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二公民》窥扭曲的现代人性

2015-11-25 09:36邓迎春
电影评介 2015年8期
关键词:人性公民心理

邓迎春

电影《十二公民》在国际上获得很多奖项,被称为“中国社会的解剖刀”,是第九届罗马国际电影节唯一入选主竞赛单元的华语影片,导演徐昂同时获得最佳新导演奖的提名。在中国电影市场被商业片不断冲击的情况下,电影的灵魂已离观众渐行渐远,而《十二公民》以深厚的人文内涵,探讨了中国人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和自己时间被压榨后的心态扭曲。弑父这一已经被电影和文学表现过无数次的题材,在《十二公民》中有了更深刻的体现,传统文化在普通老百姓身上留下的伤痕,让人深思。

一、人性本善——反抗绝望

电影《十二公民》海报

人人生而平等,现代西方社会陪审团制度已经很成熟,而在中国陪审团制度还很遥远,在影片中假设的陪审团制度,混合了12个公民身上不同的态度,除了那位检察官,剩下的人对于生命的漠视和法律的戏弄,让人又可恨又可怜,在那个小小的教室发生的一幕是缩小的整个中国。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瑰宝,但更多的儒家文化圆润之道和官本位的文化体系,让法律的精确严谨无所适从,就如人到了某一地方水土不服。

这部影片同时揉进了中国传统文化所宣扬的人之初性本善,11个认为富二代有罪的公民不是因为本质不分是非、混淆视听,甚至影片中未出现的两位证人,虽然都说了谎,但也是合情,每个人都是受害者,每个人都需要找出自己被害的凶手,在心理上他们都是被无形中的一些东西所戕害,但荒诞的生活总是让人们来不及思考就已经告别,出租车司机因为在儿子成长的过程中教育儿子而被叛逆的儿子第一次反抗,儿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离家出走6 年,所以他认定富二代就是杀人犯。另一位自己曾经蹲过大狱的人,从自己被误判8年的亲身经历出发,揭示了现代中国法律执法过程的草率和对生命的轻视。小卖部的大爷因为自己的小摊两天没开张而想早点回去做生意,投了有罪,房地产商因为人证物证俱全投了有罪。所以,人性的根底是善良的,而生活让每个人异化了。反抗绝望而无果,认清本质后的无助,让人性之善也无处安放。

二、由善转恶——反抗无果

当层层剥开的证据摆放在人们面前时,根深蒂固的抱团思想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被逐渐揭开,人证物证被证明有漏洞时,最先改变主意的人又成了众矢之的,顺民思想给了我们最基本的生命保证。

另一层面,面对一个孩子的生命时,因为要牺牲的自己的时间而产生心理裂变,牺牲自己的两小时而定夺他人的生死,导演用戏中戏的方式,阐释意外意。影片中为了示范刀的用法,出租司机拿着刀示范富二代怎样用刀杀父而假设捅向检察官时,如果说手里的刀尖止于胸前,那么心里的那把仇恨之刀已将检察官置于死地。通过示范杀人和被杀,两者的面部表情、刺杀者的杀机、被刺者的恐惧溢于言表,此时影片将观众的神经集中到最高点。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人的灵魂像无根的稻草,找不到正确的发泄出口,人的肉体被挖空后填进了很多自己的不得志,迷茫中为了自己衣食住行而轻视他人的生命,缺失的是文化还是良知或者他们的无所谓是一种后现代主义式的反抗。

三、坦然心结——互相治愈

在影片中,给观众呈现了“个体”在“群体”这个大环境下的孤独、绝望和跨越年龄跨越国别的人性之复杂,以极简的形式给人极深的印象,整个影片注入了浓浓的社会思考,每个人最初的“面具”背后,人心不设防给每个人道出自己苦闷的机会,最后在所有人真诚的交流后,心与心之间的距离拉近,他们治愈了他人同时也自治了。

深刻的社会思考和广泛的人文关怀是影片的灵魂,经过文革极度屈辱人生的老人,道出了做了伪证的跛脚老人内心的秘密,想让别人关注,第一次上电视,于是老人说他亲耳听到富二代杀了自己的父亲,这种诚惶诚恐的背后,是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度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的缺失。同样的理由,年轻女人也说了谎,在电视网络采访时,她还化了妆,充分表现了社会边缘人精神的扭曲和病态的表现欲,没有人想害死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可就是这两个边缘人,做了伪证,生存状态让他们不自觉地想“借刀杀人”。

自学考政法大学,但两年仍落榜的年轻男保安和在学校开小卖部的老头,在同样的环境下艰难生存,却针锋相对,老头给订餐的同学送两桶滚烫的方便面时,年轻的保安尽职尽责地追赶老头,也像影片第一次举手投票后,出租车司机所言,中国人就是不抱团,喜欢窝里斗,但反过来,抱团后就是是非判断都随大众,或者有自己的判断却没有倾听,让观众产生了怜悯,这些小人物的苦乐人生不仅没有因为错误的是非观而可恨,反而因为刻在他们身上伤痕而引人怜悯。

房地产商作为所谓“资产阶级”的代表,在这12个人中有一副很成功的面孔,在他身上一方面是社会负面的缩影,而他自己标榜的爱情也是影片滑稽的地方,另一方面他是被物化和仇富心理的试金石,假设这个杀父之人不是富二代,可能声讨的声音就没有那么一致。出租车司机一直对他有一种依附心理,当最终他也投无罪时,出租车司机趋炎附势的心态暴露无遗,当听到别人说他是资产阶级时,甚至大打出手,由此可以窥测出人们对于财富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极力想富,但在没富有之前又是很典型的阿Q精神,这种传统伦理观念与现代文明观念的强烈碰撞产生的极大心理隔阂和冲突,是现代国人真实的心理状态。

影片的结尾,雨过天晴,保安扶起了老头倒地的电动车,地产商看到了等他的干女儿,每个人仿佛新生儿般,轻松极了,人心的互相治愈和人性的回归,给影片一个完美的结局。

结语

不管是向善还是向恶,影片中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种人性的无从责备和对中国国民性的深刻思考,假如不是这个简单的认证罪犯过程,也许这个富二代就被判为死刑,不管是专家学者还是普通民众,都认为有罪,病态的社会和扭曲的心态让这场投票丑态毕现,影片剖析的中国社会种种弊端值得每个国人深思,此片也将为中国电影史所记住。

猜你喜欢
人性公民心理
论公民美育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逼近人性
心理感受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