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玛河大峡谷

2015-11-10 01:21崔哲
新疆人文地理 2015年9期
关键词:玛纳斯观音大峡谷

崔哲

千层叠翠玛河峡谷

玛河大峡谷,即玛纳斯河大峡谷,位于玛纳斯河上游,属151团紫泥泉镇境内,在151团场东南方向,距市区约70公里,是玛纳斯河支流经岁月冲刷出来的一条锈红色的深沟,当地人称红沟。

石河子紫泥泉东南15公里的山野中,有个观音沟。相传,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经石河子南山时,人困马乏,口干舌燥。悟空远望方圆数百里无人烟,无奈找观音求助。观音手持净瓶,将甘露缓缓滴入唐僧口中,师徒恢复了体力继续西行。千百年过去,经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观音救助唐僧师徒的故事被“雕凿”在了这片山崖上。

玛纳斯河大峡谷就在观音沟,这里是准噶尔盆地重要的煤炭产地,发源于天山依连哈比尔尕山乌代肯尼河冰川的玛纳斯河,是中天山北坡流域面积和流量最大的水系,正是在流水侵蚀和河流下切的作用下,造就了玛河峡谷的地貌景观。奔腾的玛纳斯河,从这里蜿蜒向北,最终消失在浩瀚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之中。

玛纳斯河大峡谷在玛纳斯河的上游地带。玛河大峡谷蜿蜒曲折,谷两边山坡险陡,清绿的河水在谷地汩汩流淌,连绵数十公里的峡谷四周是碧绿的芨芨草,红色、灰色、黄色的山谷,宽广的河床,丰富而色彩颜色迥异的各种植被,水面上漂浮着草叶,与水塘边的黄山、低峡形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玛纳斯河谷两侧是一层层互相平行的石层,由于每层岩石的颜色、厚度、所含颗粒的粒度、胶结物成分等存在差异,远远望去,两侧河谷就像摆满了书卷的巨大书架。这些“书”是古代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物堆积而成的,排列极有规律。由于河水流速不同,水流携带沉积物的颗粒也不同。当季节、气候等因素造成水量有规律地变化时,相应的沉积物颗粒也会出现由粗到细,又由细到粗的变化,水流携带的泥沙在河流不同部位沉积下来,古代河水的流量、流速、温度和泥沙粒度、成分等变化都会在沉积物中留下记录。这一层层粗细相间、平行叠覆的岩石,就是玛纳斯河成长变迁中一次次河流改道、洪水泛滥的历史脚印。

巡逻者的故乡

从石河子市到玛河大峡谷,有乘公交、自驾游、自行车骑行和徒步四种方式进入。如果选择乘坐公交,需在市内乘坐11路到151团团部,下车后直接包当地车到观音沟;如果选择自驾游,可沿101省道向东行驶至K179公路界碑处再向南行即有便道通向观音沟;如果选择自行车骑行或徒步旅行,因行程较远、山路崎岖,团队最好有经验丰富、熟悉地形的领队或者直接聘请当地导游,做好线路调查,备好徒步装备、食物及饮水。我们的团队此行选择在市区乘坐11路公交,经过大致一个小时到达151团部,下公交后直接在公交站对面搭乘一辆面包车,直接就向玛河大峡谷进发了。

白云如练,蓝天如洗,微风轻拂,银色的面包车穿梭在进峡谷的山路上,路两旁连绵的山丘和葱翠的草原不停地向我们招手欢迎。紫泥泉的山羊在悠闲地吃草,黑白花奶牛也在恬静地用餐,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的同胞们正在草原上放牧,绿草遍地、牛羊成群的感觉很是喜人。据称蒙古人早先游牧时就把这里称作“玛纳斯”,意思是“河岸的巡逻者”,而心胸开阔、心灵透亮的哈萨克人祖先选择定居在这神奇的大山而非绿洲,也是非常有远见的,即便世代与寂寞为伍,也能甘之如饴。与他们相比,久居都市的我们由于每日繁琐的生活,已逐渐变得躁动不安,越发渴望能够返璞归真,希望能够全身心地释放自己、融入大自然,而这恰恰是我们此行选择来到玛河大峡谷的主要原因。

路随山转,车随路转,大约半小时,我们很快就来到观音沟口,嫩草如烟,牛羊自闲,绿茵中几幢白色的毡房煞是和谐自然,在一座“观音沟玛河大峡谷风景区”指示路碑处我们下车了,开始了头顶蓝天、脚踏大地的徒步。沿着在草地上明显划分出的小道,我们很快就到了玛河大峡谷的上游,强烈而又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站在山岩顶上,一眼望去,玛河大峡谷像条赤色的潜龙,蜿蜒曲折,伸向远方,谷两边层峦起伏,山丘绵延,像两支神圣而又坚强的守护军队。

从峡谷上游的山岩顶上下来,不由得被上游峡谷两侧一层层粗细相间、平行叠覆的岩石片层所吸引,它们层层叠叠如斜切的千层饼,如沧桑的万卷经书,又如匆匆时光的纹路,令人感到寻常之际惊奇,欣喜之余震撼。

自峡谷上游向下继续前行,两侧巨石耸立,脚下水流潺潺,我们在峡谷中各具形态的石头间穿越,稳住重心,手脚并用,或手、或脚、或膝、或肘,走、踏、撑、抓、踮、拉、推、压、蹬、跨和挂,或踏行或侧移或转身或腾挪或跳跃,像金丝猴在林间跳跃行进,又像比赛选手在峭壁上跳着芭蕾。

在峡谷中,两面山壁夹着一条狭窄的必经水道,水道是流水在山体岩石上冲刷出来的。潺潺的河水在谷底流淌,连绵数公里的峡谷四周是泛绿的芨芨草等各类植被,与由棕红色砂质泥岩、灰绿色砂岩、苍棕色和褐黄色砾岩及砂岩构成的山体相映成趣,这一切无不在彰显着生命的迹象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行走的风景

小伙伴们一路上十分兴奋,尤其是男孩子,一会跳来跳去,一会爬上爬下,时刻不停地展示着青春的气息和力量。

由于此时峡谷中水流湍急,打在岩石上,路面很是湿滑,不宜通行,让我们的前进变得极具挑战性和刺激性,虽全程都小心翼翼,还是打湿了鞋子。从“一线天”似的岩壁里面出来,豁然开朗,视野开阔,大气空明,典型的丹霞地貌,红色、灰色、黄色的山谷,宽广的河床,丘陵连绵起伏,蓝天白云下的雪山依稀可见,色彩斑斓的山崖应接不暇,我们摆脱了紧张的压力,放松每一根神经,兴奋地嬉戏、欢呼,拍照留影。回头再看那岩缝,仿佛是大地肌肤上的一道皱纹。此刻,我们享受着从崖壁降到地面的踏实感,慵懒地坐在防潮垫上,晒晒鞋袜,吃点补给,看着一大帮子人在休整队伍,心里暖暖的,很是温馨。

经过简单的休整,队伍再次踏上征程,沿着宽广的河床往东南行,红色的河床与绿色的植被对比鲜明、相映成趣,令人赏心悦目,大致徒步一个小时,便可以看到玛河大峡谷与玛纳斯河的交汇处,玛纳斯河在此自然地形成一道半圆状的河面,中间是一座河心山,红色的山、绿色的水,一红一绿,一动一静,一刚一柔,山守着水,水绕着山,充满灵性,让人在激动中平静,在平静中心动,十分奇特。经过数公里踩着湿滑路面的徒步,终于见到了玛河,一时竟有些不清醒,恍惚中似乎看到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牵着白龙马保护师傅唐僧西行取经的场景。呼吸着玛河大峡谷的清凉、清净,感受它沁人心脾的美丽,凝视着玛纳斯河湍急的河水,逐渐陷入深思和沉默,享受着久违而难得的宁静平和。

返程时,太阳已斜挂在天山西。谷口与周围峡谷呈现出的色彩融合在一起。全天下来,我们的行程大概是十公里,团队中的每个人都是累并快乐着。经过一天的齐心协力,共度各种难关,此时大家的心更近了,兴奋地说着一天徒步历险的感受,往日都市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顿时烟消云散,只觉身心愉悦。

从大峡谷与玛河的交汇处出发,有三条路线可以返回151团,如果喜欢惊险刺激或者省时间的,可以选择沿原路返回到观音沟再转回151团部;如果喜欢探寻玛河的肌肤面貌和水文历史,可以选择沿着玛河上游经大红沟煤矿返回151团部;我们的团队选择第三种,沿着原路返回到玛河大峡谷河床Y型分叉口,然后向左转前行经过石油沟(煤场)再一路直下151团部。

走在返程的路上,我的整个身心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里,感觉非常舒服。我们在行走,风景在流动。我远远地走在最后拍照,不觉地发现,朋友行走的身影也成了大自然一道靓丽的风景。在这个生机盎然的峡谷里行走,虽然道路艰险,可是,心里充满的是五彩斑斓的色彩,更是快乐。endprint

猜你喜欢
玛纳斯观音大峡谷
玛纳斯河
大峡谷行走守则
大峡谷中
观音送子图
9月27日到碧玉之都玛纳斯县开启浪漫之旅
大峡谷历险记
雨中的人
有柯尔克孜人的地方就有《玛纳斯》
破解说唱艺人的记忆之谜
自己的观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