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视频网络教研平台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

2015-11-30 21:57高春蕾GaoChunlei
互联网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怀柔区副校长教科研

高春蕾/Gao Chunlei

(北京市怀柔区教科研中心 北京101400)

1 引言

视频网络教研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研相结合,使教研员与一线教师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开展多向交流、资源共享,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内容保障。本文就区域视频网络教研平台建设与应用实践做介绍,旨在引起教研机构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思考,共同提高教研水平。

2 搭建区域视频网络教研平台

怀柔区是北京市的远郊区县,地处燕山南麓,南北长128 km,地域面积2 128.7 km2,其中山区面积占88.79%。学校布局分散,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开展区级教研交流活动、校际之间的教学交流比较困难,学校发展不均衡。1999年9月,该区曾率先在北京市乃至全国建立了基于3 条ISDN 专线的15 个点的远程教育局域网,开展过一对一、一对多的远程教学,但由于使用成本、MCU 不在本地等多种原因,早已放弃使用。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重新构建网络教研理念,并依托区教科研中心建立视频网络教研平台。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互动性强,有利于培养教师团队的协作意识,促进教师深度交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区域视频网络教研平台是由怀柔区教科研中心在教育系统内建立的一个“音/视频+PPT+互动混合”平台,该平台由基础平台和视频网络教研应用系统组成。基础平台由教科研中心自主研发,是视频网络教研应用系统的基础,主要包括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等,由区、校两级管理员定期分级维护和管理,降低整体维护成本和管理风险。区级管理员由教科研中心电教馆平台负责人担任,校级管理员由学校、机关单位的平台负责人担任。视频网络教研应用系统是在基础平台上搭建的一个应用系统,所有用户信息均调用基础平台,并根据应用系统的需求为不同用户添加权限。此平台稳定可靠、简单易用,在网络环境下,参与者无需下载安装任何软件或者插件,即可利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终端参与活动;组织者、主讲者利用笔记本电脑或台式电脑就能使用该平台,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3 视频网络教研平台的使用步骤

在区域视频网络教研平台开展活动,一般遵循如下步骤。

(1)制定活动方案

由教科研中心教研员根据本人工作需要选定学科,确定主题、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主讲人(一个或多个)、参与人,可以是大型会议、研讨会,也可以是一节观摩课,还可以是一次培训、一次学科组活动等。活动形式不限,可以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所有参与人不需要集中到一个指定的地点。

(2)教研活动准备

活动主讲人需要准备的有:麦克风、视频设备,并与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相连;活动时使用的各种文档,包括Word、PPT、PDF 等;音/视频文件;互动时的调查问卷;主讲人与大家共享的桌面和应用程序等。如果是观摩课,最好使用摄像机。

(3)视频网络教研

异地多方组织管理和同步协同,同时实时互动和直播,将主讲人的音/视频文件发给所有参与人,支持多个主讲和后端多个助手的问答和互动,所有组织、讲解和助手均可以来自不同的地点。实时互动的多媒体内容,包括互动、音/视频以及数据,实时、稳定、流畅地传播到基于网页的虚拟会场上。而所有参与人(听众)不用安装客户端,就可登录平台参加直播。对于特别邀请的专家,可以通过微信扫一扫的功能,扫描本次教研活动的二维码参加。在直播过程中可进行笔名形式的互动及实时监测,包括随机问答(有助于参与人及学习情况的监测)、问题提问、文字实录、在线调查、点名、私聊、广播消息等。

(4)教研活动重现

因为采用的是即播即录系统,所以活动结束后能在第一时间发布到点播课程中,无须再花费时间进行编辑或上传文件。与此同时,对录制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点播时可以有选择地进行观看,在观看的同时,还可以进行问题提问等。

(5)教研数据查看

平台提供了强大的网络活动统计功能,不仅可以统计参加视频网络活动的人数,还可以统计每个人在视频网络活动中的登录时长、问答情况等详细的统计信息。在每次活动结束后,可以为组织者提供详细的报告。

4 视频网络教研的特点

4.1 跨时空性

视频网络教研通过网络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教研成为一种可以超越时空向更广泛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活动。在直播活动中,教师可以一边观看,一边记录自己的瞬间感受想法;也可以在同一内容直播完成后自动存储在点播后,反复观看,记录深思熟虑后的感受想法并与他人分享;还可以对其他教师的观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即使当时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参加教研活动,也可以通过观看点播,使其情景再现,全面了解各家的观点并参与研讨。教研活动克服了时空、人数和场地的限制,不再是活动完就结束,而是建立在教师个体反思和骨干引领基础上的有深度的教研活动。

4.2 强交互性

视频网络教研支持多方实时互动与大规模互动直播结合,不再是单向收看,而是可以进行文档标注、文字对话、投票、问卷等互动,提供观看效果的统计分析报告。

视频网络教研提供实时互动课堂、本地课件制作、在线点播、教师学习行为分析报告四位一体的解决方案;在不改变教师教学习惯的基础上,让教师方便地加入到实时课堂中;采用直播和录制相结合的方式,上课时同步录制的内容,课后立刻就能进行点播;强大易用的本地课件制作功能,使教师可以跨时空制作音/视频、文档、问答等多媒体课件并上传、管理、点播;课件的内容完全采用虚拟直播设计,符合教育的特点。

4.3 多媒体性

视频网络教研不单是音/视频,还提供PPT、Word、PDF 等数据展示,网络带宽占用小。

4.4 低成本性

怀柔区硬件建设(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网络)基本符合要求,因此,在硬件上的投入成本较低。平台建设属于一次性投资,参与教师不需要投入成本,平台本身由教科研中心电教馆维护,后期投入成本低。教研员开展视频网络教研,减少参与教师的舟车劳顿,减轻教师的时间与精力耗费,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思考自身的专业成长。例如,处于北京市最北端的喇叭沟门满族中学、中心小学的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如果是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单程就需要3 h,参加一次活动就是一天的时间。

4.5 面向全体性

视频网络教研同其他网络教研一样,都是面向大众的、全体的,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参与进来,都有话语权,畅所欲言,从中受益。

5 开展视频网络教研的几点经验

5.1 自成一体的组织管理机构

教科研中心作为视频网络教研的组织管理机构,由中心办公室统一协调学前教研室、小学教研室、初中教研室、高中教研室、成职教研室、德育教研室、艺术体育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师训办公室、干训办公室等工作,使得各部门相互协作、沟通、合作,为视频网络教研开展提供组织保证和经费保障,确保教研质量。

5.2 相对稳定的数据管理人员

视频网络教研平台基础平台的数据由电教馆负责,区、校两级管理分别对部门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进行定期维护及更新,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数据更新维护的规范化流程。但因为平台内的7 300 名教师用户变化非常大,对学校而言,首先有调入调出、新分配、退休、意外死亡等原因造成的人数上的变化,然后是身份、学科、年级及班级的变化,尤其是年级、班级的变化,几乎所有的专任教师都有变动,因此光有规范化的流程还不够,还要有一支技术娴熟的校级管理员队伍。因此形成了怀柔区特有的数据规范化流程并锻炼建成了一支过硬的管理员队伍。

5.3 独具特色的角色管理

目前怀柔区基础平台的角色分为身份、年级、学科三大类。身份包括正校级、副校级、主任级、后备干部、拟任后备干部、教师、职员、校医等,正校级又分为校长、书记等,副校级分为副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教学副校长、德育副校长、电教副校长、科研副校长、继续教育副校长、行政后勤副校长、课程管理副校长等;主任级、副主任级以此类推。学科除包括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成职所开设的学科外,还包括与教科研中心所有教研员对应的工作,如课程管理、史志、怀柔教育通信等。年级首先是按学段分为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成职;其次在每一学段设置年级,在每一年级设置班级。总之,不管是教科研中心,还是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成职,学校的每位教育工作者都有其身份,专任教师都有其任教的学科及班级,这些身份、学科的设置使得教科研中心所有教研员都有其服务的群体,形成具有本地区教育特色的朋友圈。

5.4 统一认证实现了单点登录和多点漫游

怀柔区一直实行统一的用户管理,包括登录管理和身份及权限管理。首先是登录管理,怀柔区使用北京基础教育认证中心的用户信息进行登录,同时限制只有怀柔区的用户才能登录到基础平台,且区内用户在成功登录后,可以直接登录到北京教育资源网,不需要进行二次登录,实现了单点登录、多点漫游。其次是身份及权限管理,即对平台内所有用户进行身份、学科、年级设置,使教科研中心每个处室的领导、教研员都有为基层学校服务的领导及教师。例如,教科研中心小学教研室主任的服务对象为各学校的教学副校长、教务主任、教务副主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研员的服务对象为所有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平台内用户设置是校管理员根据其具体情况设定的,可以有多种身份并存,如一中的刘副校长,可以是主管教学副校长、电教副校长、科研副校长,也可以是区级正校后备,还可以兼任高一(3)班化学老师。

5.5 共建共享的资源平台

视频网络教研平台上所有的直播活动均可以进行录制,直播结束后即成为点播课程。为了让教研员及教师们更好地学习使用这些资源,将这些资源按照学科进行编目分类,便于区内领导、教师们学习使用。

视频网络教研平台提供给所有老师一个离线视频录制工具,每位老师把自己的教学心得体验录制成课件,上传到教研平台,通过审核后可供所有老师观看学习。以视频资源共享平台为核心,可以建立起一个教研员与一线教师、一线教师之间互动交流的高质量教学交流生态圈。

5.6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与传统的教研和教师培训方式相比,视频网络教研主体、环境、内容与目标、组织方式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教师专业成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增强协作

以互联网为依托开展的跨越时空的教研活动,让所有参与活动的教师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交流和沟通,共享教学信息与教学资源,及时获取有效的信息,使区际、校际、教师间的持续合作成为可能。教师可以在将此次教研活动的困惑、观点、经验等与他人分享时,更多地吸收他人的智慧,也能够更快地成长为学科骨干。

(2)深刻反思

视频网络教研不仅可以将教研活动完整地记录下来,将教研员、学科专家、学科教师的想法、建议记录下来,将教师大胆发表的见解记录下来,还可以将整个教研活动重现,回看自己的做法并加以分析,为每位积极参与的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提供良好的反思平台,从而更深刻地进行自我反思,促进专业化成长。

(3)专家引领

视频网络教研主题一般由教研员确定,他们会组织一些有经验的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与教师们研讨,能够跨越时空、平等地互动交流,从而使教师可以方便地提出疑问,请求指导,以便及时得到回应与引领。

(4)缩小差距

视频网络教研打开了学校的“围墙”,打破了教师间、校际间、区际间的思想和行动壁垒,缩小了教师间、校际间、区际间的差距,使校与校之间的联系加强,重点学校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达到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

6 结束语

视频网络教研实现了跨区域、跨时间、大范围、多层面的交流,它带给教师的不只是理论概念和专业技能,贯穿于其中的平等、对话、协商、共享、共进、合作的教研文化也正在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与工作生活方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将继续研究其与传统教研的互补结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周淑梅.构建区域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石家庄高新区小学语文网络教研的实践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4,(9).

[2]许世红,黄宪.广州市开展网络教研的实践与反思[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2,(3).

[3]练贵贤.基于网络教科研平台的教师专业化发展初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5,(9).

猜你喜欢
怀柔区副校长教科研
提升职院教科研水平的途径与对策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张卫红副校长一行来我校调研交流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1—4月份怀柔区地方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来宾市忻城县聘任70名法制副校长
怀柔区2015年专项奖励资金正式兑现
《副校长》
怀柔区实际利用外资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