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

2015-11-26 02:01涂艳阳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血脂血糖老年人

赵 博,杨 静,刘 楠,涂艳阳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实验外科,陕西西安710038)

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

赵 博,杨 静,刘 楠,涂艳阳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实验外科,陕西西安710038)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心理特点及相关护理措施,更好地帮助老年糖尿病患者恢复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干预组采用综合治疗加心理护理,对照组只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的变化.结果: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各种心理反应直接影响糖尿病的诊治及疾病的转归.干预组总有效率96%,对照组总有效率85%.在接受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之后.糖尿病患者的各项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护理人员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时,要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恰当的心理护理,不但能缓解或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而且能使其血糖、血脂、血压长期得到控制.

老年人;糖尿病;血糖;血脂;心理

0 引言

随着医学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人类平均寿命逐渐得到延长,因此人口老龄化以及老年人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趋势,同时也已成为21世纪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病、慢性病严重危害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早期诊断、治疗、精心护理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糖尿病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只通过药物治疗、日常饮食、体育活动控制已远远不能满足治疗的要求,还需要从患者的心理状态展开.本研究通过分析与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进行综合治疗和心理护理前后血糖血脂变化的情况,说明了心理护理对治疗效果的影响作用,使老年患者能更好地恢复,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10/2014-10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60例,女40例,年龄60~80岁,均被确诊为患有糖尿病,无精神异常、肾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纳入标准:①HbA1c≥6.5%,并与OGTT的检测进行标化;空腹血糖(FPG)≥7.0 mmol/L;OGTT试验中2 h血糖≥11.1 mmol/L.②收缩压≥14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原发性高血压.

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病史患者.②肝、肾损害者(丙氨酸转氨酶>2倍正常上限,肌酐>2倍正常上限).③有脑卒中病史者.④有心肌梗死病史者.⑤有肾脏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肿瘤、血液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干预组:男32例,女18例;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干预组采用综合治疗加心理护理,对照组只进行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血脂、血压的变化.

1.2.1 综合治疗 对于两组患者正规服用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均使用饮食疗法和体育疗法.部分患者接受胰岛素治疗,治疗过程中,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1.2.2 心理护理 ①加强护患协作.护理人员可以被看作是患者的朋友、教师、顾问,可以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注射胰岛素、测定尿糖的方法和技术.协助患者科学的安排生活、饮食和适当的运动.②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向患者讲清楚坚持饮食治疗的意义,讲述某些糖尿病患者身体得到恢复的实例,有助于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糖尿病的信心.③鼓励患者.护理人员要告诫患者,负面情绪会对疾病的好转造成很大的影响,两者相互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只有心态平和,鼓足勇气才能克服不良心理情绪,增强抵抗力.

1.3 评价指标 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BG)、血脂(Tch、TG),以及患者血压(SBP、DBP)的变化情况进行评定.参照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的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1].疗效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差异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形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时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观察分析,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血液分析指标比较 治疗前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FBG、Tch、TG、SBP、DBP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治疗前后老年糖尿病患者FBG、Tch、TG、SBP、DBP比较 (n=50,x±s)

3 讨论

对于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是其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糖尿病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引起的,遗传因素不可避免[2],而环境因素是可以控制的,比如通过适量运动、合理饮食等一系列措施避免.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还与人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精神紧张、焦虑烦躁、情绪激动、悲观抑郁等都能增加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等的分泌,使血糖升高[3].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在中西药物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注意日常饮食,并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同时加上一定的心理护理,这样可以控制患者的消极情绪,并使这些消极情绪逐渐达到稳定,可以使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神经以及内分泌功能得到恢复,同时老年糖尿病患者对治疗的顺应性也可以得到提高,较大程度上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使治疗更有效,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将会加速心、脑、肾病变的发生及发展,增加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4-5].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首先应该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3.1 心理护理可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并发症较多,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进行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的同时,采取一定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明显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压,有利于病情的控制和好转.本研究表明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一定的心理护理后,患者的血糖和血压均下降,症状缓解,从而疾病得到一定的控制.焦虑、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可以影响患者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胰岛素分泌紊乱,血糖血压升高,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注重心理护理,能够减轻因糖尿病引起的抑郁和焦虑等心理障碍,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故良好的情绪有利于疾病的好转[6-7].

国外针对社会心理因素对糖尿病影响探讨较多,紧张、焦虑、抑郁、悲观、激动等情绪都会引起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大量增加,这些激素引起血糖升高,并对抗胰岛素作用,影响糖尿病的发病及病情控制[8-10].Wang等[11]研究结果表明精神症状与糖尿病控制不良有关.由于糖尿病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多脏器功能受损及各种并发症,给患者及家属带来很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Cordts[12]通过应用质性研究,比较分析了2型糖尿病自我监测血糖、控制血糖效果优于不适用胰岛素患者,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国内许多学者在老年糖尿病心理护理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李蜀红[13]的研究表明给予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不仅提高了老年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优化了血糖控制,干预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达标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重要性.张国琴[14]的研究结果表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糖尿病的心理护理干预后,其空腹血糖及HbA1c水平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仅仅进行随访、健康教育和指导是远远不够的,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更有助于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从而改善预后[15-16].

美国护士协会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提出发展老年护理专科护士,以保证老年护理实践的专业化、标准化和优质化,特别重视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而我国的护理起步较晚,无论是社会,还是护理人员,对老年护理的认识存在许多误区.国外对糖尿病护理的研究,特别注重健康教育护理,目前采取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和一对一教育3种形式并用,从而可以使患者在心理上正确认识糖尿病,通过自我心理调适来释放压力,排解各种消极情绪,有利于糖尿病的转归[17-18].国内对糖尿病存在许多的误区,主要包括认知误区、自我监测误区、用药误区、饮食误区、运动误区、心理误区等[19-20].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绝大多数缺乏自我管理能力,而且经常出现不规范治疗,甚至是中断治疗,导致糖尿病不能得到控制,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医护人员在对老年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向患者及其家属传授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同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测定尿糖、注射胰岛素的方法.

3.2 心理护理可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 本研究中干预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FBG)、血脂(Tch、TG),以及患者血压(SBP、DBP)比治疗前的数值低,同时干预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的降低幅度.说明干预组在治疗后,空腹血糖(FBG)、血脂(Tch、TG),以及血压(SBP、DBP)得到了更好的控制,这与对患者采用一定的心理护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病理机制上分析,心理应激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胰岛素分泌或破坏胰岛细胞,使糖尿病患者的病情不断加重,促使一系列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心理应激可以使血糖不断增高,当患者的情绪紧张时,肾糖阈会降低,从而发生糖尿病;心理应激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启动自身免疫反应,导致胰岛素抵抗;同时心理应激可以刺激大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分泌大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引起血糖升高.

从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通过对老年患者空腹血糖(FBG)、血脂(Tch、TG),以及血压(SBP、DBP)的控制,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由此可见,心理疏导在消除糖尿病老年的心理问题,使患者心情愉悦接受治疗,促进身心康复中起到主要作用.也很好地证明了心理疏导后随着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病人的依从性也得到相应提高.不安、悲观、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与患者的疾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方面,不安、悲观、焦虑、抑郁、恐惧等不良情绪经常会使患者的心情处于低谷状态,使病情逐步恶化,降低了治疗的依从性[21],从而引起老年糖尿病患者更高的发病率[22-23];另一方面,当疾病发生时,容易引发患者出现不安、焦虑等不良情绪,当病情较严重时,往往会感到悲观、恐惧、抑郁,甚至是产生更加极端的想法[24].所以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的同时,采取一定的心理护理措施,可以使患者更加容易正视糖尿病,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心特点,心理护理要侧重疾病的健康教育、社会支持、不良情绪疏导及支持性教育,帮助患者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对疾病的误解,有利于取得患者对治疗的配合,通过指导患者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调整情绪,有利于控制及稳定糖尿病病情.现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在逐渐加快,这不仅为家庭带来了一定的负担,也是对社会严峻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职业道德极大的挑战.因此如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老有所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出专业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实用型老年护理人才已迫在眉睫.不仅护理人员需要特别关注老年人的各种心理状态,作为家人也应该多体贴老年人,多关心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内心有所依托,不感到孤独.而作为社会,可以多开展一些关于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向老年人宣传情绪对疾病的影响作用,和自我调整情绪的重要性,并教会他们如何自我保护、远离疾病,如何养生以及保健等,同时可以组织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参与的户外活动,让老年人对生活充满热情与信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1]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消渴病专业委员会.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医药学报,1993,8(3):54-55.

[2]郑林慧.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方法[J].中国药学经济学,2014,11:264-265.

[3]王 绵.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用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余振球.实用高血压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449.

[5]郭 欣.新确诊糖尿病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沈阳部队医药,2010,6(1):558-559.

[6]王 玲,任 梅,鞠卫星.老年人心理特点的分析及护理[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0,2(1):22-24.

[7]陈 健,沈旭东,安维娟.住院离退休干部抑郁情绪的调查与心理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5B):71-72.

[8]彭雪琴.社区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电医学,2011,3:163-164.

[9]张文艳.老年人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322-324.

[10]李 婷,林 梅.浅谈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科技资讯,2013,6:224.

[11]Wang Y,Goodman M,Lumerman J,et al.In vivo administration of interleukin-1 inhibits glucose-stimulated insulin release[J].Diabetes Res Clin Pract,1989,7(3):205-211.

[12]Cordts S.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 betes not using insulin[J].Am Fam Physician,2012,85(9):866-867.

[13]李蜀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治疗与心理护理[J].四川医学,32(8):1313-1315.

[14]张国琴.社区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9):72-73.

[15]Uchiyama K,Yamada K,Morioka I.Physical and mental features of elderly persons who experienced group exercise for care prevention[J].Nihon Eiseigaku Zasshi,2011,66(4):724-730.

[16]刘菊平.老年保健中的社区护理[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7):1102-1106.

[17]靖建明,靖 宇.浅谈老年人心理护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3):269-270.

[18]刘 宇,郭桂芳.我国老年护理需求状况及对老年护理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4):5-9.

[19]王忠太,石秀娥,马佳玲.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康复的影响[J].卫生职业教育,2011,11(10):312.

[20]Tsai SJ,Yeh HL,Hong CJ,et al.Association of CHRNA4 polymor-phism with depression and loneliness in elderly males[J].Genes Brain Behav,2012,11(2):230-234.

[21]Wagner JA,Osborn CY,Mendenhall EA,et al.Beliefs about racism and health among African American women with diabetes:a qualita-tive study[J].J Natl Med Assoc,2011,103(3):224-232.

[22]纪玉秀.运用护理程序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5(4):332-333.

[23]郭 靖.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4(1):585-586.

[24]武 茜,王 英,罗 敏,等.老年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心理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7):1735-1736.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care for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fat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ZHAO Bo,YANG Jing,LIU Nan,TU Yan-Yang
Department of Experrimental Surgery,Tangdu Hospital,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Xi'an 710038,China

AIM:To analyze the comm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elderly with diabetes and the related nursing meas-ures,which can better help the elderly to restore health,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METHODS:100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over 60 years old were selected,which were divided into A and B,50 case in each group.A was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psychological nursing,while B was only trea-ted with combined treatment.fasting blood glucose,blood lipid,blood pressure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Psychological reaction of 100 cases directly affected the outcome of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A was 96%,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B was 85%.The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CONCLUSION:Nurses should carry out proper psychological nursing according to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diabetes.It can not only allevi-ate or eliminate the adverse psychological reactions of patients,but also make the blood glucose and blood lipid,blood pressure and long-term control.

elderly;diabetes;comprehensive therapy;psycho-logical nursing

R473.5

A

2095-6894(2015)06-142-04

2015-03-22;接受日期:2015-04-06

赵 博.Tel:029-84778169 E-mail:415439130@qq.com

涂艳阳.E-mail:tu.fmmu@gmail.com

猜你喜欢
血脂血糖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你了解“血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