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连·格雷的画像》中的死亡意识

2015-11-22 10:47
剑南文学 2015年8期
关键词:王尔德格雷画像

本文从紧贴事实和文本的角度,通过理论梳理和文本分析来探讨文中的道连·格雷和西碧儿的死亡意识。这样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消亡与唯美的悖论下,王尔德的真实困境。所以,在追求唯美和艺术的同时,我们应当具有多样性的性格,既要尊重艺术,也要面对现实,在进取的同时不忘调整自己同别和环境的关系。

一、引言

《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批评家们都认为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其中反映了王尔德生活中和内心的矛盾冲突。文中有“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连·格雷,有为艺术而化身的西碧儿,但他们都以死亡告终。这也体现了王尔德在追求唯美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消亡。

二、人物的死亡意识

死亡意识体现在道连谋杀画家与画像中。画家贝泽尔发现并爱上了道连,并试图维护道连身上美好而纯真的部分,之后出现的亨利带王尔德进入他的圈子,那种自由的追逐让道连格外轻松。道连变得乐于享受。可是,画像却记录下了一切,纵使岁月和罪恶不能显现在道连身上,加深了身体与灵魂的鸿沟。由于画家贝泽尔的一直约束,阻碍了道连对自由和个体的追求,谋杀贝泽尔也变得势在必行。在贝泽尔死后,“肖像的一只手上出现了湿漉漉、闪亮亮的红色露珠。(185)”年轻貌美的面庞和丑陋不堪的画像形成鲜明对比,所有对罪恶的掩盖都是徒劳,个体在善与恶,美与丑的二元对立中显得那么渺小。最后,道连谋杀画像也成了必然。

西碧儿的自杀是文中的一个死亡意识的体现。西碧儿是一名演员,在舞台上淋漓尽致的模仿莎士比亚的传世名作。因为王尔德曾说过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在道连眼里,舞台上的西碧儿代表了对艺术的不屑追求和没有瑕疵的永恒的美。道连爱上她是因为她是艺术的化身。当道连与西碧儿相恋,用艺术作为交换条件的西碧儿,是去了艺术的光环,失去了美,所以道连抛弃了她。道连的这次恋爱只是满足内心的猎艳,西碧儿的死表明了生活和艺术在本质上的不可调和,要完美的艺术就要远离生活,艺术高于生活,优于生活,违背艺术只会走向毁灭。

三、消亡与唯美的悖论

道德伦理与艺术的分离与契合。由于画家贝泽尔对道连的约束,监督和要求,阻碍了道连对自由的艺术生活的追求,道连在除去这根肉中刺的同时加剧了自己身体与灵魂的矛盾。之后他也规规矩矩,放弃享乐想要恢复画像的原始之美。由此可见,在道连心里,道德伦理是有很大力量的。最后故事以道连谋杀画像后,道连恢复了丑恶的面貌并且死去,就说明在王尔德心中,对唯美,或对艺术的追求是不能盲目自由的,生活与艺术是无法完美的契合。

生活被完全艺术化只存在于想象之中。

纯粹的感官享受会使自我失控,越陷越深,最后自我毁灭。在沃登的影响下,道连在声色犬马的生活中越陷越深,他们喜欢追求新鲜的失望,讨厌规则对他们的束缚。道连不断堕落,颓废,犯罪,随之而来的结果是越来越胆大,原本那个面容姣好,心地善良的少年变成了杀人的恶魔。但由于道德伦理的存在,使道连备受煎熬。当然,这样的人生注定是失败的。

四、结语

小说在对死亡的探讨很深入,但是超越现实生活的自由享乐和对唯美主义的不懈追求,则又体现出对人性,道连的人生轨迹中只有他自由,只有他自己对唯美与艺术的追求,他忽略了人与人之间交流最基本的真善美。生活与艺术不能完全等同,没有道德伦理约束的自由迟早会走向自我毁灭。

(云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王尔德格雷画像
威猛的画像
用模块化思维打造组织
画像
史蒂文森的唯美主义:从王尔德的三种美学谈起
为自己
为自己
为自己
画像
每日信条
潜行与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