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肺通痹颗粒治疗间质性肺疾病寒饮伏肺,肺络痹阻患者36例

2015-11-20 08:26胡少丹袁成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长春130021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病因纤维化

仕 丽 王 檀 胡少丹 袁成波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间质性肺疾病(ILD)指以肺泡炎为主要病变的一组疾病群,随病变进展发生肺间质纤维化乃至蜂窝肺的病理改变〔1〕。ILD病因各异,但临床、病理生理学和影像学特征具有一些共同特点,最终可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2〕。本文拟观察温肺通痹颗粒治疗ILD寒饮伏肺、肺络痹阻患者的临床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病例来源 72例ILD患者均来自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门诊及疗区,严格按照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内科学》制定的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症候寒饮伏肺,肺络痹阻诊断标准(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内科学》中“肺痹·寒饮伏肺”拟定)。排除标准:(1)哺乳期妇女;(2)ILD危重发作或合并严重肺心病、重度低氧血症的患者;(3)合并肝、肾和造血系统等疾病或精神病患者;(4)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者,有以上一项者可排除。两组病例年龄、性别、病程、主要症状、兼次症状、舌脉、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疾病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温肺通痹颗粒(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制剂室制造,剂型:颗粒剂,规格:7.5 g×10袋)口服,1袋/次,3次/d,连续服用4 w。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制造商:天津药业集团,批号:110905,剂型:片剂,规格:0.5 mg×100片),初始应用剂量为每日0.5 mg/kg(理想体重为60 kg),如入组时正在服用激素,按原疗程进行,连续服用4 w。

1.3观察标准 (1)中医证候量化表,参照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2)体征、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影像学检查记分参照第7版《内科学》拟定。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检验。

2结果

2.1两组总疗效对比 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总疗效分析〔n(%),n=36〕

2.2两组中医证候疗效结果对比 治疗组治疗后上述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喘促气急/呼吸困难、胸膈满闷、口唇发绀治疗后明显好转(P<0.05),而咳嗽咯痰及畏寒肢冷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咳嗽、畏寒肢冷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即治疗组疗效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咳嗽、畏寒肢冷、咯痰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量化表积分分析(x ± s,n=36)

3讨论

ILD为呼吸系统疑难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呼吸致残率、死亡率高,预后差,数年内多数患者的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最终多会出现病程反复加重,导致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3,4〕。西医ILD的治疗指南指出本病确诊需要多方面辅助检查综合参考,目前尚未明确病因及其变化规律,针对病因治疗的药物多在动物实验阶段,疗效不确切〔5,6〕。鉴于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显著的治疗ILD寒饮伏肺、肺络痹阻的药物,所以本课题组拟研制温肺通痹颗粒治疗本病,本方为我院肺病科临床协定处方,临床应用5年以上,治疗患者逾300例,疗效显著〔7〕。

根据ILD的发病特点、病史、症状和舌象脉象,总结中医各家的经验,认为肺痹与ILD的病理特点、临床症状、病情进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与对应性〔8〕。因此,从肺痹论治ILD。ILD的病因病机为寒饮伏肺,肺络痹阻〔9〕。ILD主要病理基础为阳虚肺寒〔10〕,肺痹病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为外寒:风寒湿邪外侵,痹着皮肤,内舍于肺,肺中虚冷,阳虚肺寒,寒湿内生,痹阻经络,寒湿痹着日久,气血运行不畅,血脉瘀阻,津液凝聚,痰瘀互结,闭阻经络,痹着于肺,损及肺络,留而为瘀,终成肺痹;二为内寒,久病肺虚,金不生水,肾气亏虚,阳气不足,肺中虚冷,寒湿内生,加之水液代谢失常,化而成饮,最终致寒、湿、饮邪伏肺,邪伏日久,留而成瘀,肺络痹阻,饮瘀互结,发为肺痹。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虚、寒、湿、痰、饮、瘀的诸多复杂的病理变化。早期有效的散寒化饮、除湿散瘀,能阻断病情进一步发展。

根据本病病因病机,立温肺散寒化饮、除湿散瘀通痹法,研制温肺通痹颗粒治疗本病。本研究显示,温肺通痹颗粒治疗ILD寒饮伏肺、肺络痹阻疗效确切,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疗效尤为突出,为ILD的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1 兰学立,穆 兰,丁明超.支气管肺泡灌洗在弥漫性肺实质疾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1):3310-2.

2 Crystal RG,Reynolds HY,Kalica AR.Bronchoalveolar lavage.The report of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J〕.Chest,1986;90:122-31.

3 邱志楠,潘俊辉,喻清和,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68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2):90-1.

4 陈献亮.虫草汤配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肺间质性纤维化21例〔J〕.陕西中医,2002;23(10):877.

5 Corvol H,Clement A.Macrolides:New therapeutic perspectives in lung diseases〔J〕.Intern J Biochem Cell Biol,2011;43:1241-6.

6 王凤秋.肺间质纤维化的中医辨证治疗〔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245-6.

7 李素云,朱 佳,吴纪珍.抗纤颗粒治疗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及其对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5:26-7.

8 李国勤,李 辉,刘 丽,等.辨治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经验〔J〕.中医杂志,2009;50(2):122-3.

9 焦 扬,周平安.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述要〔J〕.北京中医,2007;26(10):651-2.

10 赵 阳,周贤梅.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概况〔J〕.吉林中医药,2010;3:274-6.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病因纤维化
牛子宫内膜炎病因与治疗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氧化槐定碱体内体外通过AKT/mTOR通路调控自噬抑制HBV诱发肝纤维化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芪红水煎液抗大鼠免疫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