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2015-11-17 12:40刘金凤
长江丛刊 2015年28期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李 丹 刘金凤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李 丹 刘金凤

【摘要】面对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我们急需转变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并提出创新的途径,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工作方法 创新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大量涌入,某些物质和腐朽的生活方式对给大学生带来了严重影响,也给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项《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文件,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成为新形势下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1]面对新的形势,尤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上,我国高校急需做出一些转变和创新。只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有了改进,教育成果才能有实质性提高。

一、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采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从狭义上来说,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面向教育对象在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然而,创新工作方法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也是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有益探究。

(一)国际化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当今社会,国际合作与分工到前所未有的阶段。面对这一必然的现代社会趋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视野也必须站在面国际化进程的潮流之中。我国高校与世界各国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不仅派大学生出国学习交流,越来越多的外国大学生来我国大学体验中国校园文化。高校处在一种多元的校园文化之中,因此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一定要站在国际化、多元化的视角之下,改变以往“封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一味地强调意识形态的灌输。要以广阔的胸襟包容各种意识形态的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在多元文化中展示它特有的魅力和精彩。一方面要学习外来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创新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但同时也要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中的糟粕,如拜金主义。因此,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和吸收国际化进程中的精华来提升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培养国际化人才,又要防止和抵制国际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

(二)社会工作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创新运用

社会工作方法是在从事社会工作中综合运用的一系列工作方法和程序,旨在解决人与人交往中发生的不利于社会和谐以及社会文明的问题或争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要不断提高广大青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两者在某种意义上有着相似之处,即都属于服务性质的工作。服务对象都是人,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构建和谐社会。社会工作方法在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完备的工作方式和系统的流程,再将之加以创新地引进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来,坚持社会工作方法中“以人为本,尊重、平等、服务”的理念,树立服务意识,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具体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有效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起到重要作用,同时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带来了有益的启发。

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转换

(一)经验型方法向科学型方法转换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的首要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客观地说,经验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在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发展,现代社会复杂性增强,经验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存在脱离教育对象的需要和实际等问题,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情况。结合实际来看,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由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向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维方式转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科学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助现代科技成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技含量。如,借助电脑获取、分析、处理思想信息等,科学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变化发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

(二)单向灌输型方法向双向交流型方法转换

传统的单向灌输型方法使学生的心理与道德情感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视,较容易让教育对象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难以产生感情共鸣,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特别是在课堂讲授中,“满堂灌”的灌输型方法仍占支配地位,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反映“老师把课本上的转化到口头上,把口头上的又搬到黑板上或PPT上,把学习的兴趣都给弄没了”。现在大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渴望摆脱对他人的依附,迫切希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要求。双向交流型方法能够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加充分的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信仰、需求、目标和理想。同时还能够通过激发和调动教育对象的无意识心理,增强其参与感,淡化教育痕迹,充分体现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三)集中型方法向多方向、多层次、分散型方法转换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长期存在过于集中的问题,在面对时代新情况,这种过分集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明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大学生其所处的生理年龄和特殊环境,思想状况较不稳定。彼此之间的家庭背景、个人潜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个人的追求与接受能力也千差万别,大学生的个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个人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只有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方向、多层次、分散型运用,才能满足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例如,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日常观察等形式,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自我认识和遇到的困难和困惑等进行调查,通过科学调研,不仅可以掌握当代大学生的整体个性特点、思想状况,还可以有效的筛查出重点对象。

三、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途径

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对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提出了挑战,新形势下,必须要紧密结合实际,对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不断进行发展和创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一)课堂教育多参与

课堂教育应更具有针对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创设情境,结合大学生实际,增强课堂教育的活泼氛围以及学生的参与感。在课堂教育法中增加双向互动性,精心设计,可以让师生互换角色,即由教师提前选定章节创设问题,或从学生的思想实际或社会实际中提炼某些主题,学生通过查资料、写教案、讲授、评课等环节,以师生角色互换的方式体验一番教学活动,这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更深入的理解教材内容,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可以得到锻炼。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紧密的同学生实际联系,理论观点要准确而严谨,理论推论要少而精,生动形象的阐释和说明问题,使大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树立榜样多熏陶

大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富于幻想、善于模仿、可塑性强等特点,他们易于接受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人物的意识作为自己的仿效模式,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身体现出来。因此,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十分需要榜样的激励和引导。通过榜样的先进事迹、精神境界,打动和感染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赞赏、敬仰、崇拜、仿效等思想感情和行为动机。通过榜样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让大学生在思想、行为上实现自我完善。同时,在榜样熏陶法的实施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必须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良好的品德、情操和个性品质,按照精致化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力求做到以身示教,而不是让大学生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是“说一套,做一套”,让大学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榜样熏陶法的潜移默化的教育。

(三)关注生活多指导

目前,国内外经济大环境的变化调整,对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产生影响的因素越来越多,造成学生的生活和思想问题随之上升。与此同时,学生遇到的生活、学习、就业、心理以及思想等方面的压力也促使思想问题的产生,大学生群体的差异化特征,特别是对于问题家庭生、学业问题生、心理问题生、人际交往困难学生、经济贫困生等几大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结合学生的特定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生活的指导,有效的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同时潜移默化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一次“偶遇”的“闲聊”,和学生在办公室、教室、教师休息室等谈话。对于重点教育对象的指导过程记录是十分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更是长效性工作,过程的记录承载着学生每一年的发展进步,这对于学生的后续教育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总结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网络平台多运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网络日益普及,互联网快速便捷,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当代80、90后大学生普遍上网,上网时间长,乐于用QQ和微信聊天,用微博和朋友圈等社交软件表达自我。因此我们必须借助网络这一青年学生喜用、乐用的平台,各地各高校可以自己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如上海在全市高校推进“易班”网络平台,辅导员、专业课教师以及学校管理人员与学生“零距离”沟通;广东自2008年起将电子信用档案建设与学生助学贷款、综合测评相结合,为近200万广东高校大学生建立了个人电子信用档案。[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让大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互动交流、评论、讨论和辩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

参考文献:

[1]芮珏.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2]邹绍清,李国安,屈宸羽.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运用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3]张春丽.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综述[N].光民日报,2012.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

作者简介:李丹(1990-),女,安徽池州人,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刘金凤(1988-),女,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辅导员。

猜你喜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创新
如何做好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
团体动力学视域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课堂教学初探
高校班主任工作方法及其重要性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研究
把党的宗旨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研究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