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简单机械”教学的思考

2015-11-24 13:51王恩华
物理教学探讨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王恩华

摘 要:根据《课标》对“简单机械”的要求,从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教学目标的制订以及课堂教学的设想这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简单机械;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0-0064-2

在平时的教学和日常的教研中,时常会对“简单机械”的教学产生想法,总感到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不那么吻合。本文就“简单机械”的教学谈谈笔者的一些拙见。

1 《课程标准》的要求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部分对“简单机械”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所作的规定是:“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3.2.4 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鉴于学习内容中有“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的要求,因此还要涉及到“科学探究”部分对相关“探究要素及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这与该教学内容的具体教学设计有关,不再赘述。

2 教学内容的确定

根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不难看出,“简单机械”的教学至少要包含“常见的简单机械”“杠杆的平衡条件”“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和“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四部分内容。这些教学内容中,“杠杆的平衡条件”是重点,并且要经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其次就是“常见的简单机械”;至于“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和“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内容可以穿插在“常见的简单机械”中进行。

但在实际教学中,“简单机械”的教学一般只涉及到“杠杆”和“滑轮”的教学,这样就很难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道简单机械”的要求。以至于学生学完相关内容后,除了会做几道杠杆、滑轮的题目外,连像“人们为什么要使用简单机械?”“使用简单机械有哪些好处?”“常见的简单机械有哪些?”等这些最基本的问题都不能解答,更难谈三维课程目标的落实了。

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的能力不足有关,也受到教师灵活“用教材教”这部分内容的水平所限,还与广大教师整合教学内容的能力缺失有关。

3 教学目标的制订

依据《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简单机械”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所作的规定,我们认为通过“简单机械”的教学应该达到的教学目标有:

(1)结合对简单机械的使用,说出人们使用简单机械的原因;描述出简单机械的使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激发对祖国古代文明的自豪感。

(2)说出常见的几种简单机械的种类和名称。会按简单机械的种类对常用工具进行分类。

(3)通过观察与实验,说出杠杆的基本特征,并在杠杆上确认出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估;能写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会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杠杆问题。

其中,第4个教学目标中对探究能力的目标要求,还可依具体教学设计而有所调整。

4 课堂教学的设想

按照前面所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们认为“简单机械”的教学可以安排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为“常见的简单机械”,以“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几种常见的简单机械”,“杠杆”和“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为主要内容;第2课时为“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以“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全过程贯穿整个课堂。

在第1课时“常见的简单机械”的教学中,可以从远古时期人们不断地发明和制造各种工具来帮助自己完成难以完成的任务,从而提高劳动效率,让学生了解人类使用机械是必然选择、也是生产力不断进步的标志。教师可以从很早就使用的撬棒、筷子、斜面、石斧到现代仍在使用的酒起子、钓鱼竿、盘山公路、斧子等,来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简单机械及其分类。作为简单机械的代表,可以重点介绍“杠杆”的构造和作用,为下一课时“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各种简单机械的组合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机械的作用,再从各种现代大型机器中仍能找到的简单机械的影子中,让学生加深“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的认识。

在第2课时“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教学中,建议将探究过程分三大步进行,通过降低探究难度以解决因物理量较多造成的“假探究”现象。

第一步,从情境创设开始,引导问题的提出: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再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究,得出“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是一个定值”的结论。第二步,猜想“这个定值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实验证明“这个定值也等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后,最后进行第三步,推广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等于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

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尽管教科书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资源,老师们还是要特别重视《课程标准》对教学的指导作用,毕竟《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才是物理教学的依据。就算老师们能够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同样的《课程标准》文本每个人读起来也会存在着不同的理解,而教学中真正做起来就更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本文仅就平时的教学、教研所见,对“简单机械”的教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还望广大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张利民.《杠杆》学案[J].物理教学探讨,2009,27(12):33—34.

[3]滕玉英.理:物理教学必要的追求——从《杠杆》一课说开去[J].物理教学探讨,2009,27(11):65—37.

(栏目编辑 邓 磊)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