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2015-11-26 02:01李天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脑缺血螺旋缺血性

李天生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36)

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

李天生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人民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36)

目的:分析和探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02/2013-02收治的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检查,分析和总结临床诊断情况.结果:灌注区病变MTT、CBV、CBF与健侧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A检查发现颈内动脉狭窄15处,颅内动脉狭窄29处,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5例.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时,采用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检查,准确地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帮助临床医师更加客观地判断头颈动脉系统闭塞、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缺血性脑卒中;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血管成像

0 引言

缺血性脑卒中是椎动脉和颈动脉等大脑主要供血动脉出现闭塞、狭窄等,引起脑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脑组织坏死,包括四种类型的脑缺血,即进展性卒中(SIE)、完全性卒中(CS)、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等[1],往往不同类型脑缺血,其临床症状也存在差异.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神经系统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渐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对人类生命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临床认为对6 h内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预后,降低致残率与死亡率.随着螺旋CT技术的发展,CT灌注成像(CT-PI)和CT血管成像(CTA)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诊断中,已证实其诊断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2012-02/2013-02收治的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析了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的诊断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02/2013-02收治的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45~80(平均55.4±9.3)岁.经手术病理证实,全部患者均符合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持续性、一过性或反复脑缺血发作,其中10例口舌偏斜,11例语言障碍,13例单侧肢体无力,9例反应迟钝,3例单侧轻度偏瘫.全部患者均在发病1~24 h内采用16排螺旋CT检查,在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下进行CT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检查.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接受16排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检查,仪器为SMENSE16排探测器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为:层厚与层距均为0.6 mm,电压为130 kV,电流为25 mA.行颅内常规CT平扫,排除脑出血后行进一步检查.①CTPT检查,于经静脉留置针处,将40 mL非离子型对比剂通过高压注射器团注,行兴趣层面同步动态CT轴扫描,层厚9.6 mm,电流与电压分别为270 mAs、80 kV,扫描时间为40 s,采集1.2 mm×16 mm图像80幅.②CTA检查.CTPI扫描后,选定自主动脉弓上缘至颅顶成像扫描,电压及电流分别为120 kV、280 mAs,层距1 mm,重建间隔0.6~0.8 s,矩阵为512为隔定自.将40 mL造影剂与生理盐水溶合后,通过双筒高压注射器进行团注,对造影剂增强高峰时间进行捕捉[3].

1.3 图像处理 由三位具有丰富经验的影像科医生进行阅片,详细记录全部患者病变与健侧区域TTP、CBV、MTT、CBF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值.

1.4 统计学处理 将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录入Excel,在计算机上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经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PI参数比较 行CTPI和CTA检查未发现异常,2例CTPI运动伪影较重,其余41例患者灌注图发现46例灌注异常区,分别测得MTT、CBV、CBF、TTP值.灌注区MTT、CBV、CBF与对侧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CTA检查 CTA检查发现颈内动脉狭窄15处,中度和重度狭窄及闭塞分别5、10处;颅内动脉狭窄29处,中度及重度狭窄和闭塞10处和19处;颈内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5例.

表1 CT灌注参数比较分析 (n=46,±s)

aP<0.05 vs健侧.

组别 CBV(mL/100 mL)MTT(s)CBF[mL/(min·mL)]TTP(min)健侧 30.9±9.0 1.0±0.5 39.8±12.3 1.5±1.5患侧 22.8±12.6a1.2±0.7a32.8±17.0a1.8±1.7

R743.3

A

2095-6894(2015)06-034-02

2015-05-05;接受日期:2015-05-14

李天生.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CT诊断.Tel:0457-3437430 E-mail:wsdbdmm@163.com

猜你喜欢
脑缺血螺旋缺血性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长爪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表达变化的研究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