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发展现代生猪产业的思考

2015-11-30 04:25吴买生湖南省湘潭市畜牧兽医水产局
中国畜牧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湘潭市养猪业龙头企业

文│吴买生(湖南省湘潭市畜牧兽医水产局)

湖南省湘潭市是全国重要的粮猪生产基地。生猪产业是湘潭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农业中产业链最完整、产业化程度最高的产业,生猪及相关产业产值已达300亿元。加快发展湘潭现代生猪产业,对保持湘潭养猪在全国的优势地位、保障市场肉食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意义重大。

一、发展现代生猪产业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目标

现代养猪业是指以良种繁育和饲料产业为基础,以加工业和市场营销为载体,以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以标准化和精准化生产为标志,涉及养殖、加工、流通等诸多领域的产业结合,其核心和实质是养猪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工业化。

1.基本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养猪业实现“六化”(科技化、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生态化、信息化)为主攻方向,突出抓好良种工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规模生态养殖和市场体系建设,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和特色品牌,构建产业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产业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现代养猪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实现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使生猪产业在农业生产中率先实现现代化。

2.基本原则。一是规划布局先行。根据《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湘潭市土地利用规划及“两型社会”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结合湘潭养猪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产业区域布局。要按照“统一规划、适度规模、规范饲养、生态平衡”的理念,依据养殖排污量与外部消纳量相适应的原则,科学规划退出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适度养殖区。二是发展方式优化。生猪产业要由量的扩张为主向量质并举转变,由粗放分散型养殖向标准化规模生态养殖转变,由商品猪生产大市向种猪生产强市转变,肉食加工业由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生产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企业由分散发展为主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三是发展保护

并重。生猪产业发展,效益在规模,成败在防疫。发展现代生猪产业必须坚持发展与保护两手抓,牢固树立抓动物防疫就是抓生猪产业发展、抓农民增收的观念,把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四是生态环保安全。生猪生产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既需要利用自然、开发资源来实现产量增长,也必须通过保护环境、涵养水土来保障可持续发展。发展现代生猪产业,面临养殖排泄物污染等难题。走农牧结合、动植物互惠循环的发展路径,是妥善处理和解决生猪产业发展难题,建立农业生态平衡,实现农牧双赢的现实可行途径。

3.发展目标。

一是生产稳定发展。湘潭市以2013年的生猪出栏数为基数,到2020年生猪出栏620万头,规模养殖量占出栏总量的比重达到 85%以上;养猪业科技贡献率达70%;湘潭市生猪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达60%;生猪及相关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二是质量稳步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到2020年,湘潭市生猪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饲料兽药抽检合格率99%以上,生猪及产品100%实现无公害生产;生猪“瘦肉精”检测合格率100%。

三是产业化水平明显增强。到2020年,湘潭市过30亿元产值的养殖业龙头企业达到2个以上,过亿元产值的养殖业龙头企业达到20个以上,5000万元的达到30个以上;生猪年屠宰加工能力达到500万头以上,其中生猪产品加工率达30%以上;饲料生产达到100万吨;兽药生产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湘潭市60%以上的养殖户通过“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与市场建立联系。

四是养殖环境明显改善。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推广生态循环养猪技术,加强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加大对养殖粪污的治理力度,到2020年,湘潭市9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实现达标排放,农村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80%;湘潭成为中国南方生态养猪示范市。

二、发展现代生猪产业的主要措施

1.加快推进生猪良种工程。要进一步完善外三元杂交瘦肉猪良种繁育体系,存栏纯种基础母猪达到3.5万头,年种猪生产能力达到30万头,实现种猪产业产值20亿元,建成全国著名、湖南最大的外种猪生产基地;要建立和完善沙子岭猪资源保护和杂交利用相配套的内三元杂交繁育体系,实现沙子岭猪产业化开发。

2.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生态养殖。全面实施“百场千区万户”和“3581”工程,发展2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100个,发展1000~2000头的养殖小区1000个,发展100~1000头(其中以300头、500头、800头、1000头规模为主)的规模养殖户1万个。要积极推进生猪标准化生态养殖进程,不断提高设施化水平;要积极推行达标排放、综合利用、农牧循环等环保养殖模式,打造中国南方生态养猪示范市。

3.加强疫病防控与质量安全监管。要继续完善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一是要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建立健全免疫、监测、报告、应急处置、检疫监督等工作责任体系。二是进一步加大免疫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四是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监管。五要抓好消毒灭源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严禁病死猪肉及无检疫证明的生猪上市。六是要加强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4.积极推进生猪产业化经营。以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是在巩固和发展现有市级以上生猪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3家)的同时,通过招商引资、强强联合等方式,整合项目和资金,扶持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和核心竞争力强的猪肉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冷鲜肉、西式火腿肠加工,打造大型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形成产业集群,实现1~2个龙头企业上市。

二是建立并完善猪肉产品物流体系。在支持玮鸿冷链物流做大做强的基础上,鼓励“三旺”等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肉食品冷链物流和设立冷鲜肉直销点,引导龙头企业、养猪业经济组织、行业经纪人和各类营销组织参与畜产品流通。建立健全猪肉加工企业信息体系和信息发布平台。

三是要组建湘潭生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整合资源,强强联合,协同创新,突破生猪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大力发展养猪专业合作社,提高养猪农户组织化程度。以大型养殖企业为龙头,借助其影响力、带动力、辐射力,大力推行生态环保养殖,建设绿色生猪养殖基地。

四是强化龙头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龙头企业要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形式,与养殖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降低养殖风险。

5.加快养猪业科技进步。要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建立和完善开放式的科技创新体系,联合开展养猪业的科技攻关,以企业为创新主体,建立2个院士工作站和5个技术中心(生猪育种技术中心、肉品研发技术中心、兽药研发技术中心、饲料研发技术中心、皮革研发技术中心)。要支持养猪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引进推广母猪智能化饲喂系统、自动控温调湿通风系统、自动供料系统、自动清粪系统,提高劳动生产率;要大力推广植物调理剂、益生菌制剂量等绿色环保养猪技术,提高猪群健康水平。

6.积极开辟国内外生猪市场。要由过去着重抓生产转向抓流通,真正实现靠市场、靠流通带动生产。一是开辟国内市场。继续加强与广东、深圳等地的产销联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生猪销售中的主渠道作用,引导企业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销售连锁网点。同时,继续加强流通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建设,兴建2~3个生猪交易市场,力争年外销活大猪、分割肉等达到500万头以上。二是突破国际市场。进一步提高湘潭市生猪产业的外向度,突出发展出口创汇型龙头企业,不断扩大出口外销能力,力争出口创汇额突破5亿美元。三是不断提高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市场营销主体,按“民办、民营、民利”的原则,力争用3~5年的时间将湘潭市80%的养猪户纳入协会或合作社管理,共创品牌,共闯市场。

7.创新现代生猪产业发展机制。要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农户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家庭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的有机结合。一是用好国家生猪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要继续用好国家对生猪良种繁育、标准化规模养殖、生猪外调大县奖励等项目资金,充分发挥扶持资金的引导和拉动作用。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要支持农业担保体系建设,成立农业贷款担保机构,对生猪贷款担保风险予以补助。要运用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增加对生猪产业的信贷支持。三是简化用地手续。在制定实施城乡区域布局规划时,应根据生猪产业发展需求,规划养殖业用地。明确规模化养殖用地按农业用地管理,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相关费用。

猜你喜欢
湘潭市养猪业龙头企业
2022年养猪业或将迎来“大变局”
2020年养猪业盘点
湘潭市:感悟百年党史,践行初心使命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做大自然的“翻译官”
——浅谈写生的意义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
十年“磨”一剑——记湖南省“百优工匠”、湘潭市“莲城工匠”周钟二三事
湘潭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