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絮语

2015-11-22 03:14本刊编辑部
中国青年 2015年4期
关键词:絮语立春中关村

文/本刊编辑部

立春絮语

文/本刊编辑部

杂志期期出,文章日日新。

本期《中国青年》付梓之日,恰值2月4日“立春”之时。自秦以来,国人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尽管此刻北地依然凛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但在南方,或者说在更多人的心目中,怕是已经通过立春这一节气嗅到了丝丝缕缕春的气息,所谓“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的念头,约略暗自上了心头吧……

古籍《群芳谱》这样解释立春:“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农谚也云:“立春一年端,种地早盘算。”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可谓重大。春是生长,耕耘播种;春是生机,万物萌发;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更是未雨绸缪,规划未来。

个人如此,国家层面,亦不例外——

一年之季在于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不啻是中国大地上的春之声。从2004年到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一年聚焦“三农”。2月1日发布的题为《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的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关键词已经连续两年成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其内涵之深远不言而喻。

而月余之后,惊蛰前后,也即3月5日和3月3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将分别在北京开幕。此次两会,届时将传达怎样的重要讯息?此前坊间热议的“一带一路”规划,会否在两会前后正式出台,令人期待。“一带一路”规划,对外互联互通,推动沿线各国发展战略对接,实现经济共同发展,打造利益共同体;对内深化中国内陆和沿边开放,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实现向西开放,提升沿海开放水平,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体系。这对于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而言,无疑具有战略性的重大意义。

2015年,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三十七个年头,从前的贫困国家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此之时,进入转型期的中国,核心问题是寻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而十八大以来,无论是三中全会强调经济社会领域的市场化,还是法治当仁不让成为四中全会的主旨,我们看到,新一届政府大刀阔斧、锐意改革,中国社会所呈现出的气象恰如此刻这立春时节带给人们的感受:“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转型年代,时时处处不无转折色彩;转折关头,唯创新方能适者生存。在我们看来,创新其实就是改革,就是破冰,就是攻关夺碍、破除藩篱。也因之,无论制度创新,还是观念创新,惟有以新思维面对新常态,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我们推荐本期杂志的专题《中关村的年轻人》。一个边缘的、昔日太监的埋骨之地,经由1984年起步,三十年砥砺前行,传奇般地变成今日全国闻名的电子产品市场,变成领军中国的“创新温室”,变成中国版本的“硅谷”,进而演化为一种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精神,其完全可视为中国经济社会改革创新的一个精彩缩影。30年弹指一挥间,从60后到70后、80后,到今天90后风靡中关村的“21岁现象”,一代又一代创业者、一拨又一拨年轻人,为中关村持续不断注入活力、激情与想象,正是他们的喜怒哀乐、成败聚散,让这里有了故事,有了生命。所以,我们大可以这么说:中关村,是属于年轻人的中关村。

中国的创新未来,于兹而成。

如是我愿!

猜你喜欢
絮语立春中关村
农事 立春
农事 立春
立春摆饰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总编絮语】
立春
总编絮语
【总编絮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