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千岛银珍茶品质比较研究

2015-11-23 07:49毛宇骁郑旭霞余继忠崔宏春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长叶茶样龙井

敖 存,毛宇骁,郑旭霞,余继忠,崔宏春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4)

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千岛银珍茶品质比较研究

敖 存,毛宇骁,郑旭霞∗,余继忠,崔宏春

(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4)

对茂绿、春雨1号、鸠16、浙农117、龙井43、乌牛早、龙井长叶和鸠坑群体种等8个品种(品系)加工的千岛银珍茶的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香气成分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各无性系良种均能较好满足千岛银珍茶的品质要求,其中茂绿、龙井长叶和鸠16制得的茶样色泽绿润,香气较高,带有花香,滋味的鲜醇度好,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审评总分较高。

茶树品种;千岛银珍茶;感官品质;理化成分;适制性

文献著录格式:敖存,毛宇骁,郑旭霞,等.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千岛银珍茶品质比较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107-109,114.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0135

千岛银珍茶产自杭州建德市和淳安县,创制于20世纪末,为杭州市新创地方名茶。主要采用单芽原料,经摊放、杀青、理条做型、足干等工序制成,为针芽形名优绿茶,其形如针,色绿翠,嫩香显,味甘醇,为建德特产而深受喜爱[1]。经多年发展,品质不断提高,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攀升。但其茶树品种主要以群体种和浙农117为主,严重制约了茶产业的快速发展。因此,开展适制良种筛选,结合品种特点,指导茶农合理选择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对于提升茶叶品质和效益,提升品牌效应,做精、做强千岛银珍茶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茂绿、春雨1号、鸠16新品种(品系)与浙农117、龙井长叶、乌牛早、鸠坑群体种和龙井43品种加工千岛银珍茶的品质进行比较分析,为品种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龙井43、鸠坑群体种、浙农117、春雨1号、乌牛早、龙井长叶、茂绿等7个品种及鸠16品系进行针形茶品种适制性筛选试验,原料嫩度为单芽。按照摊放(室温,8~10 h)→理条机杀青(240~280℃,1.5 min)→理条(150~180℃,7~10 min)→辉锅机脱毫(室温,1 h)→烘焙提香(75℃烘1 h后,130℃提香15 min)常规加工工艺,将不同品种鲜叶原料加工制作成品茶样。

试剂有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娃哈哈纯净水、甲醇、甲酸、乙腈(色谱纯)、福林酚试剂(鼎国)、茚三酮等。1 000和5 000 μL移液枪(Eppendorf),UV⁃2550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万分之一分析天平(上海Mettler AE200),DK⁃S28不锈钢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试验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液相色谱仪(Waters 2695-2998),SPME萃取头(50/30μmDVB/CAR/PDMS,Supelco),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race 2000 DSQ,Thermo Finnigan)等。

1.2 方法

感官审评。采取密码审评。称取3.0 g茶样,150 mL沸水冲泡4 min,通过评语和评分对其感官品质进行评定。评分满分为100分。

理化检测。茶多酚、儿茶素测定参照GB/T 8313—2008;咖啡碱测定参照GB/T 8312—2002(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总量测定参照GB/T 8314—2002;水浸出物测定采用茶水浸出物烘干法,参照GB/T 8305—1987;水分测定参照GB/T 8304—2002(快速法)。

香气测定方法。称取完整茶样10 g于500 mL样品瓶中,加30 mL沸水,置于60℃水浴锅平衡,5 min后插入萃取头,静态顶空固相微萃取60 min,结束后采用GC⁃MS进样分析。

气相色谱条件。采用美国安捷伦DB⁃5ms(60 m×0.32 mm,0.25 μm)色谱柱,载气为He,流速为1 mL·min-1;进样后230℃解吸附3 min。柱温梯度条件:初始温度50℃,保持5 min,以3℃·min-1的速率升温至180℃,保持2 min,再以10℃·min-1的速率升温至250℃,保持3 min。

质谱条件。电离方式为EI,离子源温度230℃,电子能量为70 eV,扫描范围为50~600 u。

1.3 数据处理

数据结果采用SAS 9.1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感官审评

由表1可知,不同品种的香气、汤色和滋味等品质差异大于外形和叶底的差异。

茂绿、龙井长叶和鸠16品种制得茶样的总分较高,位居前3位。茂绿和鸠16品种茶样芽头壮实,嫩度较好,外形和叶底得分较高。茂绿、浙农117和春雨1号品种茶样颜色较为绿翠,鸠16颜色偏嫩黄。龙井长叶和乌牛早茶样香气浓郁度较高、有花香,鸠16和茂绿滋味得分较高,醇度和鲜爽性较好。

表1 不同茶树品种制千岛银珍茶感官审评

2.2 理化成分差异

由表2可知,茂绿和鸠16品种茶样中氨基酸含量较高,水浸出物、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和总儿茶素含量较低,酚氨比最低,滋味表现为醇,尚鲜爽。龙井长叶品种茶样中氨基酸含量适中,明显低于茂绿和鸠16品种茶样,而茶多酚稍高于两者,水浸出物和总儿茶素含量与其无明显差异,酚氨比值较小,滋味表现为较醇爽。春雨1号和浙农117品种茶样中氨基酸含量最低,分别为3.88%和3.91%;茶多酚含量最高,为23.56%和23.89%;酚氨比最高,达6.0以上;酯型儿茶素含量也较高,滋味浓涩。

2.3 香气成分差异

将感官审评总分较高的茂绿、龙井长叶、浙农117及对照鸠坑群体种和龙井43等5个品种茶样的香气成分进行GC⁃MS分析。

由图1可知,龙井长叶中酯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为43.59%,高于其他茶样50%以上,而烷类和烯类含量明显低于其他茶样。浙农117的醇类物质含量最高,为33.46%;其他类物质含量最低,为4.8%。茂绿的醇类物质含量不足浙农117的1/2,仅有15.04%,其中酮类和其他类香气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14.34%和8.74%。

表2 不同茶树品种制作千岛银珍茶理化成分%

图1 不同品种茶树制得千岛银珍茶不同类别香气物质差异

由表3可知,龙井长叶中顺⁃己酸⁃3⁃己烯酯、顺⁃3⁃己烯异戊酸酯和反⁃2⁃己烯己酸酯含量均高于其他品种茶样50%以上,分别为15.16%,8.89%和2.94%,橙花醇的含量也最高,为10.27%。茂绿茶样中顺⁃茉莉酮含量为12.48%,为其他茶样的2倍以上,其所含顺⁃β⁃罗勒烯也为这5个品种中最高的。浙农117茶样中β⁃芳樟醇和苯甲醇含量分别高达18.32%和5.61%,为其他品种的1.6倍以上。龙井43品种中顺⁃氧化芳樟醇、橙花醇含量最高,分别为8.15%和10.27%。因这些香气成分具有不同的花果香气,使得茂绿、龙井长叶、浙农117和龙井43等4个品种茶样中均具花香。

表3 不同茶树品种制作千岛银珍茶香气成分%

3 小结与讨论

除龙井43品种芽形瘦小外,各品种制得的千岛银珍茶均能较好满足其品质要求,而茂绿、龙井长叶和鸠16品种(品系)制得的千岛银珍茶芽头壮实,色泽嫩绿鲜润,香气高,滋味醇爽,在外形、香气、滋味等品质方面均明显好于常规品种,具有明显的品质优势,更适宜生产针芽形名优茶。

茂绿为全国第4轮区试认定品种,也是国家茶产业体系主推品种之一,具有早发、高产、优质和采摘工效高等特点,具有较好的名优茶适制性和经济效益[2-3]。因其芽头肥壮,在加工中需注意延长摊放时间,提高杀青温度或延长杀青时间,保证杀透,并适当延长脱毫时间,以保证其色泽绿润、香气高爽的品质特点。龙井长叶具有发芽早、产量高、抗性强、高香优质等特点,所制名优绿茶具有清花香,是“中茶杯”获奖茶样的主要品种之一,但此品种较为需肥,栽培中需注意加强肥培管理[4-5]。鸠16为淳安县农业局茶叶站科技人员选育的新品系,其制作的名优绿茶具有明显的嫩栗香,且滋味甘醇鲜爽,是高香优质的品种,但其生长势和产量一般,需加强培肥管理。

在品种搭配上,除考虑品质和产量外,也要考虑品种的发芽早晚,应将特早、早、中生种等进行合理搭配以缓解采摘洪峰,以便茶园生产管理和获得最大效益。在加工中应根据品种特点调整各项工艺参数,以确保其色泽、香气、滋味等品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企业可将不同品种成品茶进行拼配,取长补短,以提升产品品质,保证产品稳定性。

[1] 张友炯,周自新,付萍.千岛银针茶采制技术[J].中国茶叶加工,1999(3):36,50.

[2] 余继忠,黄海涛,周铁锋,等.茂绿等制作径山茶的品质效益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0(1):102-104.

[3] 庞英华.从历届茶王赛看径山茶适制品种[J].中国茶叶,2012(5):30-32.

[4] 杨素娟,王玉书,杨亚军,等.早生高香绿茶品种龙井长叶的选育[J].中国茶叶,1995(6):14-16.

[5] 周智修,段文华,吴海燕,等.我国名优茶发展现状与趋势[J].茶叶科学,2013,33(2):171-178.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571.1

A

0528⁃9017(2015)01⁃0107⁃03

2014⁃08⁃26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20112312A02)

敖 存(1986-),男,河南信阳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制茶工程与品质控制等相关研究工作。E⁃mail:aocun123@163.com。

郑旭霞。E⁃mail:teazxx@vip.sina.com。

猜你喜欢
长叶茶样龙井
点心
如何种植新品种长叶香橙
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试制不同茶类的品质分析
喷灌、遮阴对夏季绿茶干茶色泽、汤色的影响研究
崔水良《龙井方向》
龙井问茶
茶鲜叶清洗工艺的初步研究
西湖龙井虾仁
老街的凤凰花
徐经表的“茶样”人生
——记五莲县“南茶北引”50年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