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阈之经济新常态

2015-11-05 18:37
浙江经济 2015年2期
关键词:常态浙江经济

专家视阈之经济新常态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重要一年,也是承上启下为“十三五”布局的关键一年。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日前召开的浙商智库闭门会上,来自浙江经济学界的多位权威专家围绕当前浙江经济形势以及2015年浙江如何适应新常态展开对话

王杰(浙江省统计局副局长):争取平稳较快转入新常态

回顾2014年,无论是全国经济还是浙江经济,都处于平稳运行的区间。预计全年浙江经济增速可达7.5%左右。与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相比,与相对疲软的内外需求相比,与已经明显下降的潜在经济增长率相比,与比较谨慎的企业家意愿相比,这样的增长水平并不算低。

综合来看,当前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主要来自长期和短期两方面的因素。长期来看,一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增长乏力与国内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速增长“两叠加”;二是国内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明显下降与短期增长动力不足“齐碰头”;三是总量问题与结构矛盾“相交织”。短期来看,一是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期,对许多行业和企业影响较大;二是公款消费降温,也会对一些行业产生一定影响;三是居民消费增长欲振乏力,影响消费结构升级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从中长期角度来看,与以往几次经济周期相比,最近几年经济运行呈现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增长速度相对较低的情况下,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都有新进展,表现在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创新驱动作用增强,节能减排成效明显,重点工作有力推进,企业也在逐渐适应中速增长的新环境,出现了具有中长期意义的积极变化。第二,在经济增速减缓的同时,并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相反,资金价格居高不下,甚至出现“钱荒”。如果把眼光放开一点还会发现,这几年新兴经济体都出现了经济减速明显而通胀压力不减的情况。第三,在经济增速减缓的同时,就业形势相对稳定,就业对经济下行的容忍度大大提高。这与人口红利发生变化有关,刘易斯拐点已经出现,劳动年龄人口呈净减少趋势,以至在经济下行过程中,企业用工成本上升较快。这说明我国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全局性、系统性变化。

2015年,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低速增长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国内经济将继续处于从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转换的阶段,未来几年面临一个中速增长“底在何处”的探底过程。对于中国和浙江来说,最重要的是在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取得突破,以尽快把中速增长的探明底部,争取平稳较快转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从而迎来一个速度能够稳得住、实现持续十年、二十年稳定中速增长的新阶段。

贾生华(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新常态下房地产回归理性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其发展模式、增长速度都在发生巨大变化。房地产作为率先进入新常态的产业和领域,最早开始调整,而浙江则是在全国范围内率先作出调整的省份。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房地产一直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和主导产业,走的是一条政府主导、投资拉动、高速增长的路子,部分城市出现了泡沫化倾向。全国房地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是在2014年,但浙江早在2012年就已进入调整期,且调整幅度大于全国。房地产的新常态,就是要告别旧有发展模式,回归市场主导,回归消费提升,回归到一种中速增长的状态。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2014年11月有5个城市房价水平低于2010年的水平,其中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温州和金华都在其中。这样的变化,意味着浙江的房地产发展率先经历模式转换。从价格来看,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房地产价格靠投资拉动的时代已经过去,房地产价格告别快速上涨期,进入稳定和分化期。下一阶段,房地产作为支柱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将进入成熟和稳定的产业发展期。体现为以下特点:房地产投资规模将趋于稳定,投资效益趋于下降,这有利于更多的投资将转向实体经济。而对于房地产政策,政府将不再集中关注房价问题、地王现象等微观层次,而是从宏观层面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浙江而言,下一阶段的房地产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城市发展战略问题。新常态发展阶段下,一定要调整城市发展战略,不能再走外延扩张道路,要充实产业、提升城市功能,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二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政府要适时调整心态和发展模式,减少城市发展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防止城市房地产过剩的现象。三是加快推进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促进城乡统筹和激活新一轮投资和消费的切入点,浙江要率先响应中央关于集体土地市场化流转的号召,加大力度将城市居民的消费和投资引入农村,如此既能开辟投资渠道,又能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四是加快完善人口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重,浙江应率先调整生育政策和迁移政策,逐步放开二胎政策,鼓励外来人口市民化,形成健康、可持续的人口结构,尽快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张汉东(浙江省商务研究院院长):外贸出口告别高速增长时代

总体而言,世界经济的恢复增长为我们创造了可期的较好外部环境。2014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中国来说是一大利好,企业成本、政府开支都因此大大压缩,但另一方面,安全形势、周边环境却不容乐观,需要引起重视。

对2015年的外贸形势有以下几个判断:第一,出口增长快于进口增长,服务贸易快于货物贸易,“走出去”快于“引进来”。今后,整个出口的增速将保持个位数或勉强维持两位数,将与GDP走势相吻合,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态势,这意味着外贸的高速增长阶段已经过去。未来一个阶段,外贸的增长方式将从规模增长、数量扩展转向质量提升、转型升级,外贸增长动力将从要素扩张型转向知识、技术驱动和创新驱动。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国内的外贸企业成本不断上升,过去一直以来依赖的规模扩张、数量增长、价格优势的低成本竞争方式已经终结,但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因此外贸领域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

第二,2015年开放型经济领域有几大发展重点。一是要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电子商务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和商业模式,也改变了国际贸易的理论和实践,这将是未来的一大发展重点。二是要重视国际贸易规则的重构。目前国际上进行的三大贸易谈判(TPP、TTIP、TISA)中国都没有参与,在一定程度上WTO有被架空的风险,对中国而言将面临一个很大的抉择。

包纯田(浙江省金融办副主任):实现发展质量的提升

随着浙江经济进入新常态,出现了以下几大变化。第一,政府的经济主角地位开始转换。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由当前经济发展的现实决定的,政府已不适宜再扮演主角。第二,要素开始向“优胜者”集中。在未来的发展阶段内,资源将越来越向大企业、好企业和质量高的产业集中,多年来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尤其是在当前颇为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的倒逼速度将更快。第三,家族管理模式被逼转型。目前老一代企业家以及有限的新增力量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已是勉为其难,传统的家族经营管理模式惟有转型才能适应新常态的发展。第四,出口加工型合资合作已难以为继。低附加值的外贸出口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中国企业、浙江企业“走出去”开始转向占领国际市场,资本、科研、品牌、渠道陆续“走出去”,“走出去”正在探索新路径。第五,地方政府的竞争从原来的政策比拼转向环境比拼、开放自由度比拼。

基于当前的发展形势,对地方政府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打通资本和知识(智本)的通道。将打通知识和资本作为战略型任务,以“知识+资本”获得新一轮竞争优势。第二,创造全国最好、最宽松的外部环境。优化创业就业环境,重视高端人才的配置,并将其作为政府日常工作中最核心的中心任务。第三,要客观看待这一轮的经济下行。在这一轮经济下行中,浙江面临的冲击最大,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浙江的开放度较全国更高,企业在这一轮增速换挡中也实现了优胜劣汰,资源配置更倾向于优质的市场主体。政府应理性客观看待这一轮增速下行,降低预期,迅速构筑“堤坝”,实现发展质量的提升。

对企业而言,可以在以下几方面有所作为:第一,重视有效资源、存量资源的整合。龙头企业要发挥管理和技术、品牌优势,尽可能多地开展要素整合,非龙头企业要理性看待自己的创业能力,要乐于被整合,乐于依托好企业、大企业,乐于“攀龙附凤”。第二,加大企业的开放度。国有企业要善于与民营企业联姻,选择优质的民营企业进行收购控股,真正与有价值的资产进行实质性合作。第三,创新商业业态。要充分发挥浙江市场观念、国际客商网络、浙商资本三大优势,从过去“大量生产产品”转向“卖好全国产品”,以金融、物流、旅游和总部经济作为支撑,实现生产制造的升级换代。第四,重视资本输出。当前已进入资本输出时代,要拓展国际视野,积极“走出去”。

刘亭(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以变迁式思维迎接新常态

第一,对于过往走过的道路要以一种批判性思维来反思,对于已然进入的新常态要以一种变迁式的思维来迎接。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的历史性转折点,将中国带上了市场化发展道路,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过去30多年的粗放式发展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已难以为继。必须认清形势、顺势而为,把握新一轮的历史性转折机遇,以批判性思维、变迁式思维来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第二,要正确认识当前浙江经济形势。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应该秉承“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要人为加压。浙江作为一个以中小企业为主、外向度较高的省份,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之大毋庸置疑,如今能实现7%以上的增长率,已是难能可贵。在经济增长目标的制定上,只要与全国保持一致即可,没有必要勉为其难地高于全国。

第三,要改变传统发展思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重点发展信息经济。这里所指的信息经济,并非简单是指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而是力求将成熟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以带动包括一、二、三产业在内的更多的产业升级。二是重点发展生态经济。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除了物质需求外,人们产生了更多的养生、健康、休闲、旅游和人文、精神领域的需求,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利用浙江农村、山区的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态经济。

猜你喜欢
常态浙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