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中关村

2015-11-22 03:14晓莹
中国青年 2015年4期
关键词:密封环太监中关村

文/晓莹

符号:中关村

文/晓莹

中关村已经转变为一个符号,一个概念,一种情怀,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指引中国科技前进的未来。

“宇宙中心”?“中国硅谷”?“高科技产业园区”?……中关村,这个位于北京城西北角,与北大清华毗邻,与皇家园林颐和园挨着的“小村子”,在很多人看来似乎从来就没与“乡土”二字沾亲带故,一出生就高高在上地成为引领整个中国IT产业发展的“擎天柱”,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惊喜感和神秘元素。但与“硅谷”一词由企业家RalphVaerst创造而来不同,“中关村”名字的由来历史感浓厚,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范围也在历史的变迁中几经更迭;其成长与繁荣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见证与记录着中国人创新探索精神的萌芽与发展。

“中官村”,这儿原先竟是太监的养老庄园

明清时期的紫禁城皇权至上,戒备森严。袅袅紫烟盘旋而上自由爬升不过几米就散开,又躲到了权力的庇护之下。宫里的大太监们平时照顾各位主子的生活起居,尽管衣食无忧并积累了不少财产,但却受制于人无所寄托。

那时紫禁城外的老北京城还远不能用繁华二字形容,在古老的永定河河道经过之处,有一片自然沼泽带,人烟稀少,背靠西山,景色秀美,被当地人称为“中湾儿”。这样的地方虽然不乏荒凉之感,但确是静心养气、颐养天年的好去处。

从明代开始,皇宫里有权有势的大太监们就不断地在“中湾儿”一带购买“义地”和田庄,作为日后出宫养老之地。而那些年老离宫却无处可去的太监们只能到“中湾儿”投靠那些富裕的大太监,平时则给埋葬在附近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太监们在这里延续着宫外的生命,享受着少有的自由气息。

由于明朝太监被称为“中官”,因此“中湾儿”从那时候开始就被叫做“中官村”或“中官屯”。

还有“中官坟”一说。现代考古就曾在中关村医院发现太监碑,在北大附小附近发现清代太监墓。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中关村感旧》一文中回忆上世纪30年代的中关村时写道:“我们往往走到一处人迹罕至的地方,衰草荒烟,景象萧森,举目四望,不见人家,但见野坟数堆,暮鸦几点,上下相映,益增荒寒,回望西天,残阳如血,余晖闪熠在枯草叶上。此时我感到鬼气森森,赶快收住脚步,转身回到清华园,仿佛又回到了人间。”幽默中也透露出中关村当年的萧条景象。

“中官村”,中官落定处,颐养得天年。太监们在生命日落黄昏时,终于有了一处清静地儿,即便这儿仍属于皇宫保护的范围。

一字之差,跨越新旧思想交替的“关口”

为何后来改“中官”为“中关”?在历史考证上并非只有唯一的答案,目前主要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在1913年的《二万五千分之一京西图》上已经见到“中关”地名的使用。清朝末年有关人员编制地图时,因为“中官”寓意不太好听,故将其“雅化”为“中关”。还有人认为是慈禧太后过生日时,曾在此地搭建一座城关用于祝寿,因此得名。

“雅化”原名,这一点也不奇怪,甚至是历代文士的通病。名号便是一切,实质可以忽略。正如鲁迅说过,只要翻开任何一部县志,总能找到该县的八景或十景,实在没有景致了,也可想出“远村明月”“萧寺清钟”“古池好水”之类的名目。嫌“中官”寓意不好,改动一个字放入书籍记载中,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还有一说是源于笔误。1953年11月,中国科学院《中华地理志》编辑部搬到中关村一带。编辑部联系四面八方,要尽快印制一批信封和信笺。经办此事的行政干事袁保诚没有注意墙上的字,在口头的语言传递中误把“中官屯”听作了“中关村”。结果,印好的一大批信封上,《中华地理志》编辑部的办公地址就是“中关村”了。“三反”之后,慑于“浪费”罪名压力,信封只好将错就错地用,中关村的名字就渐渐流传开来。

这一次,“中关村”的名字从历史的记载中跳脱出来,中关村成为中国科学院大批后续队伍的实验地和聚居地。一字之差,却完成了一次新旧思想的重大交替。

该阀门平衡密封环材料一般为PTFE加碳纤维或者PTFE加玻璃纤维,该材料最大压缩量一般小于20%,不同于日常使用的O型圈可压缩量超过40%。对于使用O型圈密封技术的密封接触面一般粗糙度为Ra3.2即可,而使用平衡密封环的接触面粗糙度小于Ra1.6,因而O型圈变形所需的力远小于平衡密封环。从该案例中可以看出平衡密封环上即使是微拉痕,由于平衡密封环无法像O型圈那样有较大的压缩量,且可以任意变形,平衡环的变形只能补偿有一定面积的擦痕,即擦痕大也有可能不漏,小擦痕反而非常容易引起阀门泄漏。

从恪守成规到勇于创新,从贩卖产品到生产思想,从昔日寥落到“宇宙中心”,中科院的进驻,文教区的辐射,精英文化的碰撞,都使得这个古老的地名焕发出了全新的活力,注入了蓬勃的生机。

宇宙中心,这个“村子”还真大

那么,中关村的地理位置究竟在哪里?是北京大学与中关村二小之间那块最初的发源地,还是中关村大街南北向的“电子一条街”?是海淀区高科技产业集中地,还是范围更为广大的高端产业集群?……当我们提出这样的问题时,就已表明今天的中关村概念与昨日已大相径庭,大时代的“村子”也变大了!

中关村的发源地范围在如今的北京大学与中关村二小之间。整个中官的地界,北边挨着成府,边界是一条东南向西北的斜线之前,后来修建成府路时才取正为南北向,再拐为东西向的。东界是蓝旗营的西门,南界在现在的四环路南侧,西界在今中关村北路西侧。“中官”地区分为南北两甲,到了土改时期,总共才住了40户人家。

而经过新中国65年的发展,现在的“中关村”已由原先的“穷乡僻壤”变为国家战略重点扶持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范围逐渐扩大,形成了“一区十园”的空间网状格局。

海淀园、丰台园、石景山园、通州园、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这个几乎覆盖全北京的园区设计将“中关村”的地理位置无限放大。

而重点建设的“两城两带”,即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技城和由海淀北部、昌平南部和顺义部分地区构成的北部研发服务和高技术产业带,以及由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兴和通州、房山的部分地区构成的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则将“产学研”相结合,区域优势相协调,突破了之前各行政区“单打独斗”的局面,为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与此同时,中关村也突破了原先地理位置概念的具象化束缚,转变为一个“高科技品牌概念”。更多的IT精英愿意聚在这里创业圆梦,更多的投资方愿意成为某个创业者的“天使”,更多的消费者愿意在这里购买电子产品……

中关村已经转变为一个符号,一个概念,一种情怀,释放出更大的能量,指引中国科技前进的未来。

拒绝忧患,有战略更有情怀

今天的中关村被摆在了国家发展规划中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从未搬离中南海的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会议,十八大后也“进驻”了中关村。

2013年国庆前夕,习近平主席将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的“课堂”搬到了中关村。他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全党全社会都要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巨大作用,敏锐把握世界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面向未来的一项重大战略实施好,鼓励大家力争2020年将中关村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39所高等院校、140多家科研所以及40余万在校大学生……庞大的数字背后是国家的战略定位,更是中国青年一代创新研发精神的集聚。

犹如原子核裂变,从当年的“四大元老”——四通、信通、科海、京海,到之后的“电子一条街”,再到现在定位北京、辐射全国的“中关村神话”,中关村借助科技的“东风”,重新焕发出年轻的生命力,释放出强大的能量。

“宇宙中心”、“中国硅谷”,高速成长中的中关村又有了新的称号。这个被年轻人亲切地称为“村子”的地方成功实现“逆袭”,一举成为最前沿科技与思想的阵地。

忧患也随之而来,互联网泡沫、行业恶性竞争、高额人才成本、电商冲击、失信问题突出……当抄袭、模仿、口水战成为IT行业搜索的关键词,当加工贴牌成为行业机器运行的主要动力,当“IT民工”、“码农”成为年轻人的日常感慨,当“百年老店”只是梦想,“村中”的年轻人开始摇摆,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离去,一些人正在准备离去。然而,与此同时,满怀激情与理想投奔中关村的年轻人却也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络绎不绝……

我们相信中关村的未来,是因为当代的中国年轻人还有情怀。北大清华的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除了学生,还有中关村刚下班的IT精英;海淀图书城里总是灯火辉煌,程序设计的书籍在这里经常卖到脱销;车库咖啡里总是人头攒动,他们或站或坐,桌上凌乱地摆着电脑,不断地交流着创业的想法……

You Tube创始人陈士骏看到这样的场面,不禁感慨:“有那么多人在那里创业,即使在硅谷都没有这样的场景!”

硅谷都没有这样的场景,中关村做到了。面对美国硅谷强势地产品输出,中关村没有退缩和畏惧。以罗永浩为代表的中关村年轻创业一代用情怀战胜困境,用认真战胜浮夸,用坚持战胜半途而废。

3D打印、集成电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和健康、航空航天、增材制造、云计算、大数据、高端服务器、水处理、纳米材料、生物芯片、农作物精准生物育种、量子通信……掌握核心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宏伟蓝图在今天的中关村正在成为现实。

从中关村大街走过,人们早已忘记这儿曾经是明清太监的栖身之地。从墨守成规到推陈出新,中关村正以跨越式发展成为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弄潮儿”,给了历史最好的回应。

责任编辑:尹俊国

猜你喜欢
密封环太监中关村
可溶球座密封环密封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
某型氟塑料密封环的装配技巧介绍
中关村,催生“创新”传奇
明清太监也读书
中关村离硅谷还有多远
宦官的职责:洒扫庭除
PEEK密封环的正确安装和气密检测方法
一个字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