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汉代生活的陶灶

2015-11-04 07:17程青芬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汉代墓葬

[摘 要]汉代流行厚葬之风,当时人们“事死如生”,为在阴间过上富足生活,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器物做成陶制随葬品,灶作为“生养之本”便大量出现在墓中。

[关键词]汉代;墓葬;釉陶灶

汉代人们对灶极为重视,《汉书·五行志》称:“灶者,生养之本。”两汉墓葬中大量出现的陶灶模型正是这种现象的真实写照。几年前随单位在南水北调新峰墓地[1]考古发掘时,对出土的一件东汉红褐釉陶灶印象深刻,它造型工整,做工精美,可圈可点。

该陶灶整体形状呈马蹄形,泥质红陶,器表施红褐色釉,长18.8、宽16、高9.8厘米。单火眼,上嵌有一釜,灶釜连体。灶头饰以精美的菱形花纹和直线纹,灶面上模印与饮食有关的器物:有一把勺、两条鱼、小刀和食物等,灶尾有一小烟囱。火门呈拱形,落地,火门两侧各浮雕一个立姿的女俑,体型适宜,身体秀美,均面向火门,身体向前倾,作环抱物体状,好似作添薪烧火的样子。灶的侧壁饰有网格纹。该灶的纹饰细致入微,造型写实,生活气息浓郁。

陶灶作为随葬品,从形制上来看,有长方形、马蹄形、圆形、船形等;从胎质看,有灰陶、红陶;从釉色上看,有绿釉红陶、黄釉红陶、绛釉红陶等;灶门有方孔、拱形孔;釜眼有单眼、双眼以至多眼。灶面装饰内容也非常丰富,通过模印鸡、鸭、鱼、肉、鳖等各类食物和碗、盘、刀、钩、铲等炊具,显现出浅浮雕、刻划的不同效果,使装饰图案栩栩如生。

陶灶模型在汉代流行的原因有多种,但主要有两点:其一,两汉时期大土地所有制盛行,豪门大族在社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汉代人注重孝道,事死如事生的思想深入人心,墓葬大量随葬模拟田庄生活的随葬品,灶是“生养之本”,陶灶模型便大量地出现在墓葬中。其二,汉武帝时期,天子为求升仙开始祭灶,百姓们受“神鬼论”影响上仿下效,祭灶活动成为人们重要的祭祀活动之一,从而促进了陶灶的流行。

陶灶是以生活中的灶台为原型,是当时人们仿实物缩小制作的器物,是现实生活的模拟和映照。通过陶灶可以直观地了解汉代人的炊煮方式和食物种类,还能较大程度上了解汉代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文化以及思想信仰等方面的信息。汉代陶灶中素面无工居多,有纹饰的则少见,举凡灶面模刻有工艺纹饰的均为达官贵人所制,凸显其生前的富有和尊贵,该件陶灶想像力丰富,制作工艺高超,装饰精美,堪为一件再现汉代生活的珍贵实物模型。

参考文献:

[1]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梁北镇

作者简介:程青芬(1981-),女,河南省许昌市,本科,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汉代墓葬
河南渑池发现42座春秋戎人墓葬 形制与陆浑戎王墓基本一致
二里头遗址发现高规格夏代墓葬
四川地区战国墓葬概况
合肥出土的汉代熊形铜器足小考
河南洛阳发现曹魏时期大型墓葬
汉代岭南的贡纳情况述略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敦煌汉简字体特点研究
论汉代女乐繁荣的原因
无故不窥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