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

2015-12-02 21:35王坤
人间 2015年29期
关键词:纲要道德教育变革

王坤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中韩庄乡中韩庄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2450)

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

王坤

(河北省保定市望都县中韩庄乡中韩庄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2450)

从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幼儿教育经历了多次改革,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幼儿道德教育在整个变革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相关国内外理论的指导下,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完善,形成了具有在中国特色的幼儿道德教育模式。本文以下针对这一论题进行研究,阐述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幼儿道德教育;变革方向;思想开放;道德体系

一直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幼儿道德教育理论,用科学的手段揭示幼儿道德心理成长,实现中国幼儿道德教育的现代化、本土化、科学化是学界努力的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深入,中国进入了一个以现代化为标志的全面、深刻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现代化的实践要求现代伦理道德观的支撑,需要与之相应的幼儿道德教育理念和运作体系。然而,在如此重大的社会变革和如此强烈的社会要求下,我国幼儿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是否很好的回应和完成了挑战。

一、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简论

我国第一所幼儿园成立于上世纪初(1903年),现代大工业时代需求下社会化幼儿教育的开始。这既是殖民主义经济和文化侵略的结果,又是当时中国进步知识分子放眼看世界、变法图强的必然产物,从此,中国幼儿教育开始了一条被动接受与主动适应相伴随的曲折道路。

20世纪20、30年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爱国热潮中,陶行知、陈鹤琴、张宗麟、张雪门等既具有深厚的国学根基,又理会了西方教育思想的先驱抱定“教育救国”之决心,为改变中国幼儿教育落后状态而躬耕。这是一场幼儿教育本土化、科学化、民主化的尝试;新中国成立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解放前幼儿教育的有益经验遭受遗弃;改革开放后,重获新生的中国幼儿教育才又重拾这一笔宝贵财富,历史再一次起步。

1949-1956年,我国制定了“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教育必须向工农开放”的思想战略,新的幼稚园教学原则是“是培养学龄前儿童在生理上、意识上、行动上得到正确的成长、发展和变化。使他们的身体、智力、道德习惯及爱美观点等得到全面的发展。”

《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以下简称《暂行纲要》)是新中国成立后颁行的第一个幼儿园纲领性文件。这一纲要的诞生是在前苏联专家的直接参与指导下拟订的,几乎是前苏联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最新成果的翻版,顺应了当时新民主主义教育建设的需要。《暂行纲要》提出,幼儿园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爱国主义和国民公德。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

(一)政治因素主导的幼儿道德教育。

1.爱国教育。教育目的是教育实践的方向、指南和预期,引领整个教育发展航向。活动在后,目的在先,对受教育者“德”的要求首先必须转化为道德教育的目的,再以道德教育目的去指导和规划整个道德教育工作。改革开放之初的十年间,关于幼儿道德教育的纲领性文件频繁颁布,1979年《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出台;1980年《幼儿园教育纲要》颁布,两年后7种教材配套出版,条例、纲要、教材的成型,把幼儿教育拉上发展轨道;1984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承担我国《幼儿园品德教育大纲》的起草和实施。我们据此可以把握此期幼儿道德教育指导思想的变迁。

2.开放教育。为响应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号召,幼儿园德育“应向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友爱教育,纪律教育,爱人民、爱劳动、爱祖国的教育,使他们养成礼貌待人,尊敬长辈,对同伴友爱,富有同情心,积极主动,遵守纪律,诚实、文明,爱劳动,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习惯。”幼儿园德育的重点是培养幼儿“最基本的思想行为习惯”,为小学教育做好准备,为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改革开放冲击下的幼儿道德教育。

经济体制的变迁造就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价值多元,幼儿道德教育无可避免地经受了市场经济的洗礼,面临新的时代困境。但也正是这一时期磨砺,为日后反思作了积淀。

幼儿道德教育着力培养的伦理爱国、诚实守信、谦虚爱人、勤俭惜物、关心责任等基本德目,乃是古今中外最核心的价值,是任何时代都必须保有和发扬的。

道德又具有历史性,在继承传统教育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又被赋予新的内容和任务。在商品化的经济浪潮中,幼儿教育并非真空,必然或多或少的受到冲击和影响。随着中国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筹备加入世贸,意味着游戏规则和某些观念的改变。伴随市场经济这种新生形态的竞争合作意识,劳动报酬等新的社会运行逻辑在幼儿心中隐约可见。

(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幼儿道德教育。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幼儿教育,正是经济体制改革走向深水区的时期,前所未有的变更使得国人价值迷乱。思想解放运动和自主自由要求的增强,市场经济的推行使富裕和金钱成为追求中心,使人们越来越漠视约束自己的义理观念,“笑贫不笑娼"这一说法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的价值认同,人们的价值天平,往往倾向于采取眼前最有效、最经济、收益最大的行为,为达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置他人、社会和自身长远利益不顾;而所谓“幼儿教育市场化”,就是完全依赖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去配置和调节幼儿教育资源,其造成的负面后果愈演愈烈。

幼儿教育虽然是非义务教育,但它仍是具有公益性的一项教育事业,而且是强国强种的奠基性事业,幼儿园不是经营机构,不能简单地推向市场,不能唯利是图。对幼儿德育而言,社会风尚主要由家风、园风、民风、等构成。良好的家风使幼儿在幼儿园、社会德育网络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积淀;良好的园风,为幼儿思想品德的培养提供隐性德育课程。良好的民风,也对幼儿的道德养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道德是衡量一个人的基本标准,也是培养社会人才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道德是人之根基、立人之本,幼儿道德教育则是用灵魂去拨动幼儿的心弦,立美好德性,奠人性基石,使之成为有德之人。积极丰满幼儿教育中的道德体系完善,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对我国的社会风气和素质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1]李彦琳. 幼儿道德教育的因革损益[J].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0,02:80-83.

[2]陈俊,卢清. 幼儿德育方法探新[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4:119-120.

[3]牟映雪. 论中国50年代幼儿教育变革的时代特点[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2:61-68+77.

G611

:A

:1671-864X(2015)10-0110-01

猜你喜欢
纲要道德教育变革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为什么做?怎样做?做什么?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纺织行业“十四五”发展纲要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变革之路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