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水生嫂无名现象”的普泛性

2015-11-28 18:41蒋笃家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荷花淀孙犁

【摘要】著名作家孙犁在小说《荷花淀》中塑造了一位从普通农村妇女成长为抗日战士的水生嫂形象,但是找遍全文,找不到她的名字。其实,从水生嫂所处的时代、人们平时称谓习俗以及作品人物塑造等角度来探究,“水生嫂无名现象”都有它的普泛性。

【关键词】孙犁《荷花淀》;水生嫂形象;“水生嫂无名现象”;普泛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入选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的孙犁在1945年创作的优秀短篇小说《荷花淀》,写的是冀中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斗争生活,小说通过对白洋淀地区的一群妇女由送夫参军到自觉地组织战斗队伍的细致描绘,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生动表现了根据地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水生嫂就是这一群冀中白洋淀地区的农村妇女的代表,在小说中,水生嫂一共出现了十五次。有趣的是,我们找遍全文,都找不到水生嫂究竟叫什么名字。在小说里出现的十五次中,十二次称她为女人,三次称她水生嫂;细心的读者还会发现,文章中不仅水生嫂没有名字,其他几个妇女也都没有名字。笔者对这几个妇女无名的现象取其有代表性的水生嫂之名而称之为“水生嫂无名现象”,本文欲就这种“水生嫂无名现象”的普泛性做一些探究,以求教于方家。

一、从小说的时代背景考察

“水生嫂无名现象”的普泛性在于:它揭示了旧社会妇女社会地位的低下。《荷花淀》描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水生嫂所处的时代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这时的水生嫂们为什么会没有名字?我们从曾经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的《妇女自由歌》中也许可以找到答案:“旧社会,好比是——黑咕隆冬的枯井万丈深!妇女在最底层!”黑暗深井般的旧社会人压迫人、人吃人,同时还充满男性霸权。在这样的黑暗深井里,被压在最下层的是穷苦的农民,而农民中的女性,又是最下层的“最底层”了。最下层的男性农民是做牛做马的奴隶,最底层的农村女性就是连牛马都不如的奴隶,沦为不是人的“人”了!既然不是“人”了,那么,她们没有“姓名权”也就“理所当然”了!在这样黑暗的旧社会里,女人小的时候在家,父母也许会给她起一个“小翠”“阿花”“阿狗”之类的小名;女儿一长大,嫁到夫家,她就名字也没了,嫁给张家就叫“张氏”,嫁到李家就叫“李氏”,嫁给祥林就叫“祥林嫂”,嫁给水生就叫“水生嫂”了。

二、从人们平时称谓习俗考察

“水生嫂无名现象”的普泛性在于:称谓习惯,约定俗成。我们在日常社会交往中经常听到“警嫂”“军嫂”“空嫂”的称呼。“嫂”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解释是:“①名词,哥哥的妻子:兄嫂/表嫂。②称呼年纪跟自己差不多的已婚妇女:王嫂/张大嫂。③尊称军人、警察等人的妻子:军嫂/警嫂”(2012年第六版1122页)。从字面理解,“嫂”由“女”“叟”组成,意即陪伴年长男子的女人,她们自然年龄较大,应当受到尊重。“嫂子”的称呼,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一般都用于家庭或比较亲近且年龄长于自己的已婚女子,对她们的称呼,比较亲近的直呼嫂子;稍远一点的,以丈夫的姓加“嫂”称呼,如张嫂、李嫂、王嫂等等。嫂子在家庭中所扮演角色十分重要,所以社会上流行“长嫂为母”或“长嫂为搂(家中大事小事一把抓)”的俗语。《荷花淀》中,水生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大家把水生的妻子称呼为“水生嫂”,这与把局长、书记的妻子称呼为“局长夫人”“书记夫人”一样的,是称谓习惯,约定俗成。何况水生家“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水生嫂勤劳、善良、能干,对丈夫一往情深,深明大义送夫参军,还把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不仅是思想觉悟较高的干部家属,而且应是在当地妇女群众中有一定号召力、影响力的能干媳妇。荷花淀的人们称她为“嫂”,应该另有一层尊敬、钦佩的意思在其中。

三、从小说人物塑造的角度考察

“水生嫂无名现象”的普泛性在于:因其无名,她就是白洋淀乃至整个旧中国普普通通劳动妇女的代表,这样写更深层次地揭示了小说的主题。也许现实生活中的水生嫂是有名字的,是作者有意不写出她的名字来;小说中其他几个妇女也都不写出她们的名字;不仅没有交待她们的名字,而且对她们的外貌、服饰都没有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也正因为水生嫂等几位妇女都没有名字,说明作者所写的就是一名普通的、极普通的旧中国的农村妇女,这样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旧社会的农村妇女,在抗战的战火洗礼中,她送丈夫参军、承担家庭生活的全部重担,又走出家庭,参加了村上的女子游击队,“这一年秋季,她们学会了射击。冬天,打冰夹鱼的时候,她们一个个登在流星一样的冰船上,来回警戒。敌人围剿那百亩大苇塘的时候,她们配合子弟兵作战,出入在那芦苇的海里。”普普通通的劳动妇女,都由普通的劳动者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战士,全中国人民都被发动起来参与抗日战争,这正是我们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小说正是通过“无名”的“水生嫂们”妇女群像的塑造,表现了抗日战争中人性的坚强与纯美,表现这些普通的劳动妇女,为了国家、民族的独立,毅然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抗日解放事业,她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坚强的信念、全新的行动创造属于她们的和平、幸福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参考文献

[1] 廖朝安. 渗透课文一法:自由提问,合作探究[J]. 中学语文(下旬·大语文论坛),2011(6).

作者简介:蒋笃家,男,1964年生,湖南省永州市人,永州市双牌县第一中学教师,大学本科。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学校管理、家庭教育。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荷花淀孙犁
爱书惜书的孙犁——读《书衣文录全编》有感
论孙犁作品中的逆向思维
孙犁装外行
传统文化情绪的现代书写
“文革”后的孙犁与“大院”中的《芸斋小说》
晚年孙犁
游移于隐藏与揭示之间——论孙犁的“芸斋小说”
《荷花淀》情节构思指瑕
《荷花淀》中的人物对话评析
白洋淀里盛开的美丽荷花——《荷花淀》“五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