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三学四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初探

2015-11-24 13:54张齐峰
物理教学探讨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初探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张齐峰

摘 要:为了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有效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提出了“三学四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它能把三种学习方式和四种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物理;三学四式;教学模式;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5)10-0072-3

1 问题提出

学生在关于“你喜欢什么样的课堂调查”中写道:“课堂上最大的快乐是交往,最有趣的是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最迫切的要求是自主”和“课堂有赏心悦目的山水风景,有回味无穷的生活故事,有荡气回肠的英雄人物,有刻骨铭心的平凡生命……领略汲取知识后也能明白许多道理”。这说明学生课堂上渴求交往、学习、自主和精彩。新课程基本理念强调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促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呢?为此,特开展“三学四式”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

2 问题解决

“三学四式”高效课堂模式是基于“学习金字塔”和“建构主义”理论产生的,把三种学习方法(学生自学、教师导学和同学互学)与四种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和参与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教和学的方式多样化。希望达到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实现高效自学、高效讲解、高效讨论和高效训练的效果。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如图1、2、3。

(1)教学流程(图1)

3 以“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为例展开研究

3.1 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比较重要的规律,人类生活、生产中的许多问题和许多现象都可由它解决和解释。而用能量守恒或能量转化的观点思考问题和处理物体的运动,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需要特别注意引导,让学生逐步形成习惯。

3.2 学习目标

知道机械能的各种形式,会分析动能和势能(包括弹性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知道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会合理选择参考面;会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积极合作的态度、敢于提出问题的胆识和准确的表达能力,体会科学思维和方法的作用。

3.3 教学过程

提前一天,让学生在学案引导下,利用自习时间,阅读教材和资料,进行自学,完成学案里相应的问题。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观看视频:打桩机的重锤自由下落和公园里“过山车”翻滚的镜头。

教师:试分析重锤自由下落和“过山车”在下落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情况。

学生:自由下落时,重锤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沿光滑斜面下降时,“过山车”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沿光滑斜面上升时,“过山车”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教师:重锤自由下落时,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落地后动能也越大。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是否存在某种定量的关系呢?其又遵循什么规律呢?

【设计意图】从生产、生活实际走向物理,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熟悉的生活情形,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生活和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2)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

教师: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是否存在某种定量关系呢?

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认真倾听学生的猜想。

教师:现在用实验来检验我们猜想的结果。如图4,用刻度尺测量小钢球的初始位置、测光电门1和光电门2到参考面的高度h0、h1和h2。将光电门装置设置为测速模式,请同学们开始动手做实验。将数据记录在表1中,并在图5中绘出机械能E(动能EK、势能EP)与高度h的图像。其中表1中设有计算公式格式,只要输入高度和速度数值,表格能自动生成动能和机械能的大小。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图像,再展示交流,并得出结论。

由表1和图5可知,在自由落体过程中,____和 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______保持不变。即,机械能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记录数据、描绘图像和得出结论,主动构建知识,理解参考面的重要性。由三位置的机械能相等向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过渡,由实验表象向普适原理逐步过渡。

(3)学生主动参与,理论探究

教师:我们能否利用所学的知识,从理论上证明实验结论呢?

学生:可以。

教师:小组讨论,构建模型,并证明实验结论,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如图6中,小球B→C过程,

由功的公式W=FS知:

WG=mg(h1-h2) (1)

由动能定理知: W合=mv-mv (2)

又由自由落体过程中,WG=W合 (3)

故mgh1+mv=mgh2+mv。

教师:由于A、B两点是任意选取的,即自由下落过程中任意两点的机械能均相等,把这种情形叫做机械能守恒。我们能否从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明白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呢?

学生:(1)(2)式适用任何条件,所以(3)式是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设计意图】在实验验证、数据表格和图像描绘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己想“点子”进行理论推导,多种措施相结合,突出对守恒含义的理解,为今后学习其他守恒定律(如,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理论推导中,分析等式成立的条件,加深对守恒条件的理解。

(4)归纳总结,灵活应用

教师: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W合=WG,即只有重力做功,或除了重力以外,其他力做功的代数和等于零。请阅读教材,完成学案相应空格部分。

学生: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 ;表达式: ;条件: 。

例题分析

例题1 有些列车或地铁的站台都设计有一个小的坡度(图7)。这是为什么?

例题2 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运动(图8),当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卫星的速度越来越小,反之则越来越大。你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这一现象吗?

【设计意图】既消化、理解和反馈新知识,又主动将理论知识带到生活中去。

3.4 教学反思

(1)“三学四式”中学生自主时间增多了,克服了“一言堂”和“满堂灌”。学生的能力增强了,能主动发表独自见解,与他人分享成果。

(2)依据“发现学习”的教学思想,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入手,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在阶梯中领悟,在渐进中进步。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激发学生关注生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3)不同的学生对信息的不同表征形式有着不同的反应。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既定的物理问题可以用语言、图表、代数或几何等方式表达出来,一个结论可以用实验或理论来证明,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征形式。反过来,如果一个学生能够以多种形式来表达同一问题,就表示他们已经对此问题有了非常透彻的理解。

4 总 结

在“三学”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先自学,遇到疑难问题再互学;在“四式”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中“心动”,讨论中“领悟”,探究中“行动”和参与中“构建”。总之,“三学四式”教学模式能很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能力,培养习惯。

参考文献:

[1]物理教材编写组.物理教师教学用书 物理(必修2)[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2.

[2]柏杨.K-W-L策略引领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J].物理教学探讨,2015,33(2):9—12.

[3]胡晓雄,徐志燕.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对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思考[J].物理教学探讨,2015,(2):22—24,27.

(栏目编辑 邓 磊)

猜你喜欢
初探高中物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