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几个秋冬季栽培平菇品种的性状比较

2015-11-07 01:09赵海康胡晓艳吴晓晨
食药用菌 2015年5期
关键词:潮菇平菇菌丝

赵海康胡晓艳*吴晓晨

(1.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2.顺义区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中心,北京 101309)

北京地区几个秋冬季栽培平菇品种的性状比较

赵海康1胡晓艳1*吴晓晨2

(1.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 100029;2.顺义区蔬菜生产技术服务中心,北京 101309)

采用发酵料加短时间高温灭菌处理技术,栽培、观测北京地区9个平菇品种的发菌情况、出菇情况、子实体形态及产量。结果表明,灰美2发菌快,子实体颜色好,产量较高,适宜晚秋栽培;8105出菇快,产量高,适宜秋季栽培;平菇009,发菌较慢,产量较低,但韧性好,菌盖厚,适宜早秋栽培。抗3单菇最重,650菌盖直径最大。

平菇;品种;比较试验;北京

平菇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栽培技术简便、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的食用菌,是目前北京地区推广栽培最多的食用菌品类。随着近年来市场对平菇产量需求的逐年增加和消费者对菇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高产优质品种性状尤为重要。平菇品种很多,不同的品种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产量和品质表现也不同。笔者收集了北京地区主栽的9个平菇品种进行性状比较试验,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品种的农艺性状,为北京地区平菇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配方

玉米芯42%,棉籽壳41%,麦麸12%,石灰4%,平菇专用复合肥1%,料/水比为1︰1.5。1.2 供试菌株及来源

灰美2,江苏省江都市天达食用菌研究所;抗3,河北石家庄市创新食用菌研究所;703,江苏省高邮市科学食用菌研究所;650,江苏省江都市天达食用菌研究所;8105,河北石家庄市创新食用菌研究所;8129,江苏省江都市天达食用菌研究所;黑优抗,河北石家庄市创新食用菌研究所;平菇009,江苏省高邮市科学食用菌研究所;2026,河北石家庄市创新食用菌研究所。

1.3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为北京市顺义区木林镇陀头庙村。试验时间为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10月31日接种,12月9日出菇。为单因素试验,随机区组排列,温室大棚栽培。每个品种150棒,3次重复。

栽培采用发酵料加短时高温处理技术。配好的栽培料在水泥地上建堆,底宽2 m,顶高1.5 m。当料温升至70 ℃时,保持24 h后用翻堆机进行第一次翻堆;而后当温度再次升至70 ℃时,保持24 h,进行第二次翻堆。待料温降至20~30 ℃时,调水分至60%,开始装袋。选用22×48(cm)常压聚乙烯袋,每袋装湿料2.5~2.9 kg,两头系口。料棒入锅进行短时高温处理,使锅内温度升至100 ℃并保持2 h。而后自然降温出锅。接种采用开放式两头接种方式,把菌种布满料面,用报纸加套环进行封口,然后按“#”形码放,开始发菌。发菌和出菇管理按常规生产进行。

1.4 测定项目

(1)发菌情况观测。每个品种每次重复随机抽取3袋,当菌丝吃料定植后,沿菌丝生长点进行划线,10天后再划线,然后测量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最后取平均值除以天数即为每个品种的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观察菌丝生长情况,判断菌丝的长势和颜色。

(2)产量观测。每个品种分别测定各重复前5潮菇的产量,合计总产量,总产量除以棒数即为平均单棒产量。计算各个品种的生物学效率。

(3)子实体农艺性状观测。当子实体长至七八分熟时,观察测量子实体颜色,韧性,头潮菇单朵重、菌盖直径、菌盖厚度,二潮菇单朵重、菌盖直径、菌盖厚度。每重复测量3个个体,取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菌状况

从表1可以看出,菌丝的长势,黑优抗、平菇009、2026表现稍弱;菌丝颜色,灰美2、抗3、8129表现为灰白,其他品种为白色;菌丝生长速度,灰美2较快,日均长速为0.666 cm,平菇009较慢,日均长速为0.433 cm。

表1 供试菌株发菌情况比较

表2 供试菌株产量比较

2.2 产量表现

从表2可以看出,头潮菇产量以8105较高,平均每棒达0.446 kg;650较低,棒产为0.140 kg;总产量以8105和灰美2较高,平均每棒分别达1.093 kg和1.080 kg,650较低,为0.778 kg。生物学效率基本在80%~100%之间,其中8105较高,达100.5%,650较低,为71.5%。

2.3 子实体的农艺性状

表3可以看出,子实体颜色,灰美2为深灰色,其他品种为灰色。子实体韧性,灰美2、抗3、650、8105较差,703、8129、黑优抗、平菇009、2026较好。单朵重,抗3头潮菇和二潮菇都较重,分别为0.53 kg和0.28 kg,头潮菇的单朵重以2026较轻,为0.265 kg,二潮菇以黑优抗较轻,为0.085 kg,总体上看头潮菇明显重于二潮菇。菌盖直径,以2026的头潮菇较大,综合头潮菇和二潮菇,则以650表现较佳,大多数品种二潮菇大于头潮菇。菌盖厚度,综合头潮菇和二潮菇,以平菇009较厚,其次为抗3、8105、650和2026。

表3 供试菌株子实体农艺性状统计

综合分析农艺性状,子实体颜色以灰美2较好;韧性以703、8129、黑优抗、平菇009、2026较佳;单朵以抗3较重,菌盖直径以650较大,菌盖厚度以平菇009较厚。

3 小结与讨论

综合试验结果,不同品种平菇的菌丝生长速度、产量及生物学效率各不相同。本试验中,产量较高的是8105,单棒生物学效率为100.5%,而且出菇快,说明适宜在销售旺季且需要尽快出菇的时期栽培;灰美2发菌快而且颜色好,菌丝的日均长速为0.666 cm,21天长满菌袋,适宜于晚秋栽培;平菇009发菌较慢,但韧性好,菌盖较厚,适宜于早秋栽培。抗3的单朵较重,650的菌盖直径较大,适宜于不同的消费群体。

Comparison traits of several strains of Pleurotus ostreatus cultivated in Beijing
Zhao Hai kang1,Hu Xiao yan1*,Wu Xiao chen2

(1.Beijing Agricultural Technical Extension Station,Beijing 100029;
2.Shunyi District Vegetable Production Technical Service Center,Beijing 10130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screen the suitable strains of Pleurotus ostreatus for cultivating in Beijing area. Substrates for tests were fermented and short-term high-temperature sterilization.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stics of 9 strains of Pleurotus ostreatus, include spawn run, the mushroom initiation, fruiting body morphology and yield were compar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HuiMei2 had the best fruiting body color and the yield is higher,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late autumn; Strain 8105 had the highest yield and fastest rate of fruiting,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autumn; Strain 009 mycelium germination is slower, and the yield is low, however it had good toughness and the thickest cap, and suitable for cultivation in early autumn; Strain Kang-3 had the heaviest single mushroom weight; Strain 650 had the biggest cap diameter.

Pleurotus ostreatus; strains; comparison test; Beijing

S646

A

2095-0934(2015)05-313-03

北京市创新团队食用菌团队项目

赵海康(1988—),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E-mail:6834790@qq.com

胡晓艳(1977—),女,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E-mail:hxy630@sina.com

猜你喜欢
潮菇平菇菌丝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不同菇潮香菇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工厂化高产优质栽培茶树菇培养料配方试验
羊肚菌母种培养基配方的优化研究
中国被毛孢三种菌丝形态的超显微特征观察
平菇种植记
平菇菌糠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不同注水处理对香菇产量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甘露醇对低温下草菇菌丝的保护效应研究
新型抗菌肽菌丝霉素纯化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