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传播中人际传播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2015-11-30 19:36闫文
武术研究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际传播

闫文

摘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武术传播中人际传播进行研究,探讨师徒传承和学校的师生教学的特点,分析师徒传承和学校的师生教学对武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师徒传承与学校的师生教学相结合的观点,以更好促进我国武术的发展和传播。

关键词:武术传播 人际传播 师徒传承 学校的师生教学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10—0006—03

前言:武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是我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武术传播中的人际传播主要是通过师徒传承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武术传播中人际传播进行研究,探讨了师徒传承和学校的师生教学的特点,分析了师徒传承和学校的师生教学对武术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师徒传承与学校的师生教学相结合的观点,以更好地促进我国武术的发展和传承。

1 武术的人际传播方式

1.1 师徒传承

中国武术门派、种类众多,由来已久,其主要传播方式就是通过师徒传承进行传播的。周伟良教授在《传统武术训练理论论绎》中对师徒传承做了以下定义:由师与徒双方聚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的规范要求和权力义务,以传习某种技艺为纽带而组成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该定义明确了师徒传承的主体包括师傅与徒弟,传播的内容为武术的某种技艺,指出了师徒传承的主体成分,即:师傅为传播者一武术技艺为传播内容—徒弟为传播对象。但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我国传统武术师徒传承的基本方式还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通过“口传、身传、心授”来进行;二是注重传播效果,体现在追求技艺的同时更注重武德的培养。因此,师徒传承的基本方式可以表示为:师傅作为武术传播者,将自身多年习武掌握的技艺和对武术的认知通过言传身教及亲力亲为对武术传播对象徒弟进行教导以达到文武双全,德艺双馨的传播效果。师徒传承这种传播方式在我国普遍存在于民问,流传至今,对我国武术的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一种集技击、修身、养性为一体的以套路和推手的形式针对各个年龄段的人群进行习练的一种武术,对武术的传播及推广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太极拳以陈式太极拳为源头,被人们公认的还有杨式、吴式、武式、孙式四种太极拳,现在还有如赵堡太极拳和和式太极拳等。太极拳流传至今,其主要传播方式就是通过师徒传承进行传播的。

1.2 学校的师生教学

学校师生教学是我国武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的师生教学,是指武术教师在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等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进行武术教学并传播推广,其传播对象为校园里的学生。在武术进校园的推广过程中,学校的师生教学一直都是国家教育部门关注的重点内容。武术最早在1916年开始进人学校,于1961年被列入《全国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由此开始,武术正式成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联合出台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中提出了“中小学体育课适当增加中国武术的内容”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2010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创编了《全国中小学生系列武术健身操》,在普通学校中进行推广;2012年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首次就武术项目的推广进行单独论述;2014年,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计划在10个省(区、市)开展学校武术段位制推广试点工作。2014年9月,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体育强国的梦想需要学校武术工作的改革与推进,为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2 武术人际传播方式的特点

2.1 师徒传承特点

2.1.1 师徒传承的局限性

我国武术有“高手在民间”,师徒传承的局限性体现在师傅的寻觅中,尤其是真正的武林高手。任何一门武术,其习练者都会有水平高低之分,然而想学此种武术的爱好者都想有个厉害的师傅,所谓“师傅艺不高,徒弟矮半截”。

对于我国武术高手来说,为了能够将他毕生所学很好的传承下来,做到后继有人,他们也会不断寻觅合适地继承人。当然对继承人的要求自然也不会低,要不怎么继承他的毕生所学,同时也寄希望于他的传承人能够将其毕生所学不断发扬壮大,光宗耀祖。

在师徒传承中,师傅和徒弟时时都伴随着“千里马”和“伯乐”的相互转换。

2.1.2 师徒传承的地域性

基于师徒传承的局限性,师徒传承有着很强的地域性色彩,即师傅一般是自己的父辈或同地区比较有名的武术高手,徒弟就是自己的子孙或同地区慕名而来的武术爱好者。

太极拳自陈王廷首创之后,世代相传,陈式子孙妇孺皆知,老幼皆练。其传播及发展主要在河南焦作温县的陈家沟中进行,直到后来杨露禅“偷学”之后,将其带到京城,太极拳的神秘面纱才逐渐被后人所揭示,并迅速发展壮大。

2.1.3 师徒传承的非标准性

师徒传承的非标准性表现在传统武术的传播者都是结合创始人的风格特点和攻防含义再加上自己对传统武术的理解,长期进行习练,按照着一定的拳理,但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技术标准的不同,促进了传统武术的多元化,形成了武术丰富多彩的技术流派。如陈式太极拳,现今对我国太极拳影响最大的当属太极拳“四大金刚”: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和朱天才,他们都是从小在陈家沟长大,一起师承陈照丕和陈照奎等师傅,但他们四人的太极拳现在都有着自己的风格、体系。

2.1.4 师徒传承的长期性

师徒传承的长期性决定在这种传承过程必须有稳定的师承关系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教学关系的长期维持。太极拳的修炼,遵从古训:“三年一小成,七年一中成,九年一大成”,所以十年不出门。”传统武术传承时间具有长期性,只有通过师徒传承才能使传统武术更好的传承。

2.1.5 师徒传承的排他性endprint

一个由师徒之间通过传播武术结成的习武群体,其内部十分协调,闪烁着含情脉脉的人伦色彩,但是对外却表现为相当的文化排他性。目早起的陈式太极拳的祖训就有只传本家姓,对于外姓人来学拳,一律排外。后来到陈长兴那一代,杨露禅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才有了太极拳文明于世的今天。

2.2 师生教学的特点

2.2.1 师生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师生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是指武术教学工作应持续、系统地进行开展,有利于处理好武术在教学工作中的理论体系、课程体系及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等之间的关系。同时,武术教师也能够更好的了解武术课程理论的发展变化,使武术教学工作的顺序更加科学、合理。

2.2.2 师生教学关系的平等性

武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和传统的拜师学艺存在着不同,传统的师徒传承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师傅有一技之长)与传播对象(徒弟学习某技艺)存在明显的等级划分。武术教师在传播武术的过程中,教师本身和学生之间除了师生关系,还存在着朋友的关系,即亦师亦友。武术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平等,既可以以师生相处,亦可以以朋友相处,这样中间的交流会更加便利,能更好的促进武术的传播。

2.2.3 师生教学组织的标准性

师生教学组织形式,是武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武术老师和学生共同在一定的场地进行武术教学的组合形式。学校的武术教学课程主要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具有标准统一的教材,规范化的教学形式,标准的组织形式。

3 武术人际传播方式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3.1 师徒传承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3.1.1 师徒传承可以促进武术向着精深的方向发展

师徒传承的过程是一个纵向的传播,这种传播方式会使武术在保证自身的技术和理论,到形成本拳种的风格与特点。使得个人武术技艺不断得到强化,向着更加博大精深的方向发展,也促进了本拳种的传播发展。在当代社会,师徒传承的基本方式仍然具有这种不可替代的作用。

3.1.2 师徒传承可以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传承人和传播者

师傅作为传播主中的主体,在传拳的过程中,不仅对武术技艺的传承尽心尽力,而且注重对徒弟品德的不断培养,更加注重传播的效果,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传承人和传播者。

3.1.3 师徒传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拳种的发展

师徒传承制约了本拳种传播对象的扩大化,使拳种的生命力减弱。这一制约不利于武术拳种之间的相互融合与促进,会使拳种陷入固步之封的境地。师徒传承限制了传播对象,如果徒弟也没有很好的掌握本拳种的真谛,很可能本拳种就会随着传承人的消失而灭绝。

3.2 学校的师生教学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3.2.1 学校的师生教学通过武术教育来传承武术民族文化

学校的师生教学是以武术教育为手段开展,并把武术的文化融入其中,对学校教育来说是一种民族文化的大力宣扬和继承,武术作为一种身体技艺的文化表现形式,只能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传身受来完成,学校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传播载体,师生教学既促进了武术技术的传播也促进了武术文化的传递。

3.2.2 学校的师生教学是通过武术教育来弘扬民族精神

武术,承载着众多传统文化的内容,武术教育是一种综合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武术教育来弘扬民族精神来达到武术技艺文化的传递和延续。

当然,在学校武术传播中,由于学习课时数和教师专一程度的局限,其传播的内容只是武术的一部分,缺乏拳种的系统性,也缺乏武术整体的系统性。

武术传播方式中,不管是师徒传承还是师生教学传授,都承载着传播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师徒传承和师生教学在现代社会相互融合、并存,一个是技艺、文化纵向的传承接续;一个是技艺、文化横向的传播扩大。我们应该看到两种方式的共融之处,使两者相互结合,用现代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去弥补师徒传承的不足,用师徒传承深层的技艺文化来促进师生教学的文化感染力。

4 结论

武术人际传播中的师徒传承和师生教学制应互为补充,并朝着多元化和普世化方向发展。首先是师徒传承,师徒传承保证了武术技艺文化的纵向延伸,没有师徒传承的存在,在当今社会我们很难再拿武术的博大精深自居。因此,我们应该保护这种传承制度,这是我们发现传统的自觉,另外,我们应当鼓励传承人走出传统,广为传播,这是走出传统的自强。其次是师生教学,师生教学促进了武术技艺文化的横向传播,走多元化教学模式,与师徒传承相结合,共同促进武术的文化教育传播和发展。

5 建议

(1)师徒传承在国家相关部门的保护政策的基础上,传承人要主动的进行传播与推广,积极与学校结合,开展传统武术演出以宣传和推广传统武术。

(2)学校的师生教学要与师徒传承相结合,鼓励武术教师积极走入社会,与民间武术大师进行广泛交流学习,把民间的武术精华带回学校,提升学校武术传播技术和文化内涵。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际传播
从社会交换论的视角解读微信的人际传播
媒介融合:技术平台与“人性化”传播的整合
网络社区:虚拟并真实着
浅谈当前微信传播热潮下的冷思考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微信人际传播分析
对于人际传播研究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思考
微信聊天中表情符号的使用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夏令营中的较量》大讨论中媒体行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