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氟醚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2015-11-26 02:01吴锦华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麻醉科河北秦皇岛066500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骶管氯胺酮七氟醚

吴锦华(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麻醉科,河北秦皇岛066500)

七氟醚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吴锦华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医院麻醉科,河北秦皇岛066500)

目的:探究和分析七氟醚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50例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组和B组,A组给予氯胺酮基础麻醉,B组给予七氟醚符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观察和比较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结果:在HR波动情况比较上,A组小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苏醒时间比较上,A组比B组短,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上,A组比B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患儿七氟醚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安全理想,值得普及.

七氟醚;骶管阻滞麻醉;小儿泌尿外科手术

0 引言

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多为疝囊高位结扎、隐睾睾丸固定;精索鞘膜积液包皮过长包茎包皮环切等手术,由于婴幼儿的年龄比较小,手术时间不能过长,再加上婴幼儿的机体功能尚处于发育阶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临床麻醉工作的操作及管理难度,特别是一些特殊患儿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传统的单一氯胺酮麻醉,它的一些副作用如呼吸抑制、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得以明显的表现出来、管理不当易造成致命后果[1].我院于2012-01开始采用七氟醚基础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的麻醉方法在小儿泌尿外科手术应用,并与传统氯胺酮麻醉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ASAⅠ、Ⅱ级八个月~七岁患儿泌尿外科疝囊高位结扎手术240例,睾丸引降固定手术100例,睾丸鞘膜积液手术130例,包茎、包皮过长包皮环切手术180例,共计650例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在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A组行七氟醚基础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B组行氯胺酮基础麻醉.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禁食8 h,禁饮4 h.30 min前肌注阿托品0.01~0.02 mg/kg,安定0.05~0.1 mg/kg.A组患儿入室后,协助患儿取面罩侧卧位,然后调节氧流量为6 L/min,进行2 min的吸氧去氮,然后将氧流量降至1~2 L/min,调节七氟醚的挥发罐浓度为6.0%~8.0%,使患儿的呼吸回路中充满七氟醚后进行七氟醚诱导,对于依从性高的患者,通过吹气球的方法使其进行深呼吸;而对于依从性差的患者,把面罩紧扣于其口鼻位置,待其睫毛反射消失后,将七氟醚吸入浓度调制4%~6%,待其疼痛反射消失后,建立静脉通路,同时双髋弯曲摸清底裂孔,选用5 mL的玻璃注射器5号针头,以45°角向患儿的头部方向进针,待针尖穿过骶尾韧带具有突破感,发现阻力消失,并且回吸发现没有血液和脑脊液后,即可以经注射器注入5%~8%利多卡因,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5~1 mL待平面固定后开始手术.B组患者入室后肌注氯胺酮4~6 mg/kg,开放静脉,后以氯胺酮1~2 mg/kg,咪达唑仑0.05~0.1 mg/kg,静脉滴注后开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可以考虑给予氯胺酮1~mg/kg间断追加至手术完毕停止.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手术过程中患儿的呼吸、心率及血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注意观察和记录患儿的苏醒时间及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率(%)进行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s进行表示,P<0.05时认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均符合手术的要求.A组患儿麻醉时骶管穿刺均一次性成功,阻滞平面固定于T8~10,没有患儿出现局麻药中毒、全脊麻等不良情况,并且诱导过程中患儿均未出现呕吐、躁动、喉痉挛、屏气、支气管痉挛及分泌物变多等情况.但B组有5例喉痉挛、呼吸抑制等情况发生,但迅速经过吸纯氧扶助呼吸后缓解.A组患儿HR波动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A组患儿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1 两组患儿术中MAP和HR的变化 (±s)

表1 两组患儿术中MAP和HR的变化 (±s)

aP<0.05 vs B组.

组别 n MAP波动值(mmHg) HR波动值(次/min)A组 380 16±14 16±10aB组 270 21±15 24±16

表2 两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以往临床上进行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时通常采用氯胺酮进行麻醉,这主要是由于氯胺酮具有良好的体表镇静和镇痛效果,但是该药物对于患儿腹膜等内脏牵拉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差,并且容易增加患儿的分泌物,尤其是在进行浅麻醉及对高气道应急反应患儿进行麻醉时,会导致患儿的咽喉反射活跃,容易造成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并且随着患儿手术时间的延长,药物定在体内蓄积,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增加,麻醉风险陡增.本研究A组采用七氟醚低浓度吸入复合单次骶管阻滞的方法,因七氟醚血/气分配系数低,仅为0.63,故起效迅速,停药后苏醒亦快,气味的刺激性亦小,对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影响轻微,血药浓度稳定后患儿安然入睡,可控性高.同时,小儿骶裂孔在患儿的体表具有明显的标志,明显提高了穿刺的成功率,但是由于小儿的骶骨还没有完全骨化,所以在进行骨穿刺的过程中一定要尽量保持轻柔,不可出现过快进针情况.本研究中我们使用5号针头进行穿刺,最大化地降低了穿刺可能会造成的损伤及引发的并发症,确保了穿刺的安全性;并且小儿骶管的容积仅有1~5 mL,通过骶管进行给药,使麻醉药能够扩散至患儿的腰部硬脊膜外腔,同时因为小儿的脊神经纤细鞘膜薄,所以麻醉的起效时间也更快,这样就明显降低了药物的浓度,进而减小了药物中毒的风险,并且小儿骶管阻滞镇痛完善,具有稳定的呼吸循环,对于应急反应的阻断也比较好.氯胺酮由于其内脏镇痛效果差,牵拉内脏和牵拉腹膜时需要通过增加药物剂量的方式才能达到需要的麻醉效果,而由于该药物具有自身酶促作用,若多次用药容易导致患儿产生快速耐药性,并且增加剂量也增加了患儿发生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风险[2].因此,本研究中B组患儿的术后躁动、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苏醒时间均明显高于A组患儿.

综上所述,给予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患儿七氟醚复合单次骶管阻滞麻醉,安全理想,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1]任海雪,曾 旭.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单次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9):43-44.

[2]黄景贤,何二宁,甘伟耀.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麻醉中的临床应用[J].微创医学,2013,8(4):412 -414.

R726.1

A

2095-6894(2015)06-101-02

2015-03-05;接受日期:2015-03-22

吴锦华.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疼痛治疗临床麻醉.Tel:0335-7995526 E-mail:wujinhua333@163.com

猜你喜欢
骶管氯胺酮七氟醚
S(+)-氯胺酮用于临床麻醉镇痛的研究进展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七氟醚麻醉对患儿发育期大脑的损伤及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查出骶管囊肿该怎么办
观察七氟醚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R 氯胺酮国内外药品研究资料文献综述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氯胺酮依赖脑内作用靶点的可视化研究
MRI在诊断骶管囊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