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教育理论设计彰显复习课堂生命力

2015-11-24 13:27李杨李丹
物理教学探讨 2015年10期
关键词:加涅复习课

李杨+李丹

摘 要:在初三第一轮复习阶段,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彰显课堂的生命力,提升复习课的魅力是摆在每个初三物理教师面前的大难题。以一个物理小情境展开,让实验重归复习课堂,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问学生,以学生教学生。本文透过重庆市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研讨会暨中考复习研讨会上的一节复习课“多种方法测蜡块密度”,谈谈加涅“九大教学事件”在教学设计上对物理复习课堂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学规律;初三物理;复习课;加涅“九大教学事件”;课堂生命力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0-0019-4

物理学是严谨的自然科学,它是在生活经验和事实基础上,结合实验探究,形成诸多科学概念,以及总结出一定范围内的科学规律。那么,物理教育就是对物理学的取舍加工,它不是纯天然的,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经过物理教师的深度加工。但是无论新课还是复习课,它都必须遵循一定的物理教学规律。

加涅通过将认知学习理论应用于教学过程的研究,提出一种教学策略。加涅认为,教学活动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因此教学程序应当与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根据这种观点他把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内部的心理活动分解为九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根据学习者特征提供学习指导—诱导反应—提供反馈—评定学生成绩—促进知识保持与迁移,如图1,相应地教学程序也应包含九个步骤。

教育家斯金纳曾说:“如果我们将学过的东西忘得一干二净时,最后剩下来的东西就是教育的本质了。”从加涅对于学习的分类来讲,忘掉的应该是属于言语信息的陈述性知识,而剩下的就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的程序性知识了。如何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加涅“九大教学事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可分为三个阶段——导入阶段、展开阶段和巩固阶段。

1 导入阶段:引起学生注意,告知学习目标,激活原有知识

经常听到说:“复习时间紧张,课堂导入太费时间,没有必要。”而常常这些教师都自觉不自觉地在进行课堂导入。对于课堂导入,教师在理解上有些狭隘,其实导入阶段包括了加涅“九大教学事件”中的三个事件:引起学生注意,告知学习目标,激活原有知识。那么,在物理复习课堂上如何设计呢?

[引起学生注意]

师:大家看这个工艺品,漂亮吧,它可是由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紫玉制作而成的。但是,有时候你也会发现它可能是由低端便宜的塑料甚至石蜡做成的,那么我们如何鉴别物质呢?

[告知学习目标、激活原有知识]

师:蜡块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以蜡块为例,我们一起总结归纳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如图2,测量蜡块密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

生:ρ=

师:那么要测密度,关键是什么?

生:测量质量与体积。

师:很好!利用什么工具,怎么去测质量与体积就是本节课突破的重点。

复习课的导入应该接地气,语言得跟学生亲近,运用“高端大气上档次”这样的时尚语能立马让学生注意到你的言行举止。复习课的情景导入不能太过花哨,教师提出情景,引起学生注意后,尽快告知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利用知识树激发他们的原有知识,使教学展开阶段得以顺利进行。

2 展开阶段:呈现学习材料,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

复习课堂的核心不是热锅炒冷饭,不是简单地把学过的知识再次呈现,在教学展开环节,需要设置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提出物理问题与学生发生思维碰撞,突破重难点实现知识内容的升华。

[呈现学习材料]

用PPT展示各种实验材料:天平、弹簧测力计、刻度尺、杠杆(钩码)、溢水杯、量筒、细针、水、酒精。

师:现在我们有这么多实验器材提供给大家,大家来选选,哪些可以用来测量质量?

生1:天平。

生2:弹簧测力计。

[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

师:杠杆可以吗?

生:可以。

师:对!可以利用杠杆原理来测蜡块的重力(如图3),大家想想天平的实质是什么机械呢?

生:等臂杠杆。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测量体积的。

生1:刻度尺。

生2:量筒。

生3:溢水杯。

师:溢水杯里装什么液体?

生:水。

师:水可以吗?我们看看蜡块放入水中会怎样?(动手操作将蜡块放入水中)

生1:浮在水面上,测出的只是部分蜡块的体积啊!怎么办?

生2:用针压下去。

生1:对!这样可以。

师:非常好!换个思路,能不能考虑下换液体?

生4:可以啊!换个能让蜡块沉下去的液体。

生5:什么液体呢?

师:这个液体的密度有什么要求?

生5:必须比蜡块小。

生4:对!根据浮沉条件,ρ液 < ρ物,蜡块就沉下去了。

师: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蜡块沉下去?

生:因为浸没,蜡块的体积才等于排开液体的体积。

师:我们看看图4的实验有什么问题?

生:小烧杯里的液体没办法全部倒入量筒里,体积测量偏小。

师:非常棒!既然这样我们有其他方法求排开液体的体积吗?

生:浮力F浮=ρ液gV排。

这些实验器材的基本测量是学生已经学过的,学生通过一定思考能够集中回答出几个答案,接下来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提出更加深入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学生掌握不牢固,理解不深刻的知识进行碰撞,从而达到提高的效果。

[呈现学习材料]

提供三个实验器材搭配,分三个小组进行学生实验:

1.实验目的:测量蜡块的密度。

2.根据桌子上的器材组合设计方案,组员间分工合作。

3.思考怎样测量质量和体积,用简图描述实验的主要步骤。

4.实验过程中注意分析实验误差以及如何改进实验。

实验1器材:蜡块、弹簧测力计、一杯酒精;

实验2器材:蜡块、杠杆和钩码、一杯酒精;

实验3器材:蜡块、量筒、一杯水、细针。

[提供学习指导、引发学习行为]

如图5,由实验1通过测量蜡块密度的过程,重点引出实验室称重法测浮力,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这个重点实验知识。由实验2回归课本探究空气浮力的内容,根据杠杆平衡和浮力知识来解决实验2这样的情景问题。由实验3与学生讨论各种可行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但目标始终紧紧围绕测量原理ρ=。

复习课上的物理实验不再是以探究新内容为主,主要在于学生能够明白实验原理,懂得操作过程,重视实验细节处理。实验中的问题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及时纠正,提醒学生规范实验,对于实验成功和失败的小组都要进行展示,以便于在学生间产生讨论,引发积极的学习氛围。

复习课上的分组实验,能够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新的问题,利用学生在学案上把实验过程画图展示,可以让小组实验结果得到分享,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积极性。

3 巩固阶段:提供学习反馈,评估学习行为,促进记忆迁移

通过实物投影仪将3大组的实验学案一一展示,教师挑选有代表性的常规实验,创新的实验,失败的实验,图示数据有问题的实验组均可在这个过程展示。这需要大概10~12分钟,这个阶段是思想碰撞最厉害、最积极的。同组学生之间,不同组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都会对上台展示的小组进行“挑刺”,这种形式符合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在这种挑毛病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散出许许多多的知识内容。而教师在这里就起到引导的作用,需要将学生的思考引到本节课的主题测量密度上,特别针对有些非常简单但易错的知识点时,可以当场进行演示实验。比如说溢水杯的水要装满,教师就可以进行演示操作,并且让学生分析,如果没装满,会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提供学习反馈、评估学习行为、促进记忆迁移]

在学生学案上提供重庆市2013年中考的一个实验题,反馈学习,评估学习行为。以重庆2013年物理中考的一个实验题为样本,如图6,让学生进行设计,步步引导,讲明每个器材的用途,根据学生的思考思维作为本节课的反馈,并且设计课下需要进行的针对练习。

以知识树总结本节课,学生先填,教师后通过PPT展示,如图7,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测量固体密度,核心在于利用天平、杠杆、弹簧测力计、量筒、刻度尺和浮力知识来求质量与体积。

本节中考物理复习研讨课利用了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进行设计,即使用精美的图片、亲切的言语和鲜明的情景对比等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告诉学生学习目标,以帮助他们认清教学的重要性和相关性;利用知识树回忆前提性知识,使学生能把它们同目标知识结合起来;以图片例题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刺激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的复杂程度和难易水平,以及学生的智慧水平,提供学习指导;引出所期望的学习的行为;对学生的实验和回答行为进行反馈,强化正确的行为,抑制不正确的行为;评价行为以便评价学习;通过提供中考真题和知识树来增强记忆,促进迁移。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注重物理教学规律,就能以点带面拓宽复习思路,加深复习印象,提升复习效果,培养学生情感,使物理复习课堂更加高效,更具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加涅.傅统先,等,译.学习的条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彭丽,王熠,莫永华.加涅的九大教学事件及其新发展[J].教学与管理,2008(10):18—20.

[3]廖伯琴,等.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M].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2012.

[4]盛群力.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栏目编辑 刘 荣)

猜你喜欢
加涅复习课
加涅“九大教学事件”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
加涅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
初中物理光学部分知识分类教学策略研究课例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
心理语言学卡罗尔信息加工模型及其理论述评
试论高三语文复习教学的策略
谈谈如何上好小学英语复习课
在趣味情境中构建知识体系
追求高效的数学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