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

2015-11-26 02:01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本院方案糖尿病

张 靖

(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福建宁德352100)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2例

张 靖

(福建省宁德市中医院,福建宁德352100)

目的:探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2-01/2014-03收治的4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观察组,该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另随机选取本院同期收治单纯接受西医治疗方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疗效作评估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9%(39/42),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存在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顺利完成疗程.结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联合中医治疗方案不但可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高,不会影响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

0 引言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发病于糖尿病群体的一种慢性合并症,患者症状包括肢体麻木、膝与跟腱反射衰退和关节疼痛等.目前该病在国内外的患病率为5%~50%,因其症型复杂多样,医学界尚无根治本病的特效药.以往DPN患者的治疗方案主要为饮食控制、弥可保等,但疗效难以令人满意,反复治疗不但增加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且降低了治疗依从性.随着对DPN研究不断深入,中医对该病治疗也有了可喜的发展,本院近年来对DPN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2-01/2014-03收治的4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观察组,该组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另随机选取本院同期收治单纯接受西医治疗方案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40例,为对照组.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39~69(平均52.3±2.1)岁;病程5~10年.患者均表示自愿充当本研究的受试对象,无合并心脑重症、精神异常及对研究药物过敏者.两组患者如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方案[1],对患者进行糖尿病健康宣教,调整患者饮食结构并对饮食进行严格控制,应用胰岛素或其它口服类降糖药物对血糖进行控制,给予剂量为500 μg弥可保,给药方式为静脉滴注,1次/d.应用凯时注射液,将其剂量10 μg溶入20 mL NS中,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药,1次/d.

1.2.2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2],药方组成如下:地龙10 g,黄芪50 g,当归、赤芍、牛膝、红花及丹参等药材各15 g,茯苓、桂枝与生地黄等各20 g.水煎服,1剂/d,分早晚服用.

1.3 疗效标准 以下内容为本研究疗效判断标准依据[3]: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甚至消失,经检测显示MCV为正常或者提高5 m/s,判定为显效;治疗后患者相关临床症状有改善,MCV提高但不超过5 m/s,判定为有效;患者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恶化的,判定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使用SPSS12.0对纳入研究对象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s形式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使用t检验,两组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完成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疗效作评估比较,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9%(39/42),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安全性 两组患者均未发现存在严重药物不良反应,顺利完成疗程.

3 讨论

糖尿病是当前常见慢性终身性疾病,糖尿病会导致患者发生各种严重并发症,并对其生命安全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其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占据糖尿病患者比例达到28%,与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称为糖尿病三大并发症[4].糖尿病周围神精病变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诱发,当前认为引发出现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因素有血细胞异常、血管硬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外周神经病变则是由微循环障碍而诱发[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中医“痹症”范畴,认为该病发生主要因为血瘀气滞、气血失衡、脉络痹滞.本研究所使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具有祛痹止痛、养血通络的作用,其中黄芪可补气活血,桂枝具有通阳益气的作用,红花与地龙均有镇痛通络和活血化瘀的效果,当归、赤芍则可生血益气,生地黄可滋阴补肾[6].

本研究中接受常规治疗联合中医治疗方案的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药物引发不良反应事件,该结果提示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收到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不会影响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普及与推广.

李太嶂膂力过人,身体强健,虽说不如张万邦粗壮,力量上却不逊色,双肩被锁后并不慌张,双手上移,反拿对手上臂。他没练过龙爪手、虎爪功、鹰爪功,这样做显然伤害不了对手。此招巧妙之处在于,双方一味较量臂力,指爪上的力道大为减弱。不仅如此,李太嶂力贯双臂后,筋腱肌肉鼓胀起来,肩膀变圆增厚,这样一来,虽说秦铁崖已拿住他双肩,却无法伤其筋骨。这种技巧,跟张万邦防守秦铁崖的方法异曲同工。

[1]张 亮,石坚如.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00例临床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1,7(8):80-81.

[2]Jurado J,Ybarra J,Pou JM.Isolated use of vibration perception thresholds and semmes-weinstein monofilament in diagnosing diabetic polyneuropathy:“the North Catalonia diabetes study”[J].Nurs Clin North Am,2007,42(1):59-66.

[3]郭丽珍.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作用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90-91.

[4]曾小红,王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4,30(4):294-295.

[5]朱 岚,金剑虹,魏 燕,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2):282-283.

[6]张涛静,龚燕冰,周 晖,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诊治[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8):2433-2436.

3 讨论

3.1 CTPI+CTA扫描特点 CTPI+CTA扫描具有简单、经济、快速、准确、安全等特点,通常在10 min内能完成全部检查,获得普通CT扫描、脑血流灌注成像、脑血管情况等图像,尤其适应于急诊患者.CT-PI能显示与神经系统损害相对应的脑组织局部灌注缺损区,CTA能显示对应动脉血管狭窄、闭塞程度[4],联合使用能科学客观地评估脑血管病变血流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中,采用CTPI+CTA检查,有利于明确患者发病部位、性质、血管状况等,对治疗方案的选择、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节约宝贵的治疗时间,从而降低致残率与致死率.

3.2 CTPI+CTA扫描存在的缺陷 CTP检查存在人为因素,阅片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临床与临床医师共同进行,避免结果判断的误差;CTPI检查面积直径约10 mm左右,检查敏感度不高.本研究有3例患者临床表现为一过性昏迷,CTPI检查未见异常,考虑TIA发作,对症治疗后未见缓解.入院2 d复查CT见囊后肢梗死灶,增大误诊和漏诊风险.CTA干扰图像失真,后处理时间长,过程繁琐,图像处理方式缺少统一标准,同时无法连续观察脑循环过程,对颈动脉小分支阻塞可能导致漏诊.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CTPI+CTA扫描模式将不断创新和改进,从而更加准确地反映脑组织血流动力学变化,进一步明确头颈动脉系统闭塞及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徐 伟,杨立民,汪长胜,等.螺旋CT一站式检查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2):1614-1615,1637.

[2]张记伟.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6):49.

[3]李皖生,徐小辉,陈华彬.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缺血性卒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3):526-527.

[4]张丽丽,李 华,杨春燕.缺血性脑卒中早期临床与CT灌注对比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5):339-341.

R587.2

A

2095-6894(2015)06-035-02

2015-04-29;接受日期:2015-05-09

张 靖.本科,住院医师.研究方向:内分泌.Tel:0593-2093011 E-mail:ioyjordon@qq.com

猜你喜欢
本院方案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烂脸了急救方案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本院急救设备应急库房的建设与临床调配评估的探讨
PDCA循环在降低本院住院药房药品调剂差错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在学校招生工作中的应用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稳中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