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钟秀与北伐战争

2015-11-17 12:40王正磊
长江丛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吴佩孚国民政府孙中山

王正磊

樊钟秀与北伐战争

王正磊

【摘要】樊钟秀是民国时期河南的一位爱国将领。他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参加其领导的国民革命运动,是孙中山的忠实追随者,积极投入国民革命行列。特别是在北伐战争时期,积极响应孙中山的反直北伐号召,鼓舞了北伐士气,传播了北伐革命思想;驻河南时期与地方军阀特别是直系吴佩孚作英勇地斗争;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北伐后积极响应,为北伐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可以说,樊钟秀在北伐时期是位颇具影响的革命将领。

【关键词】国民革命樊钟秀爱国将领

一、前言

樊钟秀(1888—1930),出身于农民家庭。护法战争期间,参加了国民党人于右任、张钫组织的陕西靖国军,被任命为第二路司令。靖国军解体后,返回河南,受到直系军阀吴佩孚节制。1923年,在进攻东南军阀途中受孙中山影响而起义归顺广州军政府率部驰援广州,击退陈炯明叛军,援救广州革命政府转危为安。孙中山委任为建国豫军总司令,誓师北伐,孤军奋战,最终地道河南。开始了他在北伐事业中的英勇斗争。

二、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反直北伐战争

1924年江浙战争爆发。孙中山在广州积极筹备北伐。9月12日,孙中山亲临韶关誓师北伐。命令以程潜为接鄂总司令,假道湖南北伐;以谭延闿为接赣总司令,直攻江西。樊的建国豫军原曾驻防过江西,樊被任命为第一路军攻赣先锋总指挥,率所部进攻江西,与正面部队以遥相呼应,主要配合正面部队的北进。

谭延阁率部进至大庾岭时,受阻不能前进。主要原因是这次北伐比较仓促,北伐军尚未完全准备就绪,所以只能由曾驻防过江西的建国豫军担任进攻。侧翼的樊部连续突破防线。10月20日,在吉安附近成功突破蔡成勋的设防,成为第一个突破防线的北伐军队。孙中山得知后,立即发电嘉奖,电称“北伐连捷,至感欣慰,将士劳苦,尤所悬念。不惜重赏,以竟全功”。然而后续部队受阻,樊钟秀变成孤军深入,被迫折回广东,然而樊钟秀并没有放弃,休整后率沿湘赣边界前进。12月6日,樊部顺利地渡过了长江,进入河南。

樊钟秀率领建国豫军经过近两个月的长途跋涉与战斗,终于抵达河南境内。虽然这次反直北伐并没有完成军事任务。但是樊钟秀和他的建国豫军却赢得了各方的赞赏。首先就是孙中山对樊钟秀所做的嘉奖。孙中山感叹地说:“各将若能皆如樊钟秀,何愁革命不能成功”。23日,复电樊钟秀,给予嘉奖,孙中山对樊钟秀的革命精神和气魄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执掌北京政权的皖系军阀段祺瑞认为樊钟秀能“振起西南讨逆大势,甚嘉其英迈壮毅”,他纵横战斗于四省之时,更是“张讨逆大势”。广州的民国日报上海申报,甚至北京晨报对建国豫军的情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报道,可见樊钟秀带领这支队伍为这次讨伐北洋军阀的斗争所做的重要影响,段祺瑞甚至认为:浙卢战于东南,奉张应与东北,豫樊攻于西南,为讨曹军犄角势之三战斗员。

三、驻军河南时期与各军阀的斗争

1924年12月,胡景翼率领国民二军进驻河南,主政河南。他是一位积极拥护孙中山的爱国将领。“他俩本是靖国军时代的老战友,政治思想本为一致,因而合作的颇好。”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失败后,吴佩孚辗转在郑州隐蔽。樊钟秀进入河南后,随即得到孙中山“吴逆败逃鸡公山,我兄若率所部歼渠魁,以伸公愤,尤所欣盼”的指示,于是樊即刻带部前去追歼,昊又仓惶逃往湖北。

此时控制豫西的刘镇华受到段祺瑞的暗中指使,命令部下憨玉琨率兵由洛阳沿陇海铁路向东进攻郑州,要与胡景翼抢占河南。1925年下旬,胡憨之战在荥阳、巩县爆发。樊钟秀在胡景翼的安排下积极协助国民二军作战,率部从禹县、登封进攻憨玉琨部,憨腹背受敌,驻扎在偃师的马志敏和李有才两个旅倒戈向樊部输诚,因为这两部的官兵大多数都是樊的旧部,所以一经接触就多数投樊,樊钟秀部占领偃师后立即与岳维峻东西夹击,大败憨部于黑石关。憨玉琨本人兵败自杀。这次战役的胜利,打击了刘镇华的军阀势力,暂时稳定了河南的局势,樊钟秀部的有力配合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樊部在此役中缴获颇丰,实力不断发展,奠定了河南革命事业的基础。

四、积极配合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决心北伐,得到消息的樊钟秀积极相应。广东国民政府派凌钺、李道源去南阳联络樊钟秀,希望他出兵武胜关,以便策应北伐。樊钟秀全力以赴地筹划准备策应北伐之事。当北伐军在汀泗桥与吴军血战时,樊钟秀又收到郑耀午送来蒋介石、谭延闿的亲笔信。蒋介石希望樊钟秀能和进入湖南的北伐军相呼应,“希推诚相示,共策进行”。樊于8月28日接信后,当夜命令部队由南阳、邓县、浙川等地出发,突破敌人的包围圈,两路分别向湖北、信阳京汉铁路挺进。“樊军将领,尚重纪律,信仰中山主义,近曾通电宣言,与革命军一致行动,以期达到会师武汉之目的。”由樊钟秀率军绕到敌人背后,潜伏武胜关附近。攻占京汉钱战上东双河车站,后又克柳林,打乱了吴佩孚援助武汉与北伐军对抗的计划。

樊钟秀在豫西南继续同吴佩孚战斗,策应北伐战争。当时报纸盛赞他“樊氏自十三年奉命北伐,几将三载于兹,中间虽曾经无数挫折,而建国豫军及青天白日旗帜,今则仍然高树中州,其坚忍卓绝之精神,尤令人钦仰不止”吴

佩孚败退郑州后,希冀反攻夺回湖北,这对武汉是一个威胁。但樊钟秀对他是一个牵制。吴佩孚决心对掉樊钟秀派兵进行剪除。樊钟秀率军遏住了吴军的攻势。樊部用1.4万多人的兵力,成功阻止住了吴佩孚组织的近八万人的围剿部队,也分散了他反攻北伐军的兵力。12月3日,南阳各界群众举行欢迎樊钟秀凯旋大会,樊钟秀在大会上号召全城军民团结,赶走吴佩孚的军队,拥护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他说:“国内大乱,生民涂炭,完全是吴佩孚的罪恶。兄弟始终信仰三民主义,按照三民主义方法救国,要先打倒卖国贼吴佩孚”,不要使国家“永久沉沦”。1927年冯玉祥在西北宣布参加北伐,吴佩孚离开郑州。6月15日,武汉国民政府任命冯玉祥为河南省主席。6月25日,任命樊钟秀为国民政府委员。

五、结语

樊钟秀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成长为一位忠贞的民主主义革命战士。“笃守三民主义,实行建国方略”,樊钟秀在以后的生涯里,忠实地履行了孙中山的这一教导和自己的誓言。无论是第二次直奉战争中,还是在河南与吴佩孚的艰苦斗争,最后积极配合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事业,樊钟秀都没有忘记中山先生对他的寄托的厚望。虽然他出身于土匪,在革命斗争中难免会有各种旧军阀的影响,但这并不能够掩盖住他对中国革命事业所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钫.文史资料选辑(第38辑)[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60.

[2]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孙中山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作者简介:王正磊(1989—),男,江苏淮安人,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方向:近现代社会史。

猜你喜欢
吴佩孚国民政府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孙中山的绰号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生物治理理念研究
孙中山祖上因迷上风水致贫
吴佩孚鸡屁股“退敌”
多重利益分歧与广东免征洋米税风潮
低情商,易受伤
滇缅铁路与抗战精神
吴佩孚的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