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孟印经济走廊重获动力

2015-11-28 10:08焦世新
社会观察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巴走廊缅甸

文/焦世新

重获动力的中缅孟印经济走廊

早在20世纪末,伴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南边陲的云南省就已经大胆提出了中缅孟印次区域合作的设想。这一方面是中国云南省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内在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基于良好的地理条件。自云南往西经缅甸、孟加拉国,一直到印度焦达讷格布尔高原的东部边缘。从高原一直到平原地势平坦,虽然孟缅边界也有山地和丘陵,但不足以阻断交通和造成区域的阻隔,这也是被称为“茶马古道”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得以在此形成的基本地理条件。在周边高原、丘陵和山地的环绕下,这一块向南面朝大海、交通便利、自成一体的地理区域构成了中缅孟印次区域合作的绝佳条件。但是,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设想提出后,这种次区域合作并没有像我们期待的那样获得快速的大发展。1999年,中缅孟印4方在昆明举行经济合作大会签署《昆明倡议》后,中缅孟印的次区域合作一直在低速的轨道上运行。

在此背景下,中国和缅甸的经济合作则加速推进。自2000年以来,中缅双边贸易虽然增幅有所波动,但连续13年保持高速增长。2011年,中缅双边贸易合作增长率达到45.75%,2012年中缅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达到74.237亿美元,增长率为8.23%。2002~2012年,中国在缅甸外贸中所占比例小幅递增,2012年,缅甸对中国的贸易进口额在缅甸进口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达36.97%,居于首位。在对外投资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国在缅甸几乎没有任何投资活动,90年代中期,中国企业陆续进入缅甸市场开展投资活动。2000年以来,中国大陆成为缅甸吸引外资第一大来源,远远高于排在第二位的泰国和排在第三位的香港。2011年5月,缅甸总统吴登盛访问中国后,双方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缅甸第一个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双边经贸关系步入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发展的新阶段,也展开了一些大项目的合作。尤为引人关注的是,在2013年,中缅原油管道和中缅天然气管道分别于5月30日和7月28日全线贯通,并正式向中国国内输入原油和天然气。中缅经济合作走在了中印、中孟合作的前面,成为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建设的亮点,或者说,为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2013年5月,李克强对印度的访问给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建设注入了新鲜活力,双方就共同建设这一经济走廊达成共识。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印度的访问进一步夯实了双方的这一共识。中国和印度是两个大国,它们在构建中缅孟印经济走廊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双方在这一问题上战略共识的汇聚和战略互信的构建,为经济走廊构建提供了强大动力。

中缅孟印4方已正式建立了4国政府推进经济走廊合作的机制。2013年12月,中缅孟印4国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在昆明召开。会议签署了会议纪要和中缅孟印经济走廊联合研究计划。2014年12月,中缅孟印经济走廊联合工作组第二次会议在孟加拉国科克斯巴扎尔召开。这次会议决定于2015年下半年在印度召开联合工作组第三次会议,届时将通过4国联合研究报告,并就建立4国政府间合作机制进行磋商。中缅孟印经济走廊进入实际的研究和推进阶段,使人们对这一次区域合作的前景充满了很强的期待。

“一带一路”和中缅孟印经济走廊

放在更大的战略视角下,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一带一路”的规划,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共有北、中、南三条路线,北线经阿富汗等中亚国家、经俄罗斯连接欧洲;中线经巴基斯坦等中亚国家、经西亚波斯湾抵达地中海;南线经中南半岛、经印度进入印度洋抵达地中海,最后和中线、海上丝绸之路汇合,连接欧洲。

中缅孟印经济走廊是连接中南半岛和印度的关键的地缘环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南线的关键节点。如果说,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中线突破的话,那么,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建设就具有“一带一路”战略在南线取得突破的重要意义。

由此可见,中缅孟印经济走廊是连接中南半岛和印度的关键地缘环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陆上南线的关键节点。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地缘意义还体现在它对中国突破马六甲之困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已经建成并运营的缅甸境内的中缅原油和天然气管道,可以使中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直接通过管道运输,从孟加拉湾的马德岛经缅甸若开邦、马圭省、曼德勒省和掸邦,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经过昆明,终点抵达重庆。这不仅对我国开放西部和振兴西部经济意义重大,还大大缩短了运输的路程和运输费用,有利于摆脱中国石油运输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未来的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建设将涵盖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必将会加强云南等省份的对外交通和陆地上的联系,在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沿线的港口也将与中国的西南边陲省份建立起更加便利的交通,这对彻底突破马六甲困境所具有的意义可想而知。

其次,从经济角度来衡量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同样是意义重要的,它对“一带一路”战略具有潜在的样板示范作用。相关研究认为,预计到2020年,中缅孟印经济走廊次区域国际贸易额可达到5000亿美元,次区域经济体GDP平均增长率可达12%,次区域经济体人均国民总收入(GNI)平均增长率9%。具体而言,到2022年,孟加拉国人均收入达到2000美元,中国人均收入达到1.3万美元,印度人均收入达到3300美元,缅甸人均收入达到1700美元。从这些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建设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对消除4国贫困和提高国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根据4国在昆明第一次工作组会议的规划和共识:中缅孟印经济走廊次区域经济体将在2040年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彻底消除贫困、包容性经济增长,建成加尔各答、达卡、曼德勒、昆明等4个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形成若干层次的以服务业为主、按照市场化运作的产业集群。次区域经济体经济规模占亚洲总产出的15%~18%,成为亚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再次,从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全局来看,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具有在南线潜在的“突破”意义。中巴、中缅孟印经济走廊与“一带一路”战略联系密切。2013年5月,在李克强总理的首次外交出访中,选择了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第一、第二站,他在印度与辛格总理就中缅孟印经济走廊达成一致;在巴基斯坦,中巴启动了纵贯巴基斯坦全境的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这反映出中巴、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特殊意义。2015年4月,习近平访问巴基斯坦带去了46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其中,启动了5项重大电力工程动工,签署了51项合作协议和谅解备忘录,全面推进中巴经济走廊战略的建设。如果说,中巴经济走廊的推进是一带一路战略的中线突破的话,那么,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建设就具有“一带一路”战略在南线取得突破的重要意义。

“对接”的挑战因素

尽管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对“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将两者“对接”和实现“一带一路”的南线突破,则存有一些挑战性的因素。

首先,缅甸国内发生的变化。中缅经济合作在4国的双边经济合作中走在前面,为4国经济走廊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缅甸逐步打破“孤立”和制裁,改善与美国等西方的关系,缅甸国内的民主化进程和自由化倾向凸显。自2011年9月缅甸暂停中缅合资项目密松大坝后,中国在缅甸的铜矿、镍矿等合作项目也受到缅甸国内政治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西方媒体极尽挑拨煽风的报道,给中缅合作蒙上了大国竞争和博弈的色彩。虽然,2013年中缅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中缅在大型项目上的合作已经趋缓,在最近两年,中缅未签大型合作项目。 2015年,缅甸国内的局势动荡,缅甸国防军和克钦独立军之间的冲突再起,交战双方或是炮弹落入中国境内、或是飞机误炸中国居民,已经影响到中国西南边疆的安全和对外开放。建设中缅孟印经济走廊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实现域内的互联互通和建设便捷的交通网,而要实现这些就必须经过中缅边境,也就是缅甸北部发生武装冲突的地区。如果缅甸不能实现民族和解,经济走廊的建设将举步维艰,“一带一路”南线的建设也将受到影响。

其次,无论是中缅孟印经济走廊还是“一带一路”计划,印度并不总是积极支持中国的计划。存有领土争端且相邻的中印同为崛起中的大国,彼此之间的战略竞争关系是明显存在的。印度对中方提出的各种计划总是持有疑虑、警惕和戒备的心态。对中国援助缅甸修建公路、桥梁及其他基础设施,他们担心这将使中国获得通往印度东北部的门户;对中国在缅甸修建深水港,猜疑中国试图通过缅甸在印度洋、孟加拉湾获得更稳固的立足点。凡此种种,使得印度往往缺少实际行动和热情去配合中方的倡议,在中缅孟印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计划上也是这样。印度更乐意组建自己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如,联合缅甸、孟加拉国、泰国以及斯里兰卡,成立孟印缅斯泰经合组织,就含有平衡中国在缅甸、孟加拉国以及印度东北部影响力的意图。王毅部长曾经说过,能否建立和增进战略互信是决定中印关系今后走向的关键。中国已经充分展现了新一届政府对于深化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决心、信心和诚心,也得到了莫迪政府的回应,但中印在中缅孟印经济走廊上的合作程度,以及中印双方能否在“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下实现发展战略的对接,都还具有不确定性。

最后,域外大国对本地区的合作带来何种影响也是建设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不得不关注的因素。

猜你喜欢
中巴走廊缅甸
神奇的走廊
Message from TCL Pakistan CEO Sunny Yang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走廊上的时光
走廊上
中国电信建成首条中巴陆地直达光缆
缅甸记忆
中巴建交
缅甸非常之旅
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计划于2018年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