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5-11-26 02:01王伟伟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药物制剂西药预防措施

王伟伟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城街道卫生院,山东潍坊261200)

我院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分析及预防措施

王伟伟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城街道卫生院,山东潍坊261200)

目的:探讨分析我院西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其预防对策,借此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从2013-04/2014-01我院收治的96例使用西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填写我院特征性药物不良反应调查表,分析发生不良反应对患者的损伤以及不良反应与药物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以及药物制剂的相关性.结果:我院西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主要以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比43.75%、消化系统占比20.83%和全身性占比10.42%等为主;我院西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相关,以静脉滴注占比73.96%、口服给药占比18.75%、静脉推注占比4.17%为主;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菌药物占比51.04%、抗肿瘤药物占比12.52%和消化系统类占比8.33%为主;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制剂以注射剂占比82.29%、片剂占比11.46%和胶囊剂占比4.17%为主.结论:药品的不良反应能够危及患者多个重要器官和系统,要根据不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其给予相对的预防措施,并应进一步加强西药使用的监督管理,规范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

0 引言

目前临床上西药的不良反应情况非常严峻,例如高热、皮疹、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研究表明,西药的合理使用与临床疗效、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以及传播密切联系,并且药物的合理应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1].所以加强药物的管理,给予患者合理的预防措施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医疗质量是目前临床上探讨的热点话题[2].为了进一步改善我院西药的使用情况,本文通过对我院96例患者西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04/2014-01我院收治的96例需进行下腹部CT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男性56例,女性40例.年龄21~78(平均48.8±2.5)岁.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经医师确诊西药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排除标准:不配合检测和不遵从医嘱的患者;不能耐受治疗的患者;其他重大器质性疾病的患者;孕妇和哺乳期女性患者.

1.3 方法 填写我院特征性药物不良反应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出入院时间、病史及既往史、诊断、使用药物名称、用法用量、用药起止时间、过敏史、家族遗传史、药物种类、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和系统等.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以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χ2检验.计量数据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系统分析 我院西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比43.75%、消化系统占比20.83%和全身性占比10.42%等为主(表1).

表1 不良反应累及器官和系统分析

2.2 不良反应与药物给药途径的分析 我院西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相关,以静脉滴注占比73.96%、口服给药占比18.75%、静脉推注占比4.17%为主(表2).

表2 不良反应与药物给药途径的分析

2.3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分析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菌药物占比51.04%、抗肿瘤药物占比12.52%和消化系统类占比8.33%为主(表3).

表3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分析

2.4 不良反应与药物制剂的关系 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制剂以注射剂占比82.29%、片剂占比11.46%和胶囊剂占比4.17%为主(表4).

表4 不良反应与药物制剂的关系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上的西药种类越来越多,西药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因此,西药造成不良反应的事件也越来越多.西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不仅单单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药物的合理使用在临床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西药合理使用的评估主要是由我院综合临床医师、临床药师提出来的,同时做出评估结果的合理性分析[3].部分学者认为,对西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找出发生不良反应的根本原因,给患者提供个性化的预防措施能够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4].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96例患者西药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我院西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占比43.75%、消化系统占比20.83%和全身性占比10.42%等为主,与王海燕等[5]报道一致,这些指标表明医药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的身体损害极大,甚至可危及其生命.我院西药造成的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相关,以静脉滴注占比73.96%、口服给药占比18.75%、静脉推注占比4.17%为主,与于斌[6]的报道一致.这些指标表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是静脉滴注,为了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应该选择合理的给药方式.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菌药物占比51.04%、抗肿瘤药物占比12.52%和消化系统类占比8.33%为主,与刘海燕等[7]的报道一致,这些指标表明,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以抗菌药物为主,因此,在临床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且加强药物使用管理,在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制剂以注射剂占比82.29%、片剂占比11.46%和胶囊剂占比4.17%为主,这与缴万里等[8]的报道一致,这些指标表明,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制剂以注射剂为主,尽量避开注射剂给予患者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药品的不良反应能够危及患者多个重要器官和系统,应根据不同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其给予相对的预防措施,并应进一步加强西药使用的监督管理,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1]李新宇.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30-31.

[2]廖秀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5:24-26.

[3]逄晓云,刘晓琰,苏颖杰,等.154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药业,2012,21(9):42-44.

[4]黎 剑.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保证合理用药[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29-31.

[5]王海燕,王爱武.我院2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8,5(4):47-50.

[6]于 斌.我院50例中药制剂不良反应分析[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26(S1):60-62.

[7]刘海燕,谭国军,单西云,等.某医院384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与评价[J].云南医药,2014,35(6):704-708.

[8]缴万里,王云松,刘海净.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与预防措施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357-359.

R969.3

A

2095-6894(2015)06-119-02

2015-04-21;接受日期:2015-05-08

王伟伟.本科,药剂师.研究方向:治剂.Tel:0536-7519935 E-mail:13791629466@163.com

猜你喜欢
药物制剂西药预防措施
初春仔猪腹泄原因与预防措施
房建过程中电气安装中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西药和中成药的配伍使用致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高端药物制剂产业化的机遇与挑战
核桃园自然灾害预防措施
影响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因素分析
机电设备故障维修及预防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