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砚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5-12-05 11:47刘晓光李焕军曲景慧辽宁科技学院辽宁本溪117004
决策与信息 2015年27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对策发展

刘晓光 李焕军 曲景慧辽宁科技学院 辽宁本溪 117004



辽砚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刘晓光 李焕军 曲景慧
辽宁科技学院 辽宁本溪 117004

[摘要]辽砚文化产业经过一个阶段的快速发展后进入了瓶颈期,市场销售不良,企业大面积减产,产品积压率高居不下。面对这种现象,地方政府及辽砚经营企业应找出产业发展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所在,剖析原因,找出保障辽砚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辽砚;文化产业;发展;对策

1.辽砚

辽宁本溪素有“东北地质摇篮”、“天然地质博物馆”之称,辽砚石材主要产于本溪市南芬区及桥头镇一带,的辽砚石材多为青紫云石或紫绿交叠的线石,《奉天通志》物产篇描绘它:“青如碧玉,紫若沉檀”,以此石制成的砚台素有“滑而不流墨,涩而不磨笔,养墨为群砚之首”的雅誊。从辽代白云寨出土的石砚,到清代宫廷御用松花砚,到张学良将军送展西湖博览会的辽东名砚,再到如今的桥头石雕,辽砚走过了漫长岁月的历史变迁,华彩依旧。

2.辽砚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上个世纪的战火纷飞使辽砚雕刻技艺一度濒于失传,直到80年代初,辽砚生产制作才逐步恢复,乘着新时代的东风,迅速发展壮大起来。2006年,辽砚(石雕)被列入辽宁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0年,辽宁省政府确定辽砚为辽宁文化“新三宝”之一,将本溪作为辽砚文化生产加工基地,同步纳入《辽宁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纲要》。同年,“本溪南芬辽砚文化产业园区”作为市级唯一文化产业园区,被列为本溪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的头号工程。辽砚文化产业园区规划面积8.31平方公里,园区发展目标为建设集资源开采、产品研发、加工、展示、销售于一体的东北三省砚石产品及文化旅游工艺品集散地。目前落户园区企业达110余家,吸纳3000余人就业。辽砚文化产业园区在2012年被列为辽宁省首批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并于2014年被列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目前,中国辽砚会展中心和辽宁省石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处在正式运行阶段,辽砚奇石主题公园也已开园迎客。同时,辽砚文化产业在本溪市明山区也得到了发展,自发在本桓线公路沿线集聚辽砚生产企业近40家。经过一个阶段的快速发展后,辽砚文化产业进入了瓶颈期。2014年辽砚生产企业经营状况普遍萎缩,销售额比2013年下滑30%-40%。在市场销售状况不良、企业减产的情况下,产品积压率仍高居40%左右,部分企业减员20%。探究辽砚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找出保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是眼下的当务之急。

3.辽砚文化产业存在的问题

3.1辽砚产品市场认知度较低,影响力小

近年来,辽砚文化产业园区通过举办“中国本溪辽砚文化节”和“辽砚文化论坛”、组织企业参加展会等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辽砚的知名度,但辽砚在全国文房四宝行业和工艺美术界的影响力依旧偏小,市场认知度较低。

3.2辽砚生产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品品种不丰富

目前,约70%的辽砚加工还是家庭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和偏小的规模制约了辽砚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缺乏大型企业的研发力量支持,辽砚产品的种类也就相对较少,大都还集中在传统的砚台、茶海、奇石摆件的种类上。

3.3辽砚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严重影响产品品质的提升

辽砚产业人才资源匮乏,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在经营管理者方面,辽砚产业尚未形成专业的经理人队伍,多以家族制管理或“一言堂”模式居多。在创意设计人员方面,辽砚产业仅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7人,目前尚无国家级大师投身在辽砚产品的创意设计队伍中。在一线员工方面,工人技师普遍学历偏低,文化素养有待提高,且雕刻技艺无确切师承,实践中多是照葫芦画瓢,导致产品无法在短时间内整体提高产品品质。

3.4辽砚生产企业营销模式单一,辽砚销售市场规范性较差

多年来,辽砚加工企业和个人始终处于前店后厂、沿道经营的单一销售模式,销量受本地区客流、车流量影响较大。部分企业和个人受近期销售量下滑影响,走入了竞相压价的恶性竞争,辽砚销售市场规范化价差,愈演愈烈的无序化现象不容忽视。

3.5产业发展资金缺口较大,辽砚生产企业融资难

辽砚生产企业发展需资金投入量大,运转周期相对较长。由于近年来辽砚产品市场销售波动较大,流动资金短缺现象称为影响企业正常运转和制约企业规模扩大的首要问题。很多辽砚从业企业期望通过融资贷款的方式解决资金问题,但金融部门的融资门槛较高,目前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对资金的迫切需求。

3.6辽砚石材外流和浪费现象不容忽视,资源保护力度有待提高

辽砚石材开采管理滞后,相关的责任部门监管不到位,且无系统的区域勘探与规划,石材资源的开采仍属于“谁用谁采,想用就采”的无序状态,导致大面积采石区无人监管,在经济利益的趋势下,滥采、私采状况普遍存在,从而无法遏制石材的外流情况。此外,雕刻工人在操作中无法对石材进行合理而节约的利用,石材资源利用率较低,造成了对辽砚石材的二次浪费。

4.辽砚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4.1加快推进辽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工作,树立品牌意识,扩大辽砚产品知名度

地理标志作为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性和稀缺性。目前,世界上约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的方式保护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作为一种集体知识产权,它的合理使用和保护对提升其品牌价值至关重要。加快推进辽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工作,引导企业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地理标志本身所蕴含的品牌价值,创造自有品牌,并可以通过自有品牌的成功塑造,达到提升整个地理标志品牌形象的效果。在申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过程中,向企业广为宣传品牌的重要性,使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扩大辽砚产品整体的知名度。

4.2重视辽砚产品研发设计,提升产品文化内涵,激发消费者购买欲

与传统的生活日用品消费不同,文化消费需要涵养、激发和带动。推动辽砚文化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将消费者置于市场主体的位置,从市场的角度探讨消费者的文化需求,以文化消费的需求来引领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挖掘地域文化内涵,从文化传承角度发掘辽砚产品的历史和文化要素,提升产品文化品位,同时增强辽砚产品的功能性和差异性,使产品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

4.3借助地方高校办学资源与优势,开展联合办学,培养产业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依托高校、职业技术院校和重点辽砚企业,设立培训基地,聘请工于设计、善于雕刻的高端工艺美术大师任教,订单式培养一批技艺精湛的专业人才队伍。园区或相关企业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现有员工中挑选有能力、有潜力、高素质且认同企业价值取向的员工,对其进行相关专业能力方面的培训学习和素质提升,努力打造适应企业自身发展模式的专业人才后备队伍。

4.5调整政府角色,做规则的制定者与信息的发布者

根据韩国和日本的产业成功转型例子来看,政府角色都应适时做出合理正确的调整,并重新拟定政策优先顺序。政府的角色要从直接干预调整为奠定良好资源的发展基础,使企业在更有挑战性和创造力的环境中竞争。政府应是规则的制定者与信息的发布者,而不是决策的主

角,更不是生产要素的缔造者。当前政府的主要任务应是努力刺激在文化产业界投资专业化、高端化的生产要素,大力提高国内对文化产品或服务程度,大胆引进国际化的产品或服务的标准和规范,极力保持竞争活力,将生产要素创造转交于文化产业或与文化产业有紧密联系的大学和科研机构。

4.6积极推进辽砚矿产资源立法保护、资源调查与编图工作,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对于其他文化产品,砚石资源作为矿产资源的一种,在人类有限的历史中无法再生,也就显得更加稀缺珍贵。面对着目前本溪辽砚石材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应由专业科研人员系统调查辽砚石材资源,全面推进辽砚石材资源调查与编图工作,积极寻找可替代资源,大力开展辽砚石材资源再生利用的研究,以达到辽砚石材资源保护与辽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中涉及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及矿石滥采滥挖的现象,应积极制定辽砚矿产资源保护法,保护不可再生资源,保障辽砚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焕军,赵向东,刘晓光等.辽砚与松花石砚渊源探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4,16(2)

[2]杨昳,刘晓光.辽砚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15(2)

[3]刘晓光,李焕军.辽砚石材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地球,2013(5)

[4]冷婧超,刘晓光,孙露露[J].挖掘辽砚产品文化内涵,增强企业创新力的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11)

李焕军,1964年生人,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档案学与地域文化。

曲景慧,1962年生人,女,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为旅游地学与地域文化。

1.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编号w2015226

2.辽宁省社科联2015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编号2015lslktziwx-22(1412211)

基金项目

通讯作者:刘晓光,1980年生人,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对策发展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浮法玻璃气泡的预防和控制对策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走,找对策去!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财政部下达44.2亿元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教师发展
中国民营文化产业商会:举办文化产业沙龙