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2015-11-26 02:01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丁苯注射液神经功能

王 丽

(吉林省安图县人民医院,吉林安图133600)

丁苯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王 丽

(吉林省安图县人民医院,吉林安图133600)

目的:探究和分析丁苯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1/2015-01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增加丁苯肽注射液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效果理想,值得普及.

丁苯肽注射液;急性脑梗死;疗效

0 引言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病情发展较急,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加之目前老龄化的影响,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也不断上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对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旨在总结丁苯肽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01/2015-01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36~82(平均57.2)岁.患者经CT检查、MRI检查均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均不存在脑出血.按照患者入院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在一般资料比较上,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药物包括疏血通注射液,剂量为20 mg,并与500 mL的生理盐水混合,静注治疗.取拜阿司匹林,剂量为0.1 g,睡前服用,1次/d.取阿托伐他汀钙片,剂量为20 mg,睡前服用,1次/d.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丁苯肽注射液治疗,剂量为100 mL,静注治疗,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4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评估标准如下:①治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消失,恢复正常生活.②显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基本消失,肢体肌力显著增强,幅度为2级以上.③有效: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以及疾病体征有所改善,肢体肌力有所增强,幅度在1级以上.④无效:患者治疗后,病情无明显变化.

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同时采用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涉及数据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表示格式为率(%),组间数据比较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应用T检验,P<0.05则表示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40)

2.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有所下降,实验组分值比对照组低,差异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因脑动脉受阻,导致脑组织局部缺氧缺血,引起局灶型神经功能缺损.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发展较快,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以及致死率.目前随着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也使得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不断上升.

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目前并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传统的治疗药物主要为脑循环改善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对符合溶栓时间窗的患者还给予溶栓治疗.然而因药物治疗对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的影响,且溶栓治疗存在一定的限制性,因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

丁苯肽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药物,经实验研究显示[2],其能够对脑组织缺血位置的微循环进行重构,缩小梗死面积.同时,丁苯肽对血小板凝聚具有抑制作用,能够有效改善脑梗死后的记忆障碍,对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脑卒中还具有防治效果.同时,虽然丁苯肽能够对梗死组织的血流动力学进行改变,但对血流动力学引起的病理学变化也能够进行干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院对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分组,结果显示,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王浩[3]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丁苯肽注射液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普及.

[1]张月明,腾国志,鲁 东.应用丁苯肽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176-177.

[2]Chong ZZ,Feng YP.Effects of Dl-3-n-bu-tylphthalide on arachidonic acid release and phospholipasea A2mRNA expression in cerebral cor-tex after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in rats[J].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2000,35(8):561-565.

[3]王 浩.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4,34(5):8-9.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生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经心脏疾病基础研究的不断深入,表明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激活引起的心肌重构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其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会导致心脏肾上腺素受体脱敏,导致心肌细胞受损[1].

螺内酯作为一种利尿剂,药物结构与醛固酮相似,属于醛固酮竞争性抑制剂,其能够在受体水平对醛固酮进行拮抗,对醛固酮效应具有抑制作用,从而缓解醛固酮引起的负面作用,对心血管重构具有改善效果,能够缓解病情的继续发展.

缬沙坦则是一种血管紧张素,其具有高效性以及选择性,能够与受体结合,并抑制醛固酮分泌,从而减少血浆中肾上腺素含量.缬沙坦能够抑制心肌重构,同时对水钠潴留具有改善效果,继而减少了外周血管的阻力,降低血压,改善病情.

本研究显示,在总有效率比较上,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明显,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功能指标改善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提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谢进等[2]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采用西药螺内酯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治疗,效果理想且安全性高,值得普及.

【参考文献】

[1]马 丽.缬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4):162,165.

[2]谢 进,李 欣,胡 钢,等.卡维地洛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7):1352-1353.

R743.33

A

2095-6894(2015)06-057-02

2015-04-26;接受日期:2015-05-04

王 丽.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急性脑梗死.Tel:0433-5839871 E-mail:57699575@qq.com

猜你喜欢
丁苯注射液神经功能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