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必须会讲故事

2015-11-04 05:26郑立平
江西教育A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大道理讲故事学会

郑立平

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全国十佳班主任、山东省首届十佳班主任、全国教育改革创新优秀教师、山东省班主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国培专家、北京师范大学特级教师培训项目专家、关工委青少年发展中心特聘专家。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想过这样的问题:学生犯了错,用什么样的方式处理最有效?是粗暴的训斥?还是恶狠狠的话语?……我曾多次看见学生当着教师的面摔门拂袖而去的情形。我想,面对问题学生,教师首要考虑的是用什么样的话语才能打动他们?其实,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故事,而故事对学生具有一种普遍的吸引力。绚丽斑斓、情节生动曲折的故事不仅能带给学生无数的欢笑和快乐,而且也能带给他们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故事是一种语言,故事是一种情感,故事是一种绘声绘色的表演,用讲故事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倡导学生的文明礼貌,如果我们只讲大道理,只规定不准这样或那样,无疑机械生硬、落不到实处。如果我们引用几个具体生动的例子,让学生对比自己的实际行为,明确文明就在身边、文明体现于点滴的小事,并不是高不可攀,则会产生强烈的轰动效应。故事中的主人公,很可能会成为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一面镜子,成为学生向善向美的一座灯塔。

学会讲故事,首先需要有“爱”。对孩子无限的热爱,对教师工作的无限热爱。有了爱,才能不满足于一般知识的传授,更精心于知识传授的形式、载体、过程,更“计较”于知识传授的结果,更在乎孩子们是否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学会讲故事,还要做个“有心人”。要勤于思考,有了思考和积累,才有丰富的故事素材,才会留意孩子们真正感兴趣的话题,掌握孩子们的语言方式和思维习惯,将大道理以孩子们喜欢的方式讲述出来。

只要用心积累,经典或朴实的德育故事、幽默或诙谐的笑话短语等等,在生活或文学中比比皆是。班主任也可以让学生从书籍、网络、生活中广泛搜集,然后加工整理成具有班级特色的校本教材。当然最美的还是让“自己”走进故事,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唤醒、升华学生心灵中固有的真善美。

但凡强调教育和激励的领域,讲故事往往是高效的教学工具,是达成预想目标的措施,它比宣讲大道理、统计数据分析、集体空喊的精神胜利更能穿透时间与空间,更有效益与价值。研究表明,以事例或故事的形式出现的信息更容易被我们记住和理解。一个活生生的故事——最好是真人真事,有明确的时间地点,讲述的语言丰富多彩,其震撼力和冲击力往往百倍于单纯的说教。无论是自我教育还是教育学生,讲故事都是沟通思想或教育引导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学会用故事育人,还应学会用故事诠释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精神追求。

故事能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充实与幸福。其实,人生就是书写自己的故事,我们既是这个故事的编导,也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一段经历之所以刻骨铭心,是因为有痛楚或快乐的故事;一个人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为我们曾和他们编织了精美的故事;一件事之所以记忆犹新,是因为它早已融入了我们生命的成长。童年的天真、少年的轻狂、青年的梦想……故事承载着我们对生活的爱恋、人生的思考、未来的希望、工作的感悟、现实的困惑、创新的尝试……故事承载了我们对教育的信仰,对学生的热爱,对人生的追求。

期盼所有的教师都会讲故事、喜欢讲故事,让孩子们在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中,接受文化知识,感悟人生道理。

虽然素质教育侧重于培养人,但教师一定要重视故事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教育引领我们过一种更深刻更精彩的生活,好的教育,一定有好的故事;好的教师,也一定能给学生留下好的故事。

给学生留下故事,是教师智慧的追求。

猜你喜欢
大道理讲故事学会
听冬神讲故事
争吵时,收起你的大道理
Max讲故事——逃跑的熊
Max讲故事——杀手算命
Max讲故事——温柔的鬼故事
学会分享
日常生活中的大道理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