,草泥、泥土和泥浆是筑墙的主要材料”。从坚固程度和舒适度来说,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是不二选择。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运输费用昂贵。在13世纪的英国约克郡从其他地方运输石料,光运输费就占房屋总成本的60%。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使用石头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且需要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修筑房子当中去,这对农民而言显然太过于奢侈。于是石头建筑的房子成为当时富裕的象征。瓦在当时虽然已经发明,但农民普遍使用的仍是茅草。即使如此,各郡也并不完全相同,如有的用黑麦秸秆,有的用小麦秸秆,在莎草盛产地区则用莎草,芦苇产地则用芦苇。[2]P200总得来说中世纪时期农民的居住条件相差并不大,但也有不同,如地中海地区、法国南部地区农民的房屋则大多由石头筑成,有些盖有瓦。

中世纪农民的主食主要是由黑麦做成的面包。虽然在当时小麦的种植已经很普遍,但产量低,在种植的过程中容易遭受病害,使得其更为精贵。所以农民所产的小麦要么用于交租,要么拿到市场上出售,很少会留给自己食用。与此相反,黑麦产量高,且容易打理,虽然做成面包后口感不好,甚至有淡淡的苦味,但明显更受农民欢迎。那么农民一年到底需要多少粮食以满足日常所需呢?据历史学家统计,正常年份农民扣留来年的种子,交纳赋税、地租以后,剩余的粮食能制作300个7磅的面包,而一个五口之家每人每年所需420磅面包。[如果遇到天灾等其他意外情况,挨饿成为必然。所以储存、补充其他副食是农民日常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如蔬菜。中世纪农民的蔬菜种类较多,主要有卷心菜、萝卜、蚕豆、黄瓜、萝卜、洋葱、南瓜。为了补充食物的来源,苹果、犁、樱桃、栗子等各种果实在日常食品中的重要性也大大提高了。在中世纪时期,农民往往将肉做成熏肉或者熏肠,便于储存。由于太过珍贵,肉制品极少端上农民的餐桌。除一般食物外,饮料也在农民的日常饮食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民的饮料主要是葡萄酒或者啤酒。葡萄酒能成为中世纪最为重要的饮料得益于他在宗教中的地位。在基督教世界里暗红色的葡萄酒是基督血液的象征,具有神圣性,另外,作为酿酒原料的葡萄对种植条件要求低,房前屋后,乱石堆,在任何空地都可以种植,产量也较为可观。仅次于葡萄酒的第二大饮料是啤酒。中世纪英国修道院提供给服徭役的农民食物清单中,啤酒出现频率颇高。蜂蜜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农民甜味的唯一来源。在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刻尔的食品地租就包括10桶蜂蜜。除上述食品以外,遍布欧洲的森林也为农民提供了一些野生的坚果和水果,但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

总得来说,中世纪时期农民所获得的食物种类极为有限,面包和或者粥总是短缺,“这种基本的短缺导致这个时期的生活大多表现为只能艰辛的活下来”。即使在13世纪的“农业革命”以后,农产品产量获得提高,但受技术、自然条件、领主剥削等条件的限制,食品的匮乏仍是生活中的常态。正如有学者所说“尽管中世纪的农民偶尔可以享受到丰盛的食物,尽管有短暂的收获季节,但他们的命运是悲惨的”。

服装的重要性几乎等同于食物。从原料角度来说主要大麻、亚麻、动物的皮毛,虽然丝绸早在罗马时期就已传入欧洲,但一直作为奢侈品存在,与农民是无缘的。亚麻作为织布的原料早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使用,大麻因为易于种植,罗马解体前就广泛分布于西欧的各个地区。山羊和绵羊的毛皮,则“被视为一般大众贫困生活的必备品”。对农民来说,选择穿何种服装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是否有利于劳动,所以“负重的骑手、收获的农民、织机上的的挡工穿着宽松的长裤、齐膝短裤和绑腿,只有这样穿劳动才方便”。另外,农民冬天也会穿上动物毛皮制作的衣服,以便于保暖御寒。12世纪时期,一对农民夫妇的典型装束如下:妇女外面披着斗篷,里面穿着一种类似连衣裙的叫“布莱德”的衣服,这种服装已经类似现在的连衣裙。肩、胸、背都较宽大,袖子在手腕部,长的带状织物从腰部回转到背后使之交叉,或者打结后再回到前身系结;男人则穿贴身短衣,斗篷绑在肩上,脚穿兽皮制成的靴子。事实上随着王权的加强,等级制的表现也体现在服装上,“在这个时期,从服装上一眼就能分辨出等级的区别”。

三、休闲、婚丧与娱乐

对于一个农民来说,休闲是奢侈的。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做着同样的事情,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农民的休闲主要在节日和婚丧的日子。

基督教日益介入社会各个角落的时代,农民的日常生活也深受其影响。根据基督教的历法,每七天有一个礼拜日作为休息的时间。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到底多大程度上遵守这一要求是值得怀疑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中世纪早中期每周农民需要为领主服劳役2—3天,留给自己干活的时间并不多。夏季和秋季长达几个月的农忙或收获季节,让农民停下手中的农活去休息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农闲时候的圣诞节、主显节、复活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节日期间农民的主要休闲方式除了唱歌、跳舞、大吃大喝之外,还观看戏剧节目,如在中世纪的德国圣诞期间教堂就流行表演一种宗教剧,为此还诞生了圣诞树。游行作为一项表达欢快的集体活动向来受到重视,在复活节前一周的圣枝主日各个教会都进行游行活动,他们在教士的带领下,边走边唱歌,不时还大声赞美基督。当代西方世界极为流行的狂欢节也起源于中世纪。当时主要流行在德国地区,节日期间农民可尽情狂欢。此外也有其他庆祝节日的方式,在英国的庄园里,复活节这天,庄园的农奴给领主送去鸡蛋,领主则为农奴提供一顿丰盛的晚餐。

除了节日之外,其他的一些社会性事件像结婚和丧葬也是农民难得的休闲时间。13世纪之前,基督教对农村婚姻的干涉并不多,大多数婚礼仍就深受各自民族传统影响,较为世俗化。只有到了13世纪之后,教堂才成为婚礼的主要场所。所以无论在此之前还是之后,对于亲朋来说婚礼过后的宴会和狂欢才是主题。中世纪是节欲的时代,英国的主教曾下令农民婚礼后不应嬉笑取乐,不应去小酒馆或举办宴会。这恰恰说明这一现象在婚礼时的普遍。

葬礼是农民偷闲的另一重要时间。除了参加一般的葬礼过程,在葬礼后,无论穷富都要举行丧宴。他们会在谷仓外面竖起支架招待客人,整个村子都会被邀请过来参加宴会,人数高达数百人。宴会会提供大量的食物,这种食物被时人称为“葬礼的美味”,葬礼也被称为“活人们的消遣”;除了提供食物外,葬礼也要提供酒,虽说“死亡造就了分派简食的机会,而不是开怀痛饮的机会”,但在这种场合,喝醉和喧哗大概是免不了的,以至于教会一直三令五申禁止教士参与其中。

四、结语

中世纪时期农民的日常生活犹如磨坊里的风车,重复、简单而单调。今天的日子犹如昨天,一成不变,除了个别重大节日和婚丧嫁娶外几乎没有休闲时间。造成农民这种生活状态的原因大概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一、农业技术的限制。农民的生活的一切基础来源于农业,而农业的发展又受技术条件的制约。在中世纪时期农业技术水平的低下直接导致农民收入的低下。中世纪农田的平均收成是所播下种子的三倍。这导致了农民必须扩大耕种面积才能养活更多的人,也导致了农民劳动量的增加和日常物质生活的拮据。此外“中世纪几乎没有对古代继承下来的机械进行根本性的改进”,使得节省体力和提高劳动效率几乎成为奢侈,农民自然一年到头被钉在土地上不得休息。

二、领主的控制程度。在中世纪无论是自由民、佃农还是奴隶都被当地的领主所控制。领主对农民的剥削极重。以盎格鲁撒克逊时期的农民为例,其不仅要向国家缴纳食品地租,还要缴纳丹麦金和兵役、筑堡、修桥。据学者研究统计,中世纪时期农民需要缴纳所收获的粮食的一半。在13世纪英国刚能维持生活和不能维持生活的农户占到全部农民的78%。如果考虑到“农业革命”前中世纪的农业状况,这一数字恐怕更高。深重的剥削自然导致农民物质生活的水平低下。

三、宗教的控制。教会对农民的控制不仅是精神控制,遍布各地的修道院和教堂还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经济控制。如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农民就需要向教会缴纳犁捐、教堂捐、灵魂捐,后来向教会缴纳什一税成为整个欧洲农民的惯例。捐税关系到当地农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持续不断的宗教活动影响着农民的休闲和娱乐。一个农民从出身到死亡都离不开宗教的笼罩。中世纪的农民“大多数人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忧郁的被动状态……只能从他的家庭温暖中,从村庄社会中,以及他参加基督教的仪式和信仰中去寻找安慰”。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所能看到农民的日常休闲、婚礼和丧葬深受基督教礼仪、教义的影响,即使在狂欢时节所能看到的戏剧也只能是各种宗教剧,节目单一而无趣。

参考文献:

[1](法)罗贝尔·福西耶著,陈青瑶译.中世纪劳动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2007.

[2](英)亨利·斯坦利·贝内特著,龙秀清等译.英国庄园生活1150—1400[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德)汉斯—维尔纳·格茨,王亚平译.欧洲中世纪生活[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

[4](英)罗伯特·福西耶主编,李增洪等译.剑桥插图中世纪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8.

[5](法)瑟诺博斯著,沈炼之译.法国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7](德)希施费尔德,吴裕康译.欧洲饮食文化——从石器时代至今的营养史[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8](英)波斯坦等主编,钟和等译.剑桥经济史(第一卷)中世纪的农业生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9](英)波斯坦等主编,钟和等译:《剑桥经济史》,第二卷,《中世纪的贸易和工业》,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0]Medieval fashion[M].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1998.

[11]康志杰.基督教的礼仪节日[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

[12](法)达尼埃尔·亚历山大比东著,陈劼译.中世纪有关死亡的生活[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13]查尔斯·辛格主编.技术史·第Ⅱ卷地中海文明至中世纪[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农民
耕牛和农民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农民
取消农业户口,农民还是“农民”吗
浅析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
浅谈德育在学科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渗透
实现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诗意地栖居”与“看上去很美”
结合生活实际,学习初中化学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