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治设施栽培草莓上二斑叶螨

2015-11-28 05:53郝建强姜晓环王恩东王伯明徐学农
植物保护 2015年4期
关键词:虫口化学防治智利

郝建强, 姜晓环, 庞 博, 王恩东, 张 乐, 王伯明, 徐学农*

(1.北京市农业环境监测站, 北京 100029;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释放智利小植绥螨防治设施栽培草莓上二斑叶螨

郝建强1, 姜晓环2, 庞 博1, 王恩东2, 张 乐1, 王伯明2, 徐学农2*

(1.北京市农业环境监测站, 北京 100029; 2.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

二斑叶螨是为害草莓的重要害螨之一。随着杀虫、杀螨剂的抗药性问题以及在水果上的残留问题日益严重,生物防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措施。本文研究了释放智利小植绥螨对温室大棚草莓上二斑叶螨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3个释放密度(240、120、60头/株)的智利小植绥螨对温室草莓上二斑叶螨种群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最高虫口减退率及防效都在80%以上,化学农药43%联苯肼酯SC对二斑叶螨种群的最高防效仅为61.89%;随捕食螨释放量的增加,防治效果也越显著。综合平衡生防成本与防效,推荐释放量为60头/株。

生物防治; 化学防治; 二斑叶螨; 智利小植绥螨; 联苯肼酯; 草莓

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是为害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esne)的重要害虫,一般聚集于叶背吸取汁液为害,虫口密度大时,植株受害严重,叶片正面边缘发红呈锈色,植株生长减慢,长势弱,挂果少,果实小,品质差,直至不结果,矮缩枯死[1]。由于草莓大棚覆盖后遮挡了雨水,且棚内温度较高,因此,以大棚栽培中叶螨发生尤为严重,可造成草莓30%~40%的减产[2]。北京地区近几年温室草莓叶螨为害有加重趋势,部分主产区有螨株率达80%左右[3]。

目前,施用化学农药是控制二斑叶螨最常见的防治方法。然而,由于长期不合理地施用农药,使得二斑叶螨对多种杀虫、杀螨剂产生了高度抗药性。同时,消费者对果品农药残留问题越来越关注,要求生产者更多关注该螨的综合防治。生物防治作为综合防治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已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二斑叶螨的天敌种类繁多,捕食螨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大类群。一些研究表明,捕食螨对果蔬上叶螨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4-8]。使用捕食螨将极大地减少杀虫剂、杀螨剂的使用,降低草莓农药残留,有效地解决草莓连续采收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矛盾。

智利小植绥螨(PhytoseiuluspersimilisAthias-Henriot)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目(Acarina),植绥螨科(Phytoseiidae),是典型的叶螨专性捕食者,对二斑叶螨有很好的捕食作用。为了明确智利小植绥螨对设施栽培草莓上二斑叶螨的控制作用及其在设施草莓的定殖情况,开展了本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草莓:品种为‘红颜’,北京市昌平区天翼草莓园温室内育苗,于2013年8月27日定植。

二斑叶螨: 北京市昌平区天翼草莓园基地温室内自然发生,寄主植物为草莓。

智利小植绥螨:采购于首伯农(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瓶装,每瓶3 000头。

联苯肼酯: 43%悬浮剂,江苏农垦农药有限公司(美国科聚亚公司生产)。

1.2 试验方法

1.2.1 小区处理设置

草莓日光温室2个,每个面积480 m2。种植草莓1 250株(50行×25株)。其中一个日光温室设置7个小区,另一个日光温室设置8个小区。每小区5行,125株。

生物防治设3个处理,每株释放智利小植绥螨数量分别为240、120和60头。化学防治处理喷洒43%联苯肼酯悬浮剂1 500倍液。对照不释放捕食螨也不使用农药。每个处理重复3次,5个处理共15个小区。各小区处理随机排列。

1.2.2 试验步骤

释放捕食螨:2014年4月4日,释放捕食螨1次,释放时把捕食螨连同介质蛭石均匀撒在被处理植株的叶片上。根据各小区处理每次需要52.5瓶,共15.75万头智利小植绥螨。

化学防治处理,于2014年4月4日喷43%联苯肼酯悬浮剂1次,剂量为10 mL,稀释1 500倍。

1.2.3 数据调查

采取5 点取样法。每小区随机调查 5 株草莓,每株上中下各取1片叶,调查二斑叶螨虫口基数。以后每隔 7 d调查 1 次,共调查3次。将草莓叶片采集到密封袋中,每片叶单独放,带回实验室,在体视镜下观察记录每片叶上二斑叶螨的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效。

1.3 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 2003和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计算,用Sigmaplot作图。

各处理的校正防效按照下列公式计算获得。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斑叶螨种群数量的消长曲线

各处理中二斑叶螨种群数量的消长曲线见图1, 其中对照组的二斑叶螨数量从调查日起,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至4月24日种群数量增加到接近初始数量的2倍。化学防治处理中二斑叶螨种群数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但4月24日的调查数据显示种群数量有小幅回升。释放智利小植绥螨的3个处理中二斑叶螨的种群数量下降十分明显,从最初的2 000多头下降到接近于0头。就3个处理而言,每株释放240头智利小植绥螨的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每株释放120头智利小植绥螨,再次是每株释放60头智利小植绥螨。

图1 二斑叶螨种群数量消长曲线Fig.1 Population growth curve of Tetranychus urticae

2.2 各处理二斑叶螨的虫口减退率及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

使用43%联苯肼酯悬浮剂和释放智利小植绥螨后,二斑叶螨种群的虫口减退率及防效如表1所示。

喷洒43%联苯肼酯悬浮剂的化学防治处理,二斑叶螨种群最高虫口减退率为52.11%,最高防效为61.89%。释放捕食螨的3个处理(240、120、60头/株)的最高虫口减退率和最高防效分别为89.58%和91.71%,三者间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240头/株>120头/株>60头/株。所有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

表1 释放不同数量的智利小植绥螨及化学药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1)

1) 同列数据后字母不同表示在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indicat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s (P<0.05).

3 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释放智利小植绥螨对日光温室内二斑叶螨种群有明显防治效果,最高防效在90%以上。在开始防治时,草莓上的二斑叶螨初始数量就已经接近2 000头/片叶,经生物防治7 d调查得出,3个处理的虫口减退率都在80%以上,表现出明显的速效性。而此时化学防治的虫口减退率仅为50%左右,因此,利用智利小植绥螨可以替代化学农药防治温室草莓上的二斑叶螨。

在捕食螨释放量不同的3个处理中,虽然释放240头/株的防效最好,但捕食螨的释放量却分别是120头/株和60头/株的2倍和4倍,且释放120头/株和60头/株的防效也都在70% 以上。因此,如果综合考虑防效和防治成本,可选择每株释放60头。根据最后一次的调查结果,释放120头/株和60头/株平均每片叶的二斑叶螨数量<10头,为了保证防效,可考虑再补充低密度释放一次,以维持及稳定防控效果。本试验所选择的捕食螨释放量是根据草莓上二斑叶螨的初始种群数量来制定的。由于试验开始时,二斑叶螨的种群数量较高(大约2 000头/片叶),所以释放的捕食螨数量也很高。实际生产中要达到最经济高效的防治结果,不能在虫口数量如此高时释放捕食螨。应结合虫口数量的预测预报,在发现害螨前或害螨虫口密度较低时,进行预防性释放,以达到经济、高效的防治效果。

在本试验中,由于在各处理间没有建立相应的隔离措施,后期调查时在对照和化学防治的处理中都发现智利小植绥螨,会对试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因为减少了对照中二斑叶螨的数量从而更体现了智利小植绥螨对二斑叶螨的防控能力。同时也体现了智利小植绥螨可以在设施温室草莓上定殖的能力。

[1] 李世一,张广华. 草莓丰产栽培图说[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2] 长井雄治. 不同栽培型草莓病虫害防治[J].今日农药,1989(6):61-70.

[3] 刘刚. 北京市温室草莓红蜘蛛危害加重[EB/OL].中国农药网.http:∥www.pesticide.com.cn.

[4] 刘佰明. 智利小植绥螨大量繁殖关键技术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6:5-6.

[5] 鲁新,李丽娟,刘宏伟,等. 智利小植绥螨的捕食种类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6,31(6):32-34.

[6] 鲁新,李丽娟,刘宏伟,等. 智利小植绥螨的人工繁殖方法[J].吉林蔬菜,2007(6):52-53.

[7] 杨予琦, 陶方玲, 曹华国, 等. 应用智利小植绥螨防治茶叶、蔬菜、花卉上叶螨的效果[J]. 生物防治通报, 1988, 3(10): 134-136.

[8] 张艳璇,林坚贞,池艳斌,等.应用智利小植绥螨控制露天草莓园神泽氏叶螨[J].中国生物防治,1996,12(4):188-189.

(责任编辑:王 音)

Control of two-spotted spider mite in protected strawberry by releasingPhytoseiuluspersimilis

Hao Jianqiang1, Jiang Xiaohuan2, Pang Bo1, Wang Endong2, Zhang Le1, Wang Boming2, Xu Xuenong2

(1.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Station of Beijing, Beijing 100029, China; 2.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Biology of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Beijing 100193, China)

Tetranychusurticae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ests on strawberry. With more and more serious problems of pest resistance to insecticides and acaricides and their residues on fruits, biological control has become one of the very important control measures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n this study, control effects on the population fluctuation ofT.urticaewere investigated by releasingPhytoseiuluspersimilison protected strawberr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P.persimilisreleased at the densities of 240,120 and 60 individuals per plant could effectively suppressT.urticaepopulation on strawberries, with the highest control efficiency of more than 80%, while bifenazate 43% SC could only suppress 61.98% two-spotted spider mite population. The lager quantity the predators were released, the higher control effect we got. The recommended release quantity was 60 individuals per plant.

biological control; chemical control;Tetranychusurticae;Phytoseiuluspersimilis; bifenazate; strawberry

2014-11-06

2014-11-24

北京市农业局科技项目(20130902)

S 476.2

A

10.3969/j.issn.0529-1542.2015.04.039

* 通信作者 E-mail:xnxu@ippcaas.cn

猜你喜欢
虫口化学防治智利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投资拉美“门户”——智利
欢迎回家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