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介入与并发症的关系

2015-11-20 08:26胡亚军冯佩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承德067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5年3期
关键词:患侧偏瘫肢体

赵 亮 胡亚军 朱 江 张 雁 王 东 冯佩明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河北 承德 067000)

脑卒中患者临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者破裂,出现急性脑循环功能障碍〔1〕。据统计,我国每年发病人数多达200万,患者会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法自理〔2〕。早期积极的康复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研究早期综合康复介入对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与并发症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0月至2012年6月老年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所有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7~82岁,平均70.3岁;脑梗死13例,脑出血17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8~81岁,平均为69.5岁;脑梗死14例,脑出血16例。均无其他严重的肝、心、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手术史及药物过敏史,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具体方法:①心理护理干预。老年脑卒中患者因发病突然,出现言语及肢体活动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而产生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可能会导致性格孤僻,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消极的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因此,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对患者进行鼓励与支持,取得患者的尊重与信任,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的心态应对疾病,促进疾病早日康复〔3〕。②患者正确体位摆放。及时正确地摆放患者肢体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有效预防上、下肢屈肌痉挛,在情况允许的前提下,患者最好每2 h更换一次体位,防止并发症的出现。1)健侧卧位:患者健侧在下,患侧在上,患侧上肢保持功能位,肩前屈90°左右,保持肘、腕、指关节处于伸展位,患侧下肢屈髋屈膝;2)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前屈90°左右,肘、腕、指关节处于伸展位,手心向上放于床面,健侧放于患者身上,健侧下肢屈曲向前,患侧下肢在身后;3)仰卧位:患侧上肢垫高,肘弯曲,腕、指伸展位,患侧下肢外侧放沙袋防止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足板,防止足外翻〔4〕。③活动训练。发病1~3 w内,根据病情指导患者进行坐位训练,防止长时间卧床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发病后3~4 w指导患者进行站位训练,并且积极进行上肢与下肢功能训练;发病后5~6 w指导患者开始步行运动,防止出现失用性综合征;日常生活训练,让患者进行穿衣、系鞋带、系扣子等简单的动作〔5〕。④语言功能训练。指导患者做舌尖运动练习,每天多次使舌尖伸出口角左右移动,指导患者进行简单的发音训练,多说多练,多与病人进行交流,询问病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病人回答,逐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6〕。⑤吞咽功能训练。有吞咽障碍患者早期给予鼻饲,待病情稳定后对患者进行鼓腮、吸吮、咀嚼和吞咽等动作训练,逐渐根据患者的恢复能力嘱患者进食半流质食物、固体软食和固体硬食等〔7〕。

1.3观察指标 8 w后观察临床有效率,采用Fugl-Meyer积分评定肢体活动功能,采取简化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活动功能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疗效评定 ①显效:肢体功能恢复,行动自如,无任何临床症状;②有效:部分恢复,病残程度为1~3级,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③无效:无任何恢复的迹象,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变化;④恶化:患侧肢体感染,出现并发症〔8〕。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t、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均有一定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临床有效率(86.7%,显效14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恶化1例)显著高于对照组(43.3%,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12例、恶化5例)(P<0.05)。

2.2两组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比较 干预后两组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后观察组以上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Fugl-Meyer和Barthel评分比较(分,x ± s,n=30)

2.3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4/30)〕显著低于对照组〔70.0%(21/30)〕(P<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n(%),n=30〕

3讨论

脑卒中临床治疗痊愈极其困难,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9〕。脑卒中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人体内动脉血流受阻或者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使血流量减少,脑部供血减少或中断,导致脑卒中〔10〕。大部分幸存者受损功能不能完全恢复使致残率上升,需要长期医疗机构治疗及家属协助护理〔11〕。因此,早期综合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综合康复介入对患者病情恢复十分有利,患者突然出现脑卒中,生活不能自理会使患者患病早期无法接受,导致心情郁闷,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故良好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疾病的恢复极其重要,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要给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关心、体贴、帮助患者,让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战胜疾病。其次,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要鼓励患者积极下床活动,指导患者进行各种训练及运动,以免出现失用并发症〔12〕;再者,要给患者合理搭配饮食,限制高胆固醇、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等,保证健康饮食;最后,要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训练发音,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尽最大可能恢复言语功能。早期的综合康复干预通过正确摆放肢体位置、早期训练等能够防止肩关节脱位、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13〕。

1 秦 娟,郭秀君.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5):424-6.

2 陈红霞,谢仁明,谢雁鸣,等.早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9(6):627-31.

3 Oh HM,Im S,Ko YO,et al.The sitting-unsupported balance score as an early predictor of functional prognosis in stroke patients:a pilot study〔J〕.Ann Rehabil Med,2013;37(2):241-6.

4 吴婉玲,卢锡林,郑民缨,等.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3):555-6.

5 刘伟民,陈 薇,张 艳.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糖水平对病情及早期预后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9):3265-7.

6 Kim EH,Jang MC,Seo JP,et al.The effect of a hand-stretching device during the management of spasticity in chronic hemiparetic stroke patients〔J〕.Ann Rehabil Med,2013;37(2):235-40.

7 孙喻宁.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34):3650-1.

8 Del Saz-Saucedo P,Alfaya-Munoz LB,Recio-Bermejo M,et al.Acute posterior multifocal placoid pigment epitheliopathy.A rare cause of ischaemic stroke〔J〕.Rev Neurol,2013;56(11):567-72.

9 申茂玲,贾玉玲,申智慧.抗肢体痉挛康复仪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治疗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5):473-5.

10 Singh Joy SD.Aspirin doesn't lesson stroke morbidity in women〔J〕.Am J Nurs,2013;113(6):65.

11 黄月乔.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0):3903-4.

12 Amir Y,Halfens RJ,Lohrmann C,et al.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and quality of care in stroke patients in an indonesian hospital〔J〕.J Wound Care,2013;22(5):254-60.

13 胡玮琳,李保兰,冯丽华,等.分级康复护理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吞咽能力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19):2000-1.

猜你喜欢
患侧偏瘫肢体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更 正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肢体语言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强化肩胛带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疗效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