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等对桃树疮痂病的防治药效

2015-11-23 07:49汪云法廖旋刚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代森保健作用疮痂

汪云法,廖旋刚,周 敏

(1.金华金穗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浙江金华 321000;2.兰溪市植保站,浙江兰溪 321100;3.衢州市衢农农资有限公司,浙江衢州 324000)

吡唑醚菌酯等对桃树疮痂病的防治药效

汪云法1,廖旋刚2,周 敏3

(1.金华金穗农资连锁有限公司,浙江金华 321000;2.兰溪市植保站,浙江兰溪 321100;3.衢州市衢农农资有限公司,浙江衢州 324000)

通过新型杀菌剂25%吡唑醚菌酯和60%唑醚·代森联等药效试验表明,2 000和3 000倍液的25%吡唑醚菌酯及750倍液的60%唑醚·代森联处理,在第3次药后10 d防效分别达到93.1%,84.2%和86.5%,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嘧菌酯2 000倍液和80%代森锰锌800倍液处理的76.4%和50.1%,且3个处理对桃树生长都有一定保健作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田间推荐浓度25%吡唑醚菌酯2 000~3 000倍,60%唑醚·代森联750倍。防治时间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间隔15 d左右用药1次,并根据桃树生育期、发病情况连续用药3~4次,至桃果转色期。

25%吡唑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桃树疮痂病

文献著录格式:汪云法,廖旋刚,周敏.吡唑醚菌酯等对桃树疮痂病的防治药效[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94-95.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130

桃树疮痂病又名黑星病、黑点病,近年来在金华各桃产区普遍发生并流行,一般年份病果率达10%~20%,并逐渐上升为桃树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桃果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完全丧失经济价值[1-3]。为解决常用药剂防效欠佳的问题[4-5],2012年5-7月进行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药剂有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25%吡唑醚菌酯乳油(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对照药剂为25%嘧菌酯悬浮剂(先正达(苏州)作物保护有限公司),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均为市售。

桃树品种为中熟品种湖景蜜露,5年树龄,成熟期7月上旬;防治对象为桃树疮痂病(嗜果枝孢菌Fusicladium carpophilum)。

试验在浙江省兰溪市香溪镇下莲塘村潘永华户桃园内进行,试验地土质为红黄壤,pH值5.8,有机质含量为29 g·kg-1,肥力较高,整园面积约2 000 m2,桃树长势较平衡,行株距4 m×3 m,试验前未用任何杀菌剂。

1.2 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8个处理:60%唑醚·代森联750, 1 000,1 5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2 000,3 000倍液;25%嘧菌酯2 000倍液,80%代森锰锌800倍液,清水对照(CK)。每处理选3株桃树,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

2012年5月17日第1次用药,此时桃生育期为幼果期,桃树疮痂病尚未发生,5月30日第2次用药,由于连续阴雨,第3次施药时间推迟至6月23日。施药采用卫士⁃16型手动喷雾器细喷雾,均匀喷湿桃果和叶片,3次施药每树平均用药液量均约为2.5 kg。

1.3 调查内容和方法

试验分别于第2次药后24 d和第3次药后10 d,在每株桃树按东西南北中方向随机取样30个果(取样高度1.0~1.5 m),每小区3株,共调查450个果,分级记载病果,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并进行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显著性分析。分级标准参照农业部药检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杀菌剂防治柑桔疮痂病药效试验准则。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病;1级,病斑相连面积占全果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相连面积占全果面积的6%~10%;5级,病斑相连面积占全果面积的11%~25%;7级,病斑相连面积占全果面积的26%~50%;9级,病斑相连面积占全果面积的50%以上。

试验还于各施药、调查日目测施药对桃树生长的影响情况,药剂的安全性及保健作用,考查叶色、叶斑和产量等生长发育指标。

1.4 试验期间的天气情况

试验期前后2段天气均以晴到多云为主,连续阴雨集中在中段,即6月上、中旬的梅雨,疮痂病在这段时间集中发生发展。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第2次药后24 d,25%吡唑醚菌酯2 000倍液处理防效最好,显著优于除60%唑醚·代森联750倍液以外的所有处理;60%唑醚·代森联750和1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2 000和3 000倍液,25%嘧菌酯2 000倍液和60%唑醚·代森联1 500倍液、80%代森锰锌800倍液,前者均显著优于后者。第3次药后10 d,25%吡唑醚菌酯2 000倍液和60%唑醚·代森联750倍液,25%吡唑醚菌酯3 000倍液和60%唑醚·代森联1 000倍液,25%嘧菌酯2 000倍液和60%唑醚·代森联1 500倍液、80%代森锰锌800倍液,前者均显著优于后者。

表1 唑醚·代森联、吡唑醚菌酯防治桃树疮痂病田间药效

2.2 安全性、保健作用

药后目测各药剂处理对桃树均无任何负面影响,25%吡唑醚菌酯保健作用最好,60%唑醚·代森联次之,25%嘧菌酯不及前两者,80%代森锰锌基本无目测保健作用,表现为叶色较浓绿,生长势旺,果实略大,熟色清秀。

2.3 发病时期

从表1病情指数可以看出,病害发生主要集中在第2,3次施药期间,即6月上中旬,此时正是梅雨季节,雨量集中,日照少,相对湿度大,温度适宜,又恰逢果实膨大至转色这一易感病阶段,导致病害集中发生。

3 小结

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2 000,3 000倍液及60%唑醚·代森联750倍液处理在第3次药后10 d防效分别为93.1%,84.2%和86.5%,在当年桃树疮痂病发病中等情况下,对桃树疮痂病的总体防效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嘧菌酯和80%代森锰锌的76.4%和50.1%。由此可知,25%吡唑醚菌酯,60%唑醚·代森联对桃树疮痂病具有较好防效,且对桃树生长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田间推荐浓度25%吡唑醚菌酯2 000~3 0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750倍液。鉴于本试验中该病发生多集中在6月上中旬,根据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本地防治时间应在5月中下旬至6月下旬,间隔15 d左右用1次药,并根据桃树生育期、发病情况连续用药3~4次,至桃果转色期。

[1] 王召元,张立莎,常瑞丰,等.桃疮痂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河北果树,2004(1):47-48.

[2] 张俊祥,滕芳超,孙秀丽,等.桃疮痂病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J].西北园艺,2008(12):27.

[3] 李正英,姚永松.桃树疮痂病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1(4):57-58.

[4] 李庚飞,李瑶,黄琦,等.不同桃品种对疮痂病的抗病性及疮痂病的药剂防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29-231.

[5] 孙廷林,公维松.3%克菌康可湿性粉剂防治桃疮痂病和穿孔病的效果[J].落叶果树,2007(3):36-37.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436.6

B

0528⁃9017(2015)01⁃0094⁃02

2014⁃09⁃18

汪云法(1961-),浙江金华人,助理农艺师,大专,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工作。E⁃mail:wyunfa@163.com。

猜你喜欢
代森保健作用疮痂
几种优良杀菌剂对苹果主要叶部病害的防效
健身球的保健作用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氟唑·苯醚等 8种药剂防治柑橘疮痂病试验
代森锰锌替代产品的研究
中国马铃薯疮痂病的研究与防控
燕麦煮出来黏稠一点的更好
我国学者揭示马铃薯疮痂病发病新机制
代森锰锌:杀菌剂市场“常青树”
美国欲选育抗疮痂病的核桃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