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如影随形”育“润物无声”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15-12-02 21:35宋金杰
人间 2015年29期
关键词:润物无声德育历史

宋金杰

(河北省青县清州实验中学,河北 青县 062650)

德“如影随形”育“润物无声”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宋金杰

(河北省青县清州实验中学,河北 青县 062650)

德育教育是所有学科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本质,也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精髓,也是教育者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所要遵循的基本要求。因此,历史教师要把握好历史学科这个德育渗透的主阵地,把历史知识与德育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德育的功能穿插在知识中不断得到强化。

初中历史;德育渗透;教育

引言:作为一门以历史史实为基础的学科,历史具有其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德育结构。以史育德,既能体现历史教学上的史论统一,又能有效实现历史在全面发展教育上的德育以及智育的功能与统一。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设各种有效方式和手段尽可能让学生多了解、熟悉我国的民族历史文化,去感受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去体会淳厚民风以及崇高气节,结合史实,学习时代精神的先进典范,把民族精神转化为成青少年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优秀的精神品格。本文主要结合德育教育展开如下几点探究:

一、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

在渗透德育教育中,历史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较强的优越性。尤其是优秀的历史人物以及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好素材。在实际教学中,我都会利用号历史课程资源,在实际教学中将教材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不失时机地传授给学生。

例如,在研究古代文化的相关内容时,其博大精深的中华思想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的礼义廉耻、明礼诚信等,都是德育渗透的好苗子,这些都能教导学生做人的基本准则。我国古代优秀技术成果,尤其是“四大发明”,则能有效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他们积极进取的爱国热情。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的英勇抗倭事迹,并赋诗明志“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等历史人物的感人故事,都能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出来。

再如,在学习近代文化时,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历史耻辱,也让同学们明白国家繁荣强盛才不会落后、挨打。历史长河中为一己之利出卖民族大义的龌龊之辈,最终都将会遭到历史的唾弃,学习这些内容时,也有利于让学生认识到维护民族利益、正人正己的重要性。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是非感、荣辱感的价值观教育

历史长河中既有积极捍卫国家、民族尊严的革命志士,这些革命志士身上的正直凛然、忠诚公正等精神都是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同时也有言而无信、背信弃义之辈,这些人注定会被后人所唾弃,这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学生会在较强情感的冲击下树立起正确的是非观与荣辱观。

例如,在分析“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这节知识点时,我就结合多媒体课件设备为学生播放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照片、纪录片等影像资料,主要目的是为了把学生的民族自尊心激发出来,让他们树立起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高尚精神。

三、利用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法律知识水平以及法律意识,这也是国家法制建设,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关键期,鉴于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等大量存在的现象,以及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

等都会对正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很多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很多学生崇尚暴力,目无法纪,这也使得全国青少年的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这个问题要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基于此,如果不对学生及时进行法制教育熏陶,今后的社会状况也是令人堪忧的。历史教师身负重责,因此,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关于法制方面的史料,多向学生渗透,培养、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例如,可以结合英国为限制国王的权力而颁布的《权利法案》的相关内容,让学生意识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并引导学生在学校要懂得遵守校规校纪,在社会上要知法、守法,要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要以遵守法律为前提,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四、历史文物,润物无声

结合初中历史自身的学科特点,在教学时,历史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文物欣赏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理念,这也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例如,在组织学习欣赏敦煌、云冈、龙门这三大石窟艺术时,除了要介绍雕塑的雄伟以及壮观外,除了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集政治、人物和中外风俗以及宗教信仰与艺术智慧集于一身的结晶等历史知识外,也要结合其历史背景加以介绍,让学生看到辉煌背后的艰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进而也才能真正体会、理解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不可预知的灾难,人类要热爱和平。进一步引导学生努力学会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遇事不冲动,要沉着冷静地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冲突与问题。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只要善于从文物中找到切入点和突破口,很多著名的历史文物以及事件都是能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的,而且还能有效帮助我们实现育人的最终目的。

当然,历史是当代人的财富,我们既可以用历史借鉴现实,也可以用现实去反思历史。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德育的主体对象是青春期的学生,采取单纯的道德理论对学生进行说教,既缺乏饱满的情感,又会使得德育教育显得苍白无力,很难达到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的目的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既要注意将教材中的德育渗透点挖掘出来,也要给学生们一定的教育。育人德为先,历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以德育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把我们的学生都培养成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的人才来,为祖国的美好明天不断努力、奋斗。

[1]张爱玉.刍议利用历史人物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之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10)。

[2]崔国成.德育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3]李海忠.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落实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1.26期。

[4]孙月彩.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J];教师;2011.22期。

[5]赵凯.培养合格的人——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J].成功(教育).2010年04期。

G633.51

:A

:1671-864X(2015)10-0119-01

猜你喜欢
润物无声德育历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马则中
马启雄
刘作平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润物无声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