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维荣的妻子》和原著对比探讨

2015-11-25 09:38
电影评介 2015年12期
关键词:大谷太宰原著

秦 婕

太宰治是日本现代著名的文学家,39岁时与情人殉情自杀身亡的他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除了颓废消极的文风,其浪荡自毁的人生也倍受争议。今年是太宰治诞辰一百周年,其文学魅力再度成为广受关注的热点,《斜阳》《潘多拉的盒子》《人间失格》等一系列太宰小说接踵被搬上银幕,《维荣的妻子》正是这股风潮中的焦点之作。维荣即中世纪末法国诗人弗朗索瓦·维荣,他虽拥有不凡的学识和才华却生性不羁,一生历经逃亡、监禁和流浪。维荣这个名字由此成了放浪之人的象征。短篇《维荣的妻子》创作于战后、太宰37岁那年,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对形成鲜明对比的夫妇,丈夫大谷算得上是彻头彻尾的日本维荣,而贤惠美丽充满包容力的妻子佐知则拥有传统日本女性的诸多优点。作品虽不乏颓唐之气,却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幽默的表现手法见长,出色地描绘了男女之爱的种种形态,堪称太宰治的代表之作。此外,男主人公大谷无论性格还是生活态度都与太宰本人极为相似,可以视为太宰的人生缩影。影片在2009年上映,运用独特的电影手法体现了原著完全不同的艺术特征,电影中的故事更加的复杂、极端,并结合优秀的视听效果极大的触动了电影观众,带来了完全不同的艺术审美感受。[1]

一、电影与原著的差别

电影《维荣的妻子》海报

在电影中叙事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谷抢劫钱财,而佐知带着孩子打工还债;第二阶段是佐知逐渐有了名气,大谷自杀未遂;第三个阶段是佐知解救了大谷,意想不到的结局。电影第一个镜头就给了一个类似于默片的开头介绍:“昭和二十一年十二月”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大背景,那个时候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日本国内工业和经济百废待兴,影片中用独特的影视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对性格迥异的夫妻形象,丈夫的堕落和妻子的隐忍坚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乍一看,影片似乎描述了日本特有的男女关系,内容尽管非常普遍,但是导演却拍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故事。太宰治的弟子曾经这样表达对原著的认识,每当读到原著的时候,内心总能平静下来,获得继续活下去的勇气。影片也使用了一个有着明显隐喻的副标题《樱之桃和蒲公英》,显然两者分别隐喻了大谷和佐知,樱桃花和果实尽管鲜艳但是其寿命却不长,而蒲公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维荣的妻子佐知。[2]另外影片的故事情节更加的复杂,电影中描写了妻子从不受重视到逐渐受到大谷注意的过程,而且对这个情节做了更加丰富的补充,在电影中佐知逐渐在打工的过程中积累了名气,变得越来越有活力,而且受到了大谷青年书迷以及佐知曾经的男朋友律师的追求,这个时候颓废的大谷表现出了嫉妒和不平衡,面对妻子受人关注,大谷对待妻子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而电影中也用了大量的篇幅来突出这一部分的情感表现。在这个阶段演员用自己的表演极大地表现出了大谷糟糕透顶的形象,而突出了妻子善良、宽容的性格,电影也延续了日本电影那种情感细腻的叙事风格。面对丈夫的堕落,妻子却仍旧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度的忍受和堕落、厚颜无耻的丈夫,他可以忍受丈夫在孩子生病的时候拿不出一分钱,可以人后丈夫在外面和女人乱搞当白脸,甚至当知道了丈夫和自己的情人自杀未遂被警察局抓走付不起诉讼费的时候遭到律师的无理要求。可以明显地看出影片中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但同时也展示了佐知年轻的时候为曾经心爱的男朋友偷窃一条漂亮的围巾被抓的情节,而这个时候男朋友不见了踪影,是大谷救下了佐知,这也是他们的爱情埋下的伏笔,而且还描写了在大街上和美国大兵亲密的站街女的形象。种种描写都是小说中不存在的,电影最后还描写了男女主角在经历了情感纠葛回归自然和平淡的象征性镜头,用一种法式幽默作为了影片的结局,其情感的表达也和小说有着明显的差异,最后那一层淡淡的生活涟漪也激起了观众的无限想象,尽管最后他们仍然要为艰难的生活奋斗,尽管佐知仍然表现出了坚强的一面说“只要能够活下去就行”,但实际上大谷的精神已经发生了严重的错乱,严重的抑郁症和作家悲观的性格、人物结局和命运是相通的,在当时的社会作家没有任何社会保障,不得不说是相当遗憾的。[3]

二、影视语言和小说语言的差异

电影通过独特的影视语言实现了对原著的成功改编。不仅完美地创造了符合电影美学的艺术审美特征,还在主题表达上超越了原著,但同时也显示了影视作品的局限性,也就是为了电影通俗化和商业化的模式,迎合了电影观众超现实主义的审美趣味和心理,体现出一种综合性的审美特征。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影片在原著的基础上还加入了太宰治其他小说中的元素,例如《回忆》《灯笼》《樱桃》等,电影编剧和导演运用了特殊的方式将这些元素进行了综合的改造,由于文学风格上的统一性,所以很好地融合进了电影中,形成电影独特的语言风格,即电影与其他艺术风格结合的时空艺术、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对抽象的文字艺术进行了立体化的创作,将文学形象和角色立体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极大地扩张了故事的感染力,也表现出了一个优秀的改编电影应有的特点。但是,影视改编并不是完全脱离原著的改编,是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完成的小范围内的创作,就本片对小说的改编来说,尽管在情节、人物以及环境方面都有了一定改编,但是影片情节和小说在表现性方面是一致的,也就是叙事结构中的叙述因素、隐喻因素和原著也是保持一致的,例如大谷和情妇自杀未遂这样的情节表现,这些情节和小说本身是一致的,但是表现的重点却有着一定的差异。而且影片在背景的刻画中融合了更多的主观思考,影片颠覆了原有的单纯的爱情故事和简单的人物关系,反而加入更多的社会描写,体现着普通的日本人在战后社会中的生活困境,那个时候的日本不仅仅遭受到了战后失败的挫败感,更致命的是民众突然丧失了生活下去的动力,战时人们的团结为了自己的祖国,战后突然没有了为之奋斗的方向,表现出一种精神世界的空虚和迷茫。[4]这个时候影片结合了太宰治其他的作品的主题,描写了在那样一个大社会背景下几个普通人的生活,几个重要任务的形象也个那个时代特点紧密结合,展示着那个时代的环境、特征。影视语言的这种构造出来的真实感是小说语言所不具备的,真实可信的视听体验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普通民众的精神特点,让故事的发生更加真实可信。而电影为了保持叙事风格也进行了大量的改编,例如当佐知解救出丈夫大谷准备迎接新生活的情节,小说中是不存在的。另外电影在造型和人物刻画上也体现着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演员靠着自己精湛的表演也让角色更加的丰满,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孩子般的放荡不羁、狭隘偏激的形象,这也是小说语言所不具备的特点;大谷在黑夜中抢了钱逃跑的蒙太奇表现手法也是视觉运动性的效果,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5]松隆子扮演的佐知无论是穿着还是说话方式、动作都给人一种质朴善良的感觉;广末凉子扮演的阿丘则给人一种不满现实的充满梦想的文艺青年形象;提真一扮演的律师也充分体现了一个为了利益不顾一切的市侩形象。观众透过演员精湛的表演对故事中的社会、人物和行为进行分析,这与影视语言中线性的描写产生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在原著中,佐知哭了两次,一次是她向前来讨债的夫妻道歉的时候哭了;另一次是在电车上看到自己丈夫发表的文章时哭了,他为丈夫双面的性格和矛盾的身份哭泣。尽管如此,最后电影还是保持了和小说同构的结局,结尾的时候佐知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我们只要活着就行了”,但影视构图和文学留白产生的效果也是完全不同的,电影通过大量的镜头已经形成了强烈的影像风格,这种开放式结局在情感上显然要比原著更加具有感染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小说有一部分被电影舍弃的情节:大谷为了欺骗阿丘姐的钱财,欺骗她说自己是一个男爵的次子,而且有着比著名文人还要有名的名气,其实这也有着太宰治有着很相似的特点,电影之所以舍弃此类情节是要突出电影叙事结构的完整性,保持几个重要角色的独立性。无论是情节设置还是人物刻画、情感表达,电影和原著有着明显的差异,毕竟电影是用镜头语言来讲故事或者表达情感的,而小说则主要是依靠读者对文字的想象完成信息表达的,小说更加注重思想的开放和自由,而电影则是靠着图像去思考的,两者的艺术语言同样也有着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借助于传统意义上的抽象思维去表达捉摸不定的情感,都不止步于固定的思维和情感表达。[6]

电影《维荣的妻子》剧照

结语

总的来说,电影对原著小说进行了大量的改编和再创作,整体来说改编还是相当成功的,尤其是在视、听、画面以及人物形象的表达方面,更加符合影视语言的美学特征,在照顾到大众文化消费的前提下,保持了基本的艺术质量,可以说在艺术表达上比小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但同时也有着其缺陷的一面,例如影片中性爱镜头的描写,没有很好地展现出小说情节的不确定性。

[1]张春丽.太宰治后期作品中女主人公所表现出的坚强面——以《维荣的妻子》为中心[J].时代漫游,2014(4):120-121.

[2]陶箭.电影《维荣的妻子》与原著比较研究[J].电影文学,2015(2):69-71.

[3]刘华.九十年代以来当代文学改编电影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4]郭辉.芥川龙之介小说及其电影改编的对比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4.

[5]薛丹凤.从小说到电影剧本[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6]章颜.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大谷太宰原著
读原著学英语(三)
日子
漂流瓶
日子
日子
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