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国际工作犬训练与使用技术培训班外专讲学综述

2015-11-13 03:15
中国工作犬业 2015年7期
关键词:嗅源幼犬警犬

孙 勇

三位专家一致阐述了受训犬的选择是工作犬训练的首要基础,共同传递了科学设计诱导犬主动接受训练、爱上训练的现代训犬理念、从不同的视角阐明了工作犬的训练和使用要充分利用犬原始本能的观念,同时也表达了训犬工作需要多方理论支撑和科学研究相伴的观点。他们结合亲身经历,分别介绍了各自所从事的专业领域的历史、国际现状与最新进展。

一、幼犬的培养与选择

幼犬的培养是在家庭环境中完成的,需要繁育员倾注大量的时间、精力和爱心。犬的训练素质要从小培养,甚至从刚出生呱呱待哺的时候就开始锻炼犬用嗅觉寻找母乳。4 周龄,从犬开食开始刻意锻炼犬利用嗅觉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取食物,可以将食物放在陌生的房间、院子里、藏入黑暗的管道中,让犬自己去寻找,同时进行声响锻炼和环境适应训练,以培养犬的探求欲和专注度的持久性,塑造犬的自信心,锻炼胆量和抗压能力。1月龄时可以逐渐将仔犬每天单独放在盒子里独处一段时间,以锻炼其独立性。6 周龄可以在食盆下面夹层中放入烟草,在犬获取食物的同时建立烟草的气味联系,定向进行缉毒犬的基本素质培养。同时利用群犬竞争行为,强化犬的猎取、撕咬和占有欲望。一名优秀的繁育员决定犬的未来走向。幼犬在8 周龄基本可以确定其训练素质的优劣。

工作犬的挑选更加偏重幼犬自身的训练素质,而不侧重其选美的标准。首先要了解幼犬的血统,了解它的父系、母系哪方面的能力突出,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目的的选择。当然,好的血统并不能代表犬就非常优秀,还要重视幼犬的成长环境,如上所述,优秀的繁育者可以把幼犬调教的随心所愿。幼犬的训练素质主要考查其食物动力、捕猎动力、防卫动力、群族动力以及自信心和抗压能力等。

二、人体气味追踪犬研究进展

北威州警察培训进修人事局借鉴了瑞士、美国及德国其他州的经验,用2年的时间,进行了人体气味追踪犬的训练和使用研究。

(一)山地猎犬更适合用于人体气味追踪

汉诺威山地猎犬、巴伐利亚山地猎犬(图1)、黑森林州山地猎犬(图2)、血缇犬等,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生存的需要,它们具备了寻找由旧到新气味的本能,在它们的血液中即含有寻找猎物的基因,人体气味追踪犬的训练正是充分利用了它们自身对猎物的敏感性。

(图1)

(图2)

(图3)

(二)人体气味追踪犬的功能和现场使用需要满足的条件

人体气味追踪犬主要用于寻找失踪人员和协助确定犯罪嫌疑人,如果由于现场条件不适宜或是时间不允许,没有找到目标人员,人体气味追踪犬可以指明目标人员离开的路径,为后续寻找证据提供方向,或出具迹象推断证据。为了保证出警的效率和收到较好的结果,德国警方要求满足如下条件才能使用人体气味追踪犬: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人员最后出现或停留的地点,其次需要提供只有目标人员个人碰触过的气味载体,第三迹线的延时最好在36 小时以内。

(三)人体气味追踪犬技术与传统追踪犬技术的比较

传统追踪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警犬是基于路面的破坏程度进行追踪,而现代城市中更多的是硬质路面,单纯的人行走不能使路面被破坏,警犬追踪无从下手。而每个人所独有的气味是人体气味追踪犬训练的基础。人体气味就如DNA 和指纹一样是人个体所独有的。据科学研究,每人每分钟要流失5000 万个人体细胞,其中有4 万个是皮肤细胞,它们与身上的细菌结合以及与身边空气的气化过程中产生了本人独特的气味。该种气味构成了人体气味追踪犬利用的主要物质基础和依据。另一个不同点是人体气味追踪犬在追踪过程中并不要求把线。人体遗留气味会随风向和湿度不同而散布到人行走的迹线以外,可能停落在马路边,可能飘落到路边的灌木上、停留在墙角下,也可能没有遇到阻拦而飘离很远。犬完全依据气味的留存位置和新旧气味的比较进行追踪,所以犬追踪的路线与目标人行走的迹线会有偏差(图3,蓝线代表目标人员行走路线,红线代表气味追踪犬追踪路线)。

(四)人体气味追踪犬的使用情况

德国人体气味追踪犬主要寻找的目标是活人(幸存者)。目前在德国追踪犬的工作结果并不作为法庭证据,一般作为一个间接证据(迹象推断证据或情况证据)。2013年德国北威州内政部要求技术出警870 次,实际出警227 次,其中196 次是对危险进行防范,主要是寻找失踪人员,31 次是协助侦破刑事案件。另外的600 多次出警任务则雇请了民间的人体气味追踪组织。

使用中,通常用附有目标人气味的纯净嗅源,采用密封袋套犬鼻嗅的方法(图4),使犬牢记嗅源。足迹的气味混杂,并不能完全代表目标人物的人体气味,所以一般不作为嗅源使用,气味复制品则远不如原物嗅源的使用效果。追踪过程一般采取戴绳追踪,并不拉紧牵引带,以确保犬能自主工作。为了保护带犬警员和警犬的安全以及防止外界车辆、行人等不对犬造成干扰和损伤,出警过程需要其他警员协助配合。在追踪嫌疑人的过程中,由于带犬警员和警犬的目标明显,易被发现,一般采取伪装成行人携犬的方式进行工作(图5),当警犬确定嫌疑人示警后,由其他配合警力进行抓捕。犬追踪的示警方式有三种,扑到目标人员身上,或是绕到目标人员前面坐和卧下以及面对目标人员吠叫。目前的研究显示,人体气味追踪犬的最长追踪距离是15 公里,出于对寻找的目标人物幸存条件的考虑,一般36 小时是迹线延时的上限,研究人员也尝试了在各种因素适宜的条件下,追踪延时75 小时的迹线,效果良好。影响追踪效果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天气情况,其次是周边建筑物情况,三是路面车辆、交通工具的影响,四是人员流动因素。

(五)训练方法

人体气味追踪犬的训练一般持续2年到2年半时间。挑选8 周龄左右符合要求的猎犬与警员家庭生活在一起,不断强化其与人的亲善感情,适应各种生活环境、路面、人流和交通工具。训练的第一步是利用食物动力,保持犬的饥饿感,让与犬熟悉的人和犬玩耍和喂奖食之后,在犬的视线中消失,隐藏,然后让犬嗅闻遗留的嗅源去寻找目标人物,训练成功予以食物奖励,辅以游戏。目的是让犬用嗅觉寻找熟悉的目标人物以激发其获得食物的欲望。之后逐渐加长目标人物离开的距离,减少目标人物的熟悉程度,从饲养员到警员到陌生人。第二步,逐渐增加路面的难度,由开始的草地、土地过渡到硬质路面,由人流量少的田间、农村过渡到人流量大的购物街等。迹线由一个转角逐渐增加到多个转角,起点也逐渐变换和增加难度,由正对迹线到在十字路口让犬辨别确认起点。嗅源由纯净的大气味逐渐变小,可以在嗅源上轻轻地增加无关人员的气味,逐渐过渡到使用复制气味作为嗅源。在犬理解训练意图和具备能力的前提下,逐步增加迹线的延时时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犬追踪到错误的路线时,训导员不可以将犬带到正确的路线,一定要依靠犬的本能和主动性进行训练,不能让犬产生可以依赖主人的思想。

三、气味鉴别犬技术

德国及欧洲在警犬气味鉴别技术方面有很长的研究历史,北威州1987年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积累了很多经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德国在2010年停止了气味鉴别犬的工作。而丹麦于2005年启动了气味鉴别犬技术的研究和训练工作。相比之下我国在警犬气味鉴别领域的软硬件设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气味鉴别是警犬技术的高峰,德国专家表示中国警方能够将该项技术研究下去,是坚持了正确的方向,我国气味鉴别实验室的建设等做法受到了他们的肯定。

(图4)

(图5)

(图6)

(图7)

(一)气味鉴别犬技术的工作目标和原理

在德国,气味鉴别技术主要用于辅助刑事侦查工作,通过物证寻找人体气味的痕迹。气味鉴别犬用来确定在某一个特定的地点或是某些物品上面是否沾染有所要寻找的目标人物的气味,也就是说寻找人体气味的痕迹所在。其工作的目标是通过警犬的工作,能够提供给法庭认可的气味相对应或者相归属。与人体气味追踪技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但也有不同。气味鉴别犬所利用的不仅仅是人体散发在空气中的气味,同时包括对附着在载体上的气味进行判断或鉴别,这种气味受到2 种因素的影响,一种是人自身基因决定的因素,另外一种是受环境影响的因素,气味鉴别犬所利用的气味正是这2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数学专家通过长期分析气味鉴别犬训练和使用的档案、录像等数据,确定了通过3 头合格的气味鉴别犬一致认定的结论,其错误的几率是1/1200000。如果是2 头犬进行鉴别,结论的错误几率是1/3865。然而,根据目前的科研水平,民众和部分法官对警犬气味鉴别的工作能力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究竟人体气味中的哪些部分在吸引着气味鉴别犬,他们并不认可警犬气味鉴别的工作原理。

(二)训练和使用情况

气味鉴别犬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对犯罪嫌疑人、受害人或者证人进行气味鉴别。在德国,气味鉴别犬主要选择德国牧羊犬,训练过程同样是充分利用犬的游戏欲和占有欲。嗅认过程不强调犬张嘴还是闭嘴,因为犬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在口腔内拥有第二鼻腔。嗅认嗅源的方法一般是用高温消毒过的镊子夹住嗅源靠近犬的鼻子让犬嗅闻(图6),鉴别形式采取鉴别台鉴别(图7),示警方式为扒、咬等主动的示警方式。

气味鉴别犬的出警程序:首先有一个犯罪行为存在,同时在犯罪现场需要有警员确定的嗅源,该嗅源是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者是特定条件下证人的随身物品或者是提取的气味复制品。法律赋予了警察可以在犯罪嫌疑人不愿意的情况下强迫提取他们的气味。可以在人体的不同部位进行气味提取,提取的这些气味将作为警犬气味鉴别的工作基础。提取气味所用的载体主要是钢管。

北威州内政部对于气味鉴别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现场勘查人员要具备搜集和保护气味物证的意识,使用严谨的方法提取和保存,以确保所提取的嗅源真实有效和不被污染。嗅源一般选择只吸附了纯净目标人物人体气味的物品,尽量避免嗅源上粘有其他人体气味,嗅源气味的复制一般采取纱布和铝箔包裹,复制时间一般要求12~24 小时,条件允许情况下,复制时间越长效果越好。气味的保存一定要独立、密封、干燥和冷藏。提取一名犯罪嫌疑人的人体气味,需要提取6 名其他无关人员的人体气味作为配物,作为配物的人员必须没有到过案发现场,也没有和犯罪嫌疑人接触过。目标人物气味所提取的身体部位与与之相对应的6 名无关人员气味所提取的身体部位要相一致。准备工作由独立的工作人员负责,鉴别全程需要专人录像。整个鉴别过程通过前期测试和正式鉴别2 次测试来获得结论,目的是防止警犬对某个目标气味有特殊的偏好。如图所示(图8、9),目标气味和配物的摆放位置是随机的,3 号是目标气味,6 号是随机的测试气味,前期测试所用嗅源与6 号配物气味相同,警犬必须嗅过3 号目标气味没有反应,而准确对6 号气味进行示警。剔除6 号配物后进行正式鉴别,得出结论。如果前期测试警犬对3 号目标气味示警,则终止该犬进行正式鉴别。同时要求必须由3 头警犬进行正式鉴别且结论一致,才能将鉴别结论连同录像和文字材料一同提供给法庭作为辅助证据(间接推断证据)。

(图8)

(图9)

四、国际标准护卫犬训练系统:服从训练负正正训练法

李大胜先生在讲学中传递了现代国际标准护卫犬的训犬理念。一是在训练过程中需要犬主动释放能量;二是犬开心地享受整个训练的过程,爱上训练;三是犬做出科目的动作迅速,用尽全力;四是在犬执行命令时兴奋专注,能够感觉到它在释放多巴胺。他详细阐述了训练犬主要在于激发犬的动力(T - Triebveranlagung)、自信心(S - Selbstsicherheit )和抗压能力(B - Belastbarkeit),运用负(给犬压力)、正(响片确认行为)、正(给予奖励)训练法,训练工作犬具备世界级的服从能力。同时对部分服从科目的训练方法也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和指导。

(一)幼训是非常重要的

犬在幼训的阶段就要刻意培养主动学习的心态,要对训练充满着动力,要对响片着魔,通过8 周到12月龄的刻苦学习,使犬牢记主动与主人交流和取悦主人的方法,为IPO 科目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用饥饿法让幼犬对食物充满动力,每一次食物的获取都是经过犬自己的努力实现的,犬通过不断尝试、主动学习和牢记主人需要它做出的正确行为,从而营造出接受训练的主动心态。运用在游泳池中训练海豚的理念培训幼犬,先确定自己的游泳池,选择固定的清净环境训练,排除无关刺激对犬注意力和行为的干扰,然后通过奖励,让犬爱上自己的训练环境和设备(训练盒)。训练伊始就要运用响片,对于犬的每一次正确行为,在主人给予奖励前加入响片的信号刺激,让犬理解响片代表食物即将来临,响片代表行为被主人确认,训练幼犬对响片的声响着魔。利用推断学习法、塑形法训练,观察犬的一些无意行为,通过响片对犬无意间做出的正确行为进行确认,运用食物奖励,教犬动脑筋推断,什么行为可以得到主人的奖励,逐渐塑形,使犬学会主动与主人交流和取悦主人的方法。

(二)巧妙运用条件反射

作为一名训导员,一定要了解条件反射原理和如何巧妙运用。条件反射需要连续80 到120 次的重复训练才能建立。在训犬的过程中,通过不断重复新的信号先于旧的信号出现,可以实现新的信号取代旧的信号,这种信号替代和累积的过程,就是犬学习的过程,也是训练难度的累加过程,直至指向IPO 的巅峰。条件反射所能建立的条件之一是需要信号和奖励出现的时间间隔在2 秒之内,切断信号联系则需要等5 秒之后。同时训犬要借鉴训练熊跳舞的方法,通过不断奖励,先营造一个坚定的美好的希望,在希望的照耀下逐渐给犬负面压力,犬会逐渐学会主动抗压、持续抗压。营造的希望越高,犬所能承受压力就越大。训练中毋庸置疑所有的游戏规则是主人制定的,但是要给犬营造一种感觉,是它在操控着训练的一切,让它爱上训练。它会用行为来获得主人的奖励,可以用它的行为来封锁主人的压力(不舒服的感觉)。给犬的压力应该越给越低,让犬清楚了解,它不做会承受什么样的后果和惩罚,犬会开心的主动训练,并在训练中努力释放多巴胺。

(三)合理运用捕猎动力训练犬衔物前来。

抛物衔取前来是IPO 比赛的一个项目,也是工作犬训练的一项基础科目。犬具有捕猎的本性,犬在获得猎物后会躲避同伴的抢夺,这种犬天生的自然行为导致了其衔取了物品之后会本能的不愿回到主人身边。所以要通过训练让它喜欢回来找主人,兴奋地放弃口中的物品,并且不对主人的手有所排斥。

训练犬衔物前来,一个简单的方法是用两个相同的咬棒,当犬衔取了一个之后,主人用第二个和犬游戏,由于捕猎的本能,犬会被主人手里运动的咬棒所吸引前来。另一个比较经典的方法是首先建立一个信号,每次主人蹲下来,犬会获得食物奖励。当犬衔取咬棒离开后,主人蹲下来,由于前面建立的条件反射,犬会主动回来找主人以求食物,此时不动犬嘴里的咬棒,先抚摸鼓励犬与其游戏,无意中拿住咬棒和犬拔河游戏,让犬获胜,建立犬咬住咬棒与主人游戏的自信心。放口的训练同样如此,当犬放口之后就将咬棒还给犬咬,不放口则给犬压力,捅它的喉咙,压迫其放口。也可以每次给犬先喂奖食再放口,犬则不会对主人的手产生排斥。放口之后收回咬棒,此时由于没有了咬棒,犬会变得失落。一般通过放口过后令犬吠叫以激发犬的兴奋性,再通过训练靠和随行,用随行来释放能量。这样一整套犬兴奋专注地衔物前来、放口、收咬棒、左侧靠、随行的动力定型就形成了。

(四)互相尊重的理念

在训练中,人犬的相互尊重是很重要的。训练需要的是犬尊重主人,而不是怕主人,怕代表着行为的被动。由于人为给予犬错误的信息导致了犬出现不良的行为,此时给犬惩罚,是对犬的不尊重,会造成犬的迷茫。训练的每项要求要黑白分明,不要有灰色地带。禁止犬做的事一定不能让它有成功的经验。对犬的要求要持之以恒,不能因为心情或环境的不同而有变化。一定要让犬理解正确的行为只有一个,相信执行、不要犹豫。另外还强调了奖励必须是犬难以预测的,不能让它掌握规律,要在犬不经意间实现奖励,每次奖励都使犬获得意外的惊喜,激发出更多的多巴胺。

猜你喜欢
嗅源幼犬警犬
不同品牌幼犬粮的适口性比较分析
警犬是怎样“炼”成的
浅谈追踪犬嗅嗅源不充分和把线不稳的原因及纠正方法
搜救犬幼犬挑选测试
浅析幼犬的环境锻炼
警犬搜索物证训练的程序和方法研究
嗅源气味吸附采集动力形式比较研究
警犬戈尔吉
警犬集体过生日
澳洲小警犬
——W 字幼犬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