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元宵节灯盏习俗民生价值的探究

2015-11-04 07:17马学骄
黑龙江史志 2015年11期

马学骄

[摘 要]元宵节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现代化步伐的加快使得这个传统的灯节里千姿百态的灯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然而,在现代化色彩非常浓厚的今天,平凉市庄浪县正月十五点灯盏的习俗因其较强的稳固性而干百年来流传不变,并且对社会和谐发展,文化生态恢复,民生价值开发均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元宵节;灯盏习俗;民生价值

元宵节又名上元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大多学者对其文化意义都归于灯俗。毋庸置疑,灯现在已是元宵节的标志物。但在偏远的山区里最传统的灯俗还数那一盏盏荞面灯盏。

一、元宵节的起源

元宵节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而元宵节赏灯在东汉时期才有。明帝信佛,听说正月十五有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于是他命这一天晚上在皇宫和民间都点灯敬佛。随后这种礼仪性象征逐渐形成了盛大的民间节日仪式,并经历了由皇宫到民间,由政治中心到全国各地的发展过程。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元宵节虽是全国各地共有的节日,但是不同的地方在其过节形式上却各有千秋。本文中笔者主要讲述庄浪县元宵节点灯盏的一些风俗习惯并对其产生的民生价值做以简要探析。

二、庄浪县元宵节灯盏习俗详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元宵节这个传统的灯节,灯的品种和花样可谓千姿百态。然而,在现代化色彩非常浓重的今天,平凉市庄浪县地区元宵节点灯盏的习俗因其较强的稳固性而干百年来流传不变并表现出与灯会不同的乡土情趣。

(一)习俗的由来

灯盏,是用荞麦面或玉米面做成的形似酒盅的馒头。它的边缘做成不同的尖角,中间凹陷。蒸熟后在其内添满香油,中间插灯芯点燃。

关于点灯盏老一辈们都知道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之前,这里风调雨顺,农民辛勤劳动,家家户户粮食充裕,因而糟蹋粮食之风严重。玉帝对人们的行为暴怒,于是让管理粮食的天神去毁坏将要丰收的庄稼。天神正在进行毁坏的时候,狗可怜巴巴的求饶“给我留点儿!”天神怜悯狗,所以小麦、谷子、高粱都留了点穗头。当他将要破坏到荞麦时,不小心扎破了自己手指,血沾染到荞麦杆,荞麦杆于是成了血红色的,也唯独荞麦头顶长满了荞麦籽。后来人们借狗要来的粮食延续性命,繁衍子孙,因而至今在民间存在一种关于“养狗报恩”的说法。后来听说玉帝想看人间是否荒无人烟,天神觉得有违圣命罪恶深重,便偷偷下凡让百姓均在自家门上插杨柳枝以蒙蔽玉帝双眼。端午那天,玉帝俯瞰人间,家家门前院落荒草凄凄。等到来年元宵,他又让天神去火烧人间。天神又偷令百姓在家点上灯盏,等玉帝再俯瞰大地时,只是一片火海。后来,端五插杨柳,元宵点灯盏的习俗便慢慢流传下来。

(二)灯盏的制作与趣味性

至今流传在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的点灯盏习俗,不仅是灯节观灯玩灯的一种形式,同时它还被人们当作一种吉兆。现在,虽然庄浪县点灯盏的风俗没有改变,但灯盏的用料上发生了变化。过去多用玉米面,现在多用荞麦面。正月十五的夜晚,成了人们求吉纳祥的时刻,围绕着灯盏,有许多有趣的民俗活动。

在庄浪县的各个农村,常会在正月十四下午或十五早晨捏灯盏,全家人一起围着炕桌一起捏,灯盏数量一般会做到全家人数的三四倍。手巧者捏的灯盏小巧玲珑,花型多样。除了捏普通灯盏外还给家人捏一些属相,蛇盘成小盘;老鼠眼睛用白芝麻代替;属兔的耳朵竖立……为避免蒸好了的灯盏被风吹裂,装不了油,必须捂在包裹严实的蒸笼里慢慢冷却。还据说灯盏只有在点完之后才能食用,没有点过的灯盏吃了会“绷眼”;一个灯盏两个人不能分开吃,也不能用手掰着吃,必须一口口的啃着吃,因为这样也会成为“绷眼”(“绷眼”是自己的眼睛会裂口致使眼珠子外露,还是指与别人关系破裂?也不太明了,无从考证)。

这里有个难以解释的习俗,家里老人去世后三年内是不允许制作灯盏的,乡亲邻里自然而然都会送去自家的灯盏,因此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做灯盏的人家会做多于自家人口两三倍的灯盏了。每年元宵节下午,孩子们就忙着给服孝人家送去灯盏。灯盏送单不送双,吃灯盏也求个单数,并且得乘着灯芯未灭时吃,目的则是为了明目,吃完灯盏后的灯芯也不能乱扔,应置于火种焚烧。如若乱弃,灯芯会变成一种唤作“蚰蜒”的小虫子进入耳朵;新婚的媳妇过十五都会被邻居叫去“躲灯”,有的村子是正月十六晚上去,(“躲灯”即躲单之意),据说是怕以后不能成双入对吧!

(三)灯盏的燃点过程

点灯盏的油多为胡麻油,芯用棉花捻成线,即软芯。也有的家庭用硬芯,即用已捻好的棉花线缠在竹签上,缠棉花灯芯很讲究,缠多了浪费油并且还会烧焦灯盏边缘,缠少了开得灯花却又不大。到了晚上点灯吉时,人们总是格外小心,生怕点好的灯盏被吹灭,这可不是个好兆头。点完灯盏全家人一起会比比谁的灯盏结的灯花大,越大越则平安吉利,越大也预示这一年里会多财多福。除给每人点一盏灯盏外,灶神爷,老天爷,土地爷,粮仓,驴圈都会有一盏,大门上面也须有一盏看家狗。然后各家的小孩会拎一盏套了灯笼的灯盏到院落的各角落,大门外的巷子里“寻蚰蜒”,嘴里还须念叨着“寻蚰蜒”,据说只有寻了蚰蜒,蚰蜒就不会钻进自己耳朵里去了。等寻完蚰蜒,各家的小孩也会互相比较谁的灯笼罩做的最为漂亮,大一点的孩子还会结对去偷邻家院内或门上的“看门狗”。(“抢灯盏”是不是习俗也无从考证)

三、元宵节灯盏习俗的民生文化价值

庄浪县元宵节灯盏习俗的民生文化价值可以确立下述观点:首先,在全国各地元宵节都以狂欢来达到共庆的效果,愉神愉己的点灯盏对庄浪县百姓来说是祖宗遗留下来的原汁原味的的趣味节,元宵节点灯盏对他们意味着民生的欢愉再造;其次,元宵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凝结了中华儿女普遍的文化心理认同,而点灯盏于该地人民表现了真挚的人性温情,传承元宵节点灯盏习俗有利于该地区民生和谐和生态保护;再者,该地区元宵节点灯盏的传统蕴含了巨大的文化研究和价值开发可能。本着顺应自然、弘扬传统的目的,对元宵节灯盏习俗的价值发表如下观点。

(一)元宵节點灯盏习俗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民俗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积淀下来的文化,其核心价值观不会轻易改变。灯盏对于庄浪人不仅是一种民俗,它将祭祀和美食合为一体,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为元宵节增添了一道有味道的美好景致。

现今,看似国家法定节日很多,可太多都渡有经济利益的色彩,其传统因素太少。奢侈的消费理念缺乏生态环保意识,影响了和谐社会的进程,难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庄浪县元宵节点灯盏是一个以民俗民乐,民众亲力亲为为内涵的普通大众的节日,根本意趣是与民同乐。元宵节点灯盏意味着将民俗节日的权力交还给全体人民,这也是生态理念在社会层面的体现。普通大众的情感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各级官员的真正民生要义应该是体察民情与民同乐,重建家园再造民生,真正恢复与普遍人民的亲情认同和文化联结,重建元宵节点灯盏正是这样一个容易操作的作业。

(二)宵节点灯盏习俗有利于文化生态恢复

中国历史悠久,大地广袤,民俗繁富。但是,当市场经济在中国大地普遍繁荣的当前,多民族文化生态的恢复却缺乏多样性的统一和差异性的整合。庄浪县元宵节点灯盏的习俗作为一种世代流传中稳固下来的心理调节因素,有着维护人际关系,确立全体人民的家园感和归属感的文化生态意义。

(1)元宵节点灯盏相近族群在统一的时间里,固定的地域里进行的文化延续,具有着空间性的文化融合和心理认同。它将民生劳作、天伦之乐、假节多种因素融为一体,囊括文化在内,安抚人民为初衷,全面接纳普通人民参与乐感生活,体现出民间狂欢向社会文化作用的合理过渡。

(2)加速发展趋势下城市的迅速扩张,使广大人民群众很难保留一点内心的空地,也不能让固存内心的传统文化观念得到一点点满足。试想如果经济速度能放慢一些,比如缩减一些诸如度假村、娱乐城、高档饭店之类的金钱产业,哪怕留出一点可视传统文化、可舒展心胸的荒野,可以让走出家门、走出城市、走向郊外的那些喜爱往古之思,志趣于抚今之叹,又追逐内心本真的人们喘口气、歇歇脚。抑或,政府可以投资举办一系列乡俗民风的文化节,也可以组织市民和乡村去恢复民俗。比如:各地异风异俗交流,传统歌谣比赛,社火大赛等。而元宵节点灯盏习俗自是民俗保留的代表处。

参考文献:

[1]隆德县志编篡委员会.隆德县志[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