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康复中运动疗法的应用探讨①

2015-12-04 13:05马喆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中国足球学校运动康复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4
当代体育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支具韧带康复训练

马喆(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中国足球学校)运动康复中心 河北秦皇岛 066004)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康复中运动疗法的应用探讨①

马喆
(国家体育总局秦皇岛训练基地(中国足球学校)运动康复中心河北秦皇岛066004)

摘 要:在人体各个关节中,膝关节是运动量最大,而且负重最多的部位,结构非常复杂。在诸多膝关节韧带中,膝内侧副韧带承担着维持膝关节运动和稳定的重要作用。从临床诊断的实际状况来看,膝内侧度韧带是所有膝关节韧带损伤中发生率最高的,而且随着运动拉伤和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多,该韧带的损伤率还在不断增多。因为它的作用非常重要,所以及时对损伤的膝内侧副韧带进行治疗和康复训练对于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重大意义。临床上对于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有很多种方法,该文主要讨论的是运动疗法在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关键词: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康复训练运动疗法

膝内侧副韧带在膝关节中的损伤率较高,需要及时进行治疗,接受康复训练,否则就会导致膝关节的内侧结构变得松弛,无法正常发挥韧带对胫骨的制约作用,引发骨性关节炎和膝关节不稳等症,最终导致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1]。为了避免出现上述后果,该文对康复训练中运动疗法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了的阐述。

1 膝内侧副韧带的损伤类型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若按时间划分,可以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损伤两种。若按程度划分,可以完全性损伤和不完全性损伤两种。下文中,我们根据美国医学会的标准,将其分为3类:(1)Ⅰ度:韧带纤维断裂较少,对膝关节的功能影响不大;(2)Ⅱ度:韧带组织断裂较多,关节的软组织反应较大,稳定性受影响;(3)Ⅲ度:韧带完全断裂,膝关节肿胀明显,松动失稳。

2 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康复训练概述

膝内侧副韧带受损后的康复训练中,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增强关节的稳定性,要首先恢复膝关节的生理运动功能[2]。根据不同的损伤等级,治疗的方法也有所区别,其中Ⅲ度损伤必须及时进行手术治疗,而Ⅰ度和Ⅱ度损伤采用保守治疗即可。在康复训练中应用运动疗法时应该根据膝内侧副韧带的损伤程度来选择合适治疗时机,主要可以分为下肢固定期和功能恢复期。下面我们就对这两个时期的运动疗法进行具体分析。

3 运动疗法在下肢固定期的具体应用

3.1膝内侧副韧带Ⅰ度损伤的运动疗法

首先根据患者的损伤部位、特点和康复处方等实际情况,进行2天的物理治疗,即采用石膏夹板外固定的方式对膝关节进行固定,固定的姿势为弯曲30°,固定7天后可以适量进行早期练习[3]。7天后,可以对固定的支具进行适当调节,并保持姿势不变。这一阶段的康复时间大约为21天,主要的训练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3.1.1训练肌肉和肌肉耐力

第一步:对前后的肌群进行同等长度的收缩练习。具体内容;首先对股四头肌肉的收缩练习,该肌肉绷紧之后,每次收缩的时间保持在5 s到10 s之间,每组需要收缩20次,每天10组即可[4]。其次是腘绳肌的练习,在保持坐位的基础上让脚后跟向后移动,康复师可以进行适度抗阻,每次收缩的时间为4 s~5 s,每组20次,每天6组。第二步:直腿抬高联合抗阻练习。该练习方式就是可以逐渐增加下肢抬高的角度,延长保持该角度的时间,损伤72 h之后,就可以适当进行抗阻练习[5]。第三步:对髋部和足踝等具有运动功能的关节进行抗阻练习,由康复师完成,练习的道具就是Thera-Band训练带[6]。进行该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降低固定产生的不良影响,在训练时不要出现小腿向外展开的动作。第四步:从第8天开始,患者可以通过调整固定支具下地开展行走练习,但是一定要适量,以行走后没有肿胀感和疼痛感为宜,时间控制在0.5 h以内。第五部:从第15天开始,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可以利用自行车(功率为839E),在Worltes的模式下进行负荷瞪骑自行车练习,负荷量为0 N~15 N,练习的时间为10 min,每天2组即可[7]。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摘掉固定支具,使用膝保护支持带进行保护即可,但是切记运动不能过量,转数控制在50以内。

3.1.2训练膝关节的活动度

第一步:从治疗的第8天开始,可以去掉外固定支具进行运动疗法,但是仍需要在康复师的指导下进行小幅度的屈伸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应该全身心放松,运动的范围不宜太大,可以从小范围开始。同时,在屈伸运动练习时,小腿的外展动作不宜太大。每组大约为15次~30次,每天3组即可。第二步:从第15天开始可以进行CPM(持续被运动器)练习,具体的活动范围需要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来决定,起始角度为15°~30°,然后慢慢增加,如果增加的幅度会让患者感到疼痛,就需要马上调小。这种运动的每个运动周期为120 s,每次坚持0.5 h,每天2次。练习一天之后,起始的角度可以增加5°[8]。

3.1.3按摩训练

这种训练的本质就是按摩手法和物理方法的结合。首先第3天开始,每天都可以将石膏夹板拆除,在膝内侧副韧带的起止点部位,应用揉法,由康复师使用大鱼际按揉5 min。在按摩的过程中力度要适中,手法要轻柔;其次就是按法按摩,用大拇指的指腹部完成,逐渐加重按摩的力度,每次按摩3 min左右;再次,使用谈法按摩,具体的方法就是按摩师的拇指需要按照韧带纤维的90°方向进行弹拨,以5 min最佳[9];最后是滚法和擦法的联用,先使用小鱼际轻揉之后,再用手掌在膝内侧副韧带上摩擦,以发热为宜。

3.2膝内侧副韧带Ⅱ度损伤的运动疗法

这种韧带损伤的早期固定方法和康复训练和Ⅰ度损伤运动疗法需要坚持的原则基本一致,最大的不同就是每种运动疗法的应用时间。这种程度的损伤,康复训练的时间大致需要28天~35天。石膏夹板的外固定时间为14天,具体的运动指导为:第8天开始,在不拆除石膏夹板外固定支具的基础上,患者可以借助腋拐开始行走练习,逐渐提高患者患肢的承重能力。从第21天开始,患者可以通过调节外固定支具进行行走训练。那么相应的膝关节活动度训练可以顺延到7天后进行。对于膝内侧副韧带Ⅱ度损伤患者而言,运动疗法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一定要和他们的临床症状进行密切结合,在参考Ⅰ度损伤的基础损伤,注意患者的半月板和交叉韧带等合并伤的相关事项,尽量避免膝关节的旋转动作,做好避免胫骨

前移的预防工作。

3.3膝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的运动疗法

这种程度的韧带损伤在采用手术方法进行修复处理之前,一定要进行常规的关节镜检查,查看关节内的其他组织是否出现损伤,若有,则必须优先处理。在手术完成后,早期固定可以在前后石膏托固定基础上使用厚棉花夹板,固定时可以让膝关节保留10°左右的活动范围。这种损伤的康复期需要35天~42天,比前两种的康复时间多出7天~14天。具体的康复训练内容和方法可以参照前两种损伤,对术后石膏托的固定时间和关节活动度的练习等内容都可以根据韧带损伤的部位、损伤的特点和患者的个人特点等进行调整。

4 运动疗法在功能恢复期的具体应用

膝内侧副韧带的3种损伤程度都需要在功能恢复期之前进行外固定,而膝关节的功能评价则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个就是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可以达到135°,第二个就是患者的徒手肌力检查达到或者超过3级。结合这一评价指标,膝内侧副韧带损伤在这一康复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让患者膝关节的柔韧性、肌力和运动范围的稳定性都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的90%左右,同时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技能素质和较强的专项训练的心理素质,从康复练习到专项化训练过渡。在患者的功能恢复期,3种损伤程度的训练时间大约为14天。在这14天的运动疗法中,应该将康复训练的内容和专项训练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做好运动中的防护工作,具体的运动疗法内容如下。

4.1进行关节牵引和松动术的练习

这种训练方法的具体步骤为:首先,在患关节的Ⅲ和Ⅳ的关节部位,由康复师进行推动训练,并对推动前和推动后的关节反应进行观察和记录。其次,让患者受损的膝关节的大腿后侧中部到腘窝等部位都紧紧靠在直角三脚架的斜边上,大腿的前中部和踝的上部放在重2.5 kg~5 kg的沙袋上,进行牵引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间不宜超过20 min,以15 min为最佳,每天1次即可。这种方法就是关节功能牵引法,但是注意牵引的力度,最好不要引起肌肉痉挛。

4.2进行强化肌力和肌肉耐力的练习

第一步:训练膝关节的等速肌力,主要的训练方法为:以Davies等人提出的VSRP(速度谱练习方案)为参考,按照每秒60°、90°、120°、180°、180°、120°、90°、60°的顺序完成1组练习,每组需要完成10次,每天10组。1组完成后可以休息0.5 min。VSRP每完成1次就可以休息180 s,VSRP的训练个数为1~3个,每周3次即可。第二步:按照走路强化-上下台阶-慢跑-中速跑-快速跑-变速跑-条件对抗下的脚步快速移动的顺序进行训练,训练的强度不宜过大,要保证运动后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钟150次到180次。每天可以坚持训练1个小时,每周进行4~6次即可。第三步:利用力量训练器进行俯卧蹬腿的练习。第四步:从第8天开始,可以根据韧带功能的恢复程度来进行适量的深蹲和伸膝负重训练。

4.3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

患膝关节每隔15°屈伸交替的抗阻练习,运动康复师根据运动员患膝个体最大耐受程度施以抗阻力量。每天3次,患膝的运动强度设定以训练次日无伤处疼痛肿胀为宜。

5 结语

运动疗法又称治疗性运动,是康复治疗中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关节活动度练习、肌力及肌耐力训练、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法、协调灵敏性练习、平衡稳定性练习等方面。该文依据运动康复的分期,通过运动疗法适时的综合应用,为解决我国高水平运动员运动损伤康复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耀宗,张英,马军.应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损伤16例[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4(23):347-348.

[2]王西朝.针刺、推拿和康复训练治疗女足运动员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30例[J].陕西中医,2012,9(18):1144-1145.

[3]苏雄兵,龚熹.膝关节韧带损伤后运动疗法应用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21):23-24.

[4]朱迎春,黄国良,张春雷,等.自体腱重建膝内侧副韧带手术探讨[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10):109-114.

[5]刘金权,黄崇侠,朱伟亮.推拿结合运动疗法治疗急性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20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5(1): 4 7 -4 8.

[6]周捍东,孙强.膝内侧副韧带损伤治疗现状及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0,6(6):572-574.

[7]朱威宏,陈游,王万春,等.自体肌腱移植修复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度损伤[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6(10):7463-7467.

[8]钟婷婷,谢井卫,陈香仙.运动性膝关节损伤的运动疗法探讨[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1(2):129-131.

[9]陶胜国.对膝内侧副韧带损伤盘坐康复效果的观察[J].当代体育科技,2013,35(17):7-8.

作者简介:①马喆(1981—),女,青海西宁人,助理研究员,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人体科学。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5)06(c)-0011-02

猜你喜欢
支具韧带康复训练
膝关节减压支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基于3D打印技术的康复支具设计与应力应变分析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下肢可调负重支具的应用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